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08-1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3 20:4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移动总部发布的WLAN规范,在无线WIFI搞的如火如荼的现在,这个规范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如下:
中国移动WLAN业务系统结构主要由下列主要部分组成。
(1)        WLAN终端设备
WLAN终端设备需要安装WLAN网络卡,WLAN网络卡可以是任何支持IEEE802.11系列标准的设备,同时要求和WLAN接入系统设备兼容。目前WLAN网络卡主要支持IEEE802.11b协议。当采用基于802.1x机制的认证方式时,WLAN网络卡必须能够支持动态WEP加密。
同时WLAN终端设备需要安装相应的认证客户端软件,支持SIM认证方式或者用户/口令认证方式。

(2)        WLAN接入系统
WLAN接入系统主要由接入点设备AP和业务控制设备SC组成,完成 WLAN用户的接入,接入控制,计费信息采集以及业务管理和控制。在图4.1中由虚线框表示的WLAN接入认证点(Authenticator)是一个逻辑意义的WLAN用户认证功能模块,可以在AP或者SC设备上实现。

        用户无线接入
AP是WLAN业务网络的小型无线基站设备,完成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接入,目前要求支持802.11b。AP也是一种网络桥接器,是连接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桥梁,任何WLAN终端设备均可通过相应的AP设备接入到有线网络资源。

         在安全控制方面,AP可以通过网络标志和MAC地址来控制用户接入;同时AP支持WEP空中加密,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在数据通讯方面,AP负责完成它与WLAN终端设备之间数据包的加密和解密。

        AP切换
     当用户在属于同一子网内的AP无缝覆盖区域移动时,WLAN接入系统能够支持WLAN终端设备在不同AP之间的切换,保证数据通讯不中断。

        接入控制
在接入控制方面,AP或者AC可以作为WLAN用户接入的控制点,和后台的认证服务器(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或者SIM卡认证服务器)相连,完成对WLAN用户的认证。

当采用多种认证方式时,WLAN接入系统必须能够识别不同的认证方式,并将不同方式的认证信息流发送到相应的认证服务器。

        计费信息采集
在计费中,WLAN接入系统作为计费信息采集前端,实时采集用户数据通讯的时长,流量等计费数据信息,并将其发送到相应的认证服务器产生话单。

如果有的WLAN网络覆盖采用和业主合建的模式,WLAN接入系统可以支持将本地WLAN业务用户数据信息传送到业主的网络系统。

        业务控制
AC提供强制PORTAL功能,向WLAN用户终端推送WEB用户认证请求页面或者中国移动门户网站。


(3)        PORTAL 服务器
PORTAL 服务器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        强制PORTAL
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发起Internet访问请求后,AC可以将该请求强制到PORTAL 服务器,PORTAL 服务器接收强制PORTAL请求,并向用户发送指定的WEB页面。
        认证页面推送
PORTAL 服务器接收到用户页面请求时,向用户推送中国移动统一定制的认证页面。
        用户认证
   PORTAL 服务器接收用户认证请求信息后,向AC发起用户认证过程;用户认证结束后,PORTAL 服务器将认证结果通知给用户。
        中国移动门户网站页面的推送
WLAN用户认证成功后,由PORTAL 服务器向用户推送门户网站页面,用户通过门户网站页面可以查看广告以及中国移动提供的其它服务。将来还支持中国移动用户个性化页面的推送。
        下线通知
用户上网结束后,可以使用PORTAL功能通知AC用户下线;当AC侦测到用户下线或者主动切断用户连接时,也能告知PORTAL服务器。


(4)        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
在用户/口令认证方式中,RADIUS认证服务器接受来自AC的用户认证服务请求,对WLAN用户进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通知AC。

使用用户/口令认证方式时,需要建立WLAN用户认证信息数据库。认证信息数据库存储WLAN用户信息,包括认证信息,业务属性信息,计费信息等等。当RADIUS认证服务器对WLAN用户认证时,通过数据库存取协议存取数据库中的用户授权信息,检查该用户是否合法。

对于用户/口令认证方式的用户,RADIUS认证服务器还接收计费信息采集点发送的计费采集信息,经过预处理后产生话单(计费数据记录,即CDR),并将话单通过计费数据接口发送给计费系统采集前端设备,计费系统采集前端设备再将话单传送给BOSS系统。

(5)        SIM认证服务器(AS)
当对WLAN用户采用采用基于SIM卡的认证方式时,AS接受来自AC或AP的用户认证服务请求,对WLAN用户进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通知AC或AP。

对于SIM卡用户,AS还接收计费信息采集点发送的计费采集信息,经过预处理后产生话单(计费数据记录,即CDR),并将话单通过计费数据接口发送给计费系统采集前端设备,计费系统采集前端设备再将话单传送给BOSS系统。

当对WLAN用户采用基于SIM卡的认证方式时,AS利用HLR/AuC中现有的用户认证信息,和HLR/AuC协作实现对SIM用户的认证。



5        业务
5.1         WLAN业务要求
5.1.1        业务控制
WLAN接入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类型的数据业务,并且可以捆绑中国移动现有的各种数据业务(如MMS等)。通过集中设置或者导入现有的各种业务控制机制,来引导用户对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
5.1.2        多种计费方式
WLAN业务能够支持基于时长和流量的多种计费形式。
5.1.3        用户漫游、鉴权和计费
目前能够支持WLAN业务用户在中国移动WLAN覆盖范围内的漫游识别,认证和计费。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将来能够支持用户在不同运营商WLAN覆盖之间的漫游。
5.1.4        安全的数据接入
为用户提供安全的WLAN接入方式,保护合法用户的认证和数据信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
5.1.5        热点地区局部无缝切换
能够支持WLAN业务用户在热点地区不同AP设备间的无缝切换而不中断用户数据连接。
5.2         WLAN业务类型
基于WLAN接入方式的移动数据业务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5.2.1        互联网无线宽带接入
WLAN为用户访问Internet提供了一种宽带接入方式。通过WLAN接入设备,用户能够高速使用WWW,FTP,E-mail等各种Internet业务。
5.2.2        虚拟专用网业务
移动办公者可以通过WLAN接入方式,高速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如企业内部网页,内部邮件系统,内部文件系统等。
5.2.3        多媒体数据业务
WLAN接入方式为用户使用多媒体应用(如视频点播、数字视频广播、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购物、远程监控、远程教学等)提供了可能。
5.2.4        基于WLAN的增值业务
基于WLAN接入方式的的数据业务可以和现有的数据业务结合,如短消息服务,移动电子邮件,移动个人理财,娱乐天地,位置服务,游戏等。中国移动可以利用业务控制手段如门户网站来引导用户对增值业务的使用。
6        WLAN无线网卡
6.1        功能要求
6.1.1        支持的协议
支持IEEE 802.11b。当采用SIM认证时,支持中国移动定义的相关功能与接口协议。
6.1.2        接入控制
支持和AP之间的自动信道探察、认证和关联过程;支持IEEE802.1x,将来可软件升级支持IEEE 802.11i的认证和安全机制。
6.1.3        切换控制
支持WLAN终端在不同AP间的切换, 且不中断数据连接;同时,将来能够软件升级支持IEEE 802.11f切换标准。
6.1.4        加密
支持基于共享密钥的WEP加密;
支持IEEE 802.1x的动态WEP密钥加密;
将来可软件升级支持基于IEEE802.11i动态WEP密钥加密。
6.1.5        自适应动态速率控制
根据无线信道质量情况的好坏,可以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速率间进行自适应调整。当无线信道质量好时,采用高速的调制方式;反之,采用低速的调制方式。
6.1.6        可升级能力
支持IEEE802.1x;
可以软件升级支持IEEE802.11i的认证和安全机制;
可以软件升级支持IEEE802.11f的切换机制;
可以软件升级支持IEEE802.11e的QoS保障机制;
支持中国移动定义的相关功能与接口协议。
6.1.7        可支持的操作系统
支持Windows 95,98,NT4.0,Windows 2000,Windows CE,Windows ME, MAC OS9.x版和Linux等操作系统。
6.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6.2.1        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为开阔地150~ 300米,室内(砖墙)30 ~ 50米。
6.2.2        数据速率
采用DBPSK调制时,速率为1Mbps;采用DQPSK调制时,速率为2Mbps;采用CCK调制时,速率为5.50Mbps或11Mbps。

6.3        无线设备要求
6.3.1        一般要求
6.3.1.1         工作频段和信道
工作频段为2.4000GHz~2.4835GHz,收发采用相同的频率。能提供13个可选信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的无干扰信道的两个中心频率的间隔至少应为25MHz。具体的13个信道频点请见 表6.1  WLAN频道列表。
   
信道标号        中心频率
1        2412MHz
2        2417MHz
3        2422MHz
4        2427MHz
5        2432MHz
6        2437MHz
7        2442MHz
8        2447MHz
9        2452MHz
10        2457MHz
11        2462MHz
12        2467MHz
13        2472MHz
                            表6.1 WLAN频道列表

6.3.1.2         调制技术
支持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必选)。
支持跳频或者红外技术(可选)。
6.3.1.3         调制方式
1Mbps时,采用DBPSK调制;2Mbps时,采用DPQSK调制;5.5Mbps时,采用CCK调制;11Mbps时,采用CCK调制。
6.3.1.4         天线
支持内置天线或外置天线。
如果采用外置天线,天线端口的阻抗为50欧姆。
6.3.1.5         带内和带外杂散发射
WLAN无线网卡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限值(参考带宽内的相对杂散发射平均功率电平限值)为:小于等于-30dbm。
6.3.1.6         发射到接收的回环时间
少于10us。
6.3.1.7         接收到发射的回环时间
少于5us。

6.3.2        发射机性能要求
6.3.2.1         发射功率
最大为10mw。
6.3.2.2         发射功率控制
    WLAN无线网卡设备应提供几种可调发射功率。
6.3.2.3         发射频谱模板
    WLAN网卡设备的发射频谱应遵循如图6.1所示的模板要求,对于fc-22MHz<f<fc-11MHz和fc+11MHz<f<fc+22MHz,而对于WLAN网卡设备的发射频谱应遵循如图6.1所示的模板要求,对于f<fc-22MHz和f> fc+22MHz,发射频谱应该低于-50dBr。其中,fc是信道的中心频率。

                         图6.1 发射频谱模板
6.3.2.4         中心频率容限
小于等于25ppm。
6.3.2.5          码片时钟频率容限
小于等于25ppm。
6.3.2.6        Power-On and power-down 斜坡
小于等于2us。
6.3.2.7         射频载波抑制
至少15dB。
6.3.3        接收机性能要求
6.3.3.1         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灵敏度
在11Mbps的CCK调制方式时,在天线连接器处测量的输入电平为-76dBm时,长度为1024个八位位组的PSDU的帧差错率(FER)应该小于8×10-2;
在2Mbps的DQPSK调制方式时,在天线连接器处测量的输入电平为-80dBm时,长度为1024个字节的MPDU的帧差错率(FER)应该小于8×10-2;
6.3.3.2         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
在11Mbps的CCK调制方式时,接收机提供的PSDU长度为1024八位位组且最大FER为8×10-2时,在天线处测量的最大输入电平应小于等于-10dBm。
在2Mbps的DQPSK调制方式时,接收机提供的MPDU长度为1024八位位组且最大FER为8×10-2时,在天线处测量的最大输入电平应小于等于-4dBm。
6.3.3.3         接收机邻道抑制
当误帧率为8×10-2时,邻道抑制至少为35dB。
6.4         物理接口
提供PCMCIA接口与移动终端相连;
支持直扩方式(DSSS)的802.11b空中接口。
7        AP设备
7.1        功能要求
7.1.1        支持的协议
支持IEEE 802.11b、IEEE802.1X(EAP-SIM)、IEEE 802.3、TCP/IP、HTTP、TELNET等协议(均为必选);
当AP作为接入控制点时,支持RADIUS(RFC2865、RFC2866、RFC2869)协议;
支持DHCP协议(可选);
支持中国移动定义的相关功能与接口协议。

7.1.2        接入控制
支持和WLAN卡之间的自动信道探察、认证和关联过程;
当AP作为接入控制点时,支持中国移动定义的802.1x (EAP-SIM)和802.1x(EAP-MD5)认证方式。
能够和AC协同同时支持802.1x (EAP-SIM)、802.1x(EAP-MD5)认证和Web三种不同的认证方式,并将不同方式的认证信息流发送到相应的认证服务器;
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IEEE 802.11i的认证和安全机制。

7.1.3        计费信息采集
当AP作为接入控制点时,AP作为SIM认证的计费信息采集前端,采集WLAN用户的计费原始数据信息,通过RADIUS协议接口传送给认证服务器AS完成计费信息的采集,计费原始数据信息包括:  
        用户身份信息
当采用SIM认证方式时,用户身份信息使用IMSI
        连接会话标识
        连接时长
        连接起始时间
        连接结束时间
        数据流量
        上行数据流量
        下行数据流量
        计费信息采集前端设备IP地址
        计费信息采集前端设备标识

计费信息采集前端设备标识 用来识别用户的接入地,实现不同城市和省份之间的结算。
计费信息采集完成后,把计费信息通过RADIUS接口协议上传给AS。

7.1.4        切换控制
支持WLAN卡在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AP间的切换, 且不中断网络连接;同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IEEE 802.11f的切换。
7.1.5        加密
支持基于共享密钥的WEP加密;
支持IEEE 802.1x的动态WEP密钥加密;
将来可软件升级支持基于IEEE802.11i动态WEP密钥加密。
7.1.6        访问控制
支持基于ESSID和MAC地址的访问控制。
7.1.7        用户隔离功能
     支持同一AP下的用户之间的隔离,隔离后的用户将不能相互访问。
7.1.8        自适应动态速率控制
根据无线信道质量情况的好坏,可以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速率间进行自适应调整。当无线信道质量好时,采用高速的调制方式;反之,采用低速的调制方式。
7.1.9        网管功能
支持串口方式的本地网管;
支持标准和开放的网络管理接口,如SNMP、Telnet、HTTP、Web(以上均为必选)等,COBRA网络管理接口为可选项;
支持标准和开放的管理信息库,如MIB II, 802.11 MIB;
支持各种性能,故障,配置,安全,诊断管理;
支持远程软件下载及升级;
支持域名的配置管理。
7.1.10        可升级能力
可以升级为同时支持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IEEE802.11i的认证、安全机制;
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IEEE802.11f的切换机制;
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IEEE802.11e的QoS保障机制;
可以软件升级支持中国移动定义的相关功能与接口协议。

7.1.11         负载平衡(可选)
AP间通过相互通信通报各自所连用户数量、流量等信息,从而控制和限制用户的接入。
7.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7.2.1        可用性
不考虑无线传输带来的影响,AP设备的年可用性指标为99.99%;
AP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不少于14年。
7.2.2        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为开阔地150~ 300米,室内(砖墙)30 ~ 50米。
7.2.3        数据速率
采用DBPSK调制时,速率为1Mbps;采用DQPSK调制时,速率为2Mbps;采用CCK调制时,速率为5.50Mbps或11Mbps。

7.3        无线设备要求
7.3.1        一般要求
7.3.1.1         工作频段和信道
工作频段为2.4000GHz~2.4835GHz,收发采用相同的频率。能提供13个可选信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的无干扰信道的两个中心频率的间隔至少应为25MHz。具体的13个信道频点请见 表6.1  WLAN频道列表。
7.3.1.2         调制技术
支持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必选)。
支持跳频或者红外技术(可选)。
7.3.1.3         调制方式
1Mbps时,采用DBPSK调制;2Mbps时,采用DPQSK调制;5.5Mbps时,采用CCK调制;11Mbps时,采用CCK调制。
7.3.1.4         天线
支持与不同类型天线的安装,如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
支持内置天线或外置天线。
如果采用外置天线,天线端口的阻抗为50欧姆。
7.3.1.5         带内和带外杂散发射
AP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限值(参考带宽内的相对杂散发射平均功率电平限值)为:小于等于-30dbm。
7.3.1.6         发射到接收的回环时间
少于10us。
7.3.1.7         接收到发射的回环时间
少于5us。

7.3.2        发射机性能要求
7.3.2.1         发射功率
最大为10mw。
7.3.2.2         发射功率控制
    AP设备应提供几种可调发射功率。
7.3.2.3         发射频谱模版
AP设备的发射频谱模板应遵循如图6.1所示的模板要求。
7.3.2.4         中心频率容限
小于等于25ppm。
7.3.2.5         码片时钟频率容限
小于等于25ppm。
7.3.2.6        Power-On and power-down 斜坡
小于等于2us。
7.3.2.7         射频载波抑制
至少15dB。
7.3.3        接收机性能要求
7.3.3.1         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灵敏度
在11Mbps的CCK调制方式时,在天线连接器处测量的输入电平为-76dBm时,长度为1024个八位位组的PSDU的帧差错率(FER)应该小于8×10-2;
在2Mbps的DQPSK调制方式时,在天线连接器处测量的输入电平为-80dBm时,长度为1024个字节的MPDU的帧差错率(FER)应该小于8×10-2;
7.3.3.2         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
在11Mbps的CCK调制方式时,接收机提供的PSDU长度为1024八位位组且最大FER为8×10-2时,在天线处测量的最大输入电平应小于等于-10dBm。
在2Mbps的DQPSK调制方式时,接收机提供的MPDU长度为1024八位位组且最大FER为8×10-2时,在天线处测量的最大输入电平应小于等于-4dBm。
7.3.3.3         接收机邻道抑制
当误帧率为8×10-2时,邻道抑制至少为35dB。
7.4         同步要求
在ESS模式下,由AP周期性的发出时标信号,而在这一AP的小区内所有用户利用此时标信号将自己的时钟与AP同步。
7.5         物理接口
支持直扩方式(DSSS)的802.11b空中接口;
支持以太网接口;
支持串口。
7.6         环境要求
7.6.1        电源
支持220V交流外接供电和以太网供电方式。支持802.3af标准。
7.6.2        接地
AP设备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7.6.3        温度
在0℃至+50℃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7.6.4        湿度
在相对湿度:10%—95%的环境中能正常工作。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7 13:27 , Processed in 0.38877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