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09-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13:1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四章  直埋线路        2
40.1直埋线路的使用场合        2
40.2路由选择及敷设位置的确定        2
40.2.1宜于设直埋线路的路由条件        2
40.2.2直埋线路应避开的地方        3
40.3直埋线路缆型的选用和长度的计算        3
40.3.1线路缆型的选用        3
40.3.2  直埋线路设计长度的计算        4
40.4直埋线路的敷设方式        5
40.4.1埋没深度        5
40.4.2直埋线路长度预留方式        7
一、接续点盘留方式        7
二、半圆形预留方式        8
三、双弯曲形预留方式        9
40•5直埋线路与其它建筑设施、树木的隔距要求        10
40.6直埋线路的引出措施        11
40•7  标志设置        15
40.8直埋线路防机械损伤保护        18
40.8.1特殊地段的保护措施        18
40.8.2接头处的保护措施        20
一、套管保护        20
二、接头木盒保护        20
三、铸铁接头盒保护        21
四、砖砌接头槽保护        21
五、铺混凝土板保护        23
六、胶涂接头套管防潮保护        23
40.8.3  与其它构筑物交越处的保护措施        23
一、与电力线交越        24
二、穿越铁路公路        24
三、与圆形涵洞交越        25
四、与矩形涵洞交越        27
五、穿越沟渠        28
六、与其它管线交越        29
40.9直埋线路防鼠害与防蚁害        29
40.9.1直埋线路防鼠害措施        29
40.9.2直埋线路防蚁害措施        30
40.10直埋线路防腐蚀        30
40.11直埋线路防雷        31
40.11.7防雷措施        32
40.12设计示范图纸        33

第四章  直埋线路
40.1直埋线路的使用场合
    直埋建筑方式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选用:
①        建设管道尚不具备条件的馈线路南。
②        一次建设可以满足终局需要的馈线线路。
③        城镇以外的郊区和农村线路。
④        有美观要求的配线线路和接户线路。
40.2路由选择及敷设位置的确定
直埋线路是整个市内传输线路的组成部分,其路由必须符合线路网的总体方案要求
40.2.1宜于设直埋线路的路由条件
    ①直埋线路与城市建设规划红线、地下管线之间的隔距应尽可能符合规定要求。
    ②尽量选择线路短,弯曲少的路由。
    ⑨尽量选择地质稳定,不致发生地陷、地裂情况,沿线障碍少,土壤腐蚀性小,机械损伤的可能性小,今后不会废弃或需另行改道的地段。
    ④线路敷设位置应尽量选在人行道下,使得在线路施工及维修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小,并可减轻开挖路面的困难。
    ⑧穿越公路、铁路,高等级道路及其它地下管线、隐蔽设施时,要尽可能选择其狭窄地段,交越处中心线互相垂直.使相互影响减小。
    ⑨为了使直埋线路便于引接使用,埋蹬位置宜靠近0I上杆和分支线比较多的路侧。
    ⑦直埋线路应与城市道路或公路平行,避免线路往返穿越公路或城市道路。
40.2.2直埋线路应避开的地方


40.3直埋线路缆型的选用和长度的计算
  40.3.1线路缆型的选用
    直埋光缆的光纤、缆芯和护层方面与常规一样。外防护层采取金属铠装层加聚乙烯外护套。直埋光缆也有两种结构可供选择,即普通直埋光缆和特殊型直埋光缆。普通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层通常为纵包皱纹钢带,它适用在外界应力较小的场合。特殊直埋光缆采用细钢丝铠装,适用在地面坡度大于30度,地质不甚稳定,外界应力较大的场合。二者的抗机械力的性能如下。
①        一般直埋光缆允许的短期张力为3000N,允许的长期侧压力为10N/mm,短期侧压力允许的长期侧压力为30N/mm。
①  特殊直埋光缆允许的短期张力为20000N,允许的长期侧压力为30N/mm,短期侧压力允许的长期侧压力为50N/mm。
    另外,在白蚁危害严重的地段,光缆的外护层尝具备防咬特点.其外护层为高强度尼龙材料。
  40.3.2  直埋线路设计长度的计算
  电缆在缆沟内处于自然放置状态,存弯曲和起伏,加上测试、接续损耗以及某腾地段的预留,使得直埋线路的实需长度超过现场测量长度。因此,直埋线路的设计长度应为地面是最长度再加各种增长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直埋光缆线路,预留的情况与铜心电缆基本相同.仅在接头点的顶留有所增多,这是因为光缆接续难度大,要求高,为便于操作。需要在接头坑外进行。  一般考虑重迭1 2m,其中约5m考虑为接续损耗和光纤盒内盘留,剩余7m盘存在接头坑内,以便今后维修时使片用。
    a值按缆的制造长度及接续损耗等小同情况叮在1%~2%之间取值。
40.4直埋线路的敷设方式
40.4.1埋没深度
    埋设深度应根据敷设地段的且体情况束决定。一般情况下,要考虑到土质的不同及开挖缆沟的困难程度,挖沟的工作量大小等因素。直埋线路的埋深要求,市区内山一般为0.7~1.0m,市郊区普通土、硬土为1.2m,砂砾土为1.0m。遇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埋设深度。例如通过地面动土可能性较大的地段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埋深米保证线路的安全,并可采片用铺砖或水泥盖板等措施进行保护。当穿越坚硬岩石地段时,埋深也可适当减小,以降低开沟难度。若线路通过有冰冻的地段,应尽量埋至冰冻层以下。
    直埋线路穿越铁轨或其它不宜开挖的道路桥梁等时,应设置合适的管材保护,管材的埋深可按照表40一2的要求处理。保护管的施工难度较大,最好与有关工程配合进行。保护管的内径与管材和待穿放的缆径都有关系,可按管道电缆要求办理。
    直埋线路在未定型或无路而的道路下敷没时,其埋设深度应考虑路面预定的标高。当预定的标高低于敷设时的地面时,宜按预定标高来确定线路的埋深。表40-2表40~3及表40—4分别给出路而至保护管的最小深度,缆沟尺寸及每km缆沟土方量。
表40-2    路面至保护管顶的最小深度表(m)

缆沟尺寸代号可参见图40 -l。





  40.4.2直埋线路长度预留方式
  直埋线路长度的预留方式应根据敷设地段的地形条件和要求预留的长度来确定。 一般有下述四种顶留方式。
一、接续点盘留方式
电缆或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呈弓形或s形弯曲。如图40 -2所示。
双条缆在同一处预留时,采用弓形弯曲,平行布放。如图40 -3所示。


  二、半圆形预留方式
  直埋线路在某些需要进行预留的地方,如在河岸等处,可采用半圆形预留敷设方式。这种预留方式比较适用于地形比较开阔,周围无障碍物,要求顶留的长度小于5m的场合。其预留方式见网40—4。

三、双弯曲形预留方式
    在某些地形条件有所限制及要求预留的长度大于5m的情况下,可采用双弯曲形预留敷设方式。这种预留方式可在较小的范围内得到较大的预留长度,其预留方式见图40-5所示。
    如果需要预留的缆较长,而要求占用范围较小时,可采取分层盘留,中间复七隔开,使顶留部分呈“8”字形盘放。
    四、“s”形预留
直埋线路在通过坡度大于30度的斜坡地段时,为保证线路的安全,常常按“S”弯敷设,这样可以减小缆的纵向张力。“S”弯预留方式见图40-6所示。

    图40—6直埋线路“S”弯预留方式图
坡度越大,地形越复杂,需要“S”弯的个数越多。“S”弯敷设方式增加的线路长度可按正弦波长进行计算。如下式:


    S弯的最小曲率半径不宜小于缆线外径的20倍。线路预留的位置不要靠近交通繁忙的地方,以免施工和维护时引起不方便。
40•5直埋线路与其它建筑设施、树木的隔距要求
  为了线路的安全以及施工维护的方便,直埋线路与其它建筑设施或树木接近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隔距。直埋线路应尽量避免与其它建筑设施长距离地靠得太近,即使在二者路由走向相同也应考虑相互隔开一定的距离。直埋线路与其它地下管线交越时,其交持一定的分隔距离,并要求直埋线路尽量垂直交越,以及采取诸如铺砖之类的分隔保护措施。直埋线路与其它建筑设施以及树木的最小隔距要求见表40 5。
表40—5    直埋线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隔距表


    线路采用穿管保护时,平行隔距的要求不变,但交越时相互间的分隔距离可适当减小,此时,最小的分隔距离要求如下:
①        给水管——0.15m
②        排水管——0.1 5m
③        热力管——0.25m
④        煤气管――0.3m
    如果变越的电力电缆加有保护管时,则直埋线路与之交越部分的最小隔距可减小至0.15m。
40.6直埋线路的引出措施
    直埋线路与其它建筑方式的线路连接有以下的儿种情况:
    ①引上电杆与架空线路连接;
    ②沿墙引上与架空线路连接或经穿墙洞进入室内;
    ③直埋线路进入室内,沿墙引上;
    ④引入人孔或手孔,与管道线路连接;
    ⑤直埋线路经地槽进入机房;
    ⑧直埋线路经地下电缆进线室进入机房。
    上述几种引出方式中,①②③种为直接引上方式。这种方式是将直埋线路地下引出地面,沿地上建筑物引上至线路连接点。直埋线路的引上部分宜采用保护管保护,并采用合适的铁件固定在相应的支撑建筑物上。直埋线路引上电杆的保护措施见图40-7。
直埋线路沿墙引上分别有墙外引上及墙内引上两种、其保护措施分别见图40—8和40一9。

图40 7直埋线路引上电杆图


图40 8直埋线路墙外引上方式图    图40-9直埋线路墙内引上方式图吲
线路引上所用的各种管材的内径应大于缆外径的1.5倍。采用各种保护管引上时,管子的两个端口应堵塞封闭,例如采用油质水泥沙浆堵塞事用铅帽将上方出口罩封闭。线路顺杆引上时,固定的铁件可采用各种型式的抱箍,或直接用Q3.Omm左右的镀锌铁线缠扎固定。线路沿墙引上时一般应选择在墙壁的凹入部分,但应离开墙角1m以上,以减小外力的碰撞作用或水流的冲刷。
直埋线路引入人孔或手扎时,其衔接人孔一段应设置保护管,并用沥青油麻布条严密封堵。直埋电缆在人孔中与管道电缆接续时,应保留其铠装外护层直至人孔内,距第一支撑点约10cm处。如果直埋线路在引入人孔处没有保护管,则需要在人孔壁上适当的位置凿打孔洞,凿打的孔洞直径应以能穿过直埋缆线为度,不要过大破坏人孔壁的防水结构。直埋线缆穿入后,要将开凿的孔洞四周用水泥沙浆封堵,保证人孔的密封性。直埋线路引入人孔的方式见图40—10。

图40—10直埋线路引入人孔方式示意图    图40-11  直埋线路通过地槽引入机房方式示意图
    直埋线路经地槽口I入机房内的方式如图40-11所示。
    图中采用进线管连接室内地槽,直埋线缆穿过进线管进入室内。进线管预埋在地下,其管口下边应高于连接地槽槽底20mm,进线管穿墙处应采用|防水沙浆封堵。进线管的穿墙设置方法见图40-12。

    图40一12进线管穿墙设置方式图
地槽和引入管应尽可能与房屋同时建造,所以需要在房屋建筑时提出地槽尺寸和引入管敷设方式等工艺要求。地槽的深度和宽度以及引入管的管径及数量应根据预定引入的直埋线缆的条数和外径,接头的大小以及容许的曲率半径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槽深应不小于100~1 50mm,槽宽能满足远期室内进线的需要。地槽与房屋墙壁的衔接处要求有适合线缆弯曲要求的过渡斜坡和相应的防潮措施,从室内向室外要有稍为倾斜的坡度,以防室外有水时浸入室内。
地槽的结构见图 40 -1 3所示,同中B-B剖面甲适用于企口木板地面,B -B剖面乙适用于混凝土地面。缆线上升洞的大小应根据引上缆线的多少来确定。地槽盖板厚度一般为20mm,盖好后要求与地板齐平。地槽的长度l应根据机房安排来定。地槽的盖板尺寸如图中提盖板。地槽中一般应用混凝土抹平。地槽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列于表40-6中。建造地槽时可根据尺寸选用合适的材料。


    图40-13地槽结构尺寸图
直埋线路经地下电缆进线室引入机房方式应在机房的电缆进线窀工艺设计中有所号虑,直埋缆线可经由预设的引入管或引入槽进入电缆进线室。
40•7  标志设置
直埋线敷设后,需要在线路上设置一些永久性标志,以便寻找线路上的特定位置。设标的位置一般应选在易于寻找、不会被移动或埋没之处,并且应不影响交通或安全生产。羔主美罢釜差;:K
设置直埋线路标忐一般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①        利用线路附近的永久建筑物作标志点。其方法足在建筑物的两点分别定标,来确定附近线路的某个位置。这种方法称为三角定标,通过测量得出线路某点距建筑物二定标点处的距离,使该位置准确地记录在相应的图纸上。
②在直埋线路定标附近没有永久性建筑物可以利用的情况下,采用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标桩或石制标桩,直接设置在所要求的线路位置点上。直埋线路标桩的设置一般在下列地点:
    ——线路的接续点、气门点、拐弯点、分歧点、盘留点和电缆装设加感线圈等设备的地方。
    ——在直线段落内,每隔200~300m处设置一点。
    ――在线路与其它地下管线交越或附近情况复杂,有可能动土的场所,设置标桩。
    ――线路穿越铁路、公路、桥梁、水渠以及其它较大障碍物的两侧应设标桩。
    ――标桩的规格有长短两种,其尺寸及埋议标准见表40-7。
表40—7    直埋线路标桩规格与埋设标准表(cn,)


表中各符号的内容及标桩的结构、制做配筋方式等见图40-14。

制作混凝土标桩所需的钢筋尺寸列于表40 8中。
表40-8    标桩钢筋规格表

标桩的埋设方式见图40-15所示。

图40一15标桩设置图    图40一16监测标石埋设方式图
在采用充气维护的电缆线路中,在电缆的气门点常用有气门的电缆标桩,具体的规格尺寸参阅第42章《电缆充气技术》。
目前,在直埋光缆传输线路中,经常采用监测标石来作为光缆接头处的标桩。这种标石埋设在光缆接头附近,并通过绝缘导线将直埋光缆的金属铠装护层与标石上的接线端子连上,从而可以监测光缆的金属护层对地绝缘的指标,以此来检查敷设以后光缆绝缘护套的完整性。监测标石的埋设方式如图40- l 6所示。
监测标石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其制作加工图见图40 -17。


图40-17监测标石加工图
制作监测标石所用的主要材料列于表40-9
表40-9      监测标石主要材料表



40.8直埋线路防机械损伤保护
为了保证线路安全、防止各种外来作用力对线路的机械损伤,应当在容易受影响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
  40.8.1特殊地段的保护措施
  直埋线路在坚石地段敷设时,由于石质问底凹凸不平,常有尖石突出,电缆敷设后易遭受磨损及划伤。为确保护层不受损伤,在缆的上下各铺放10cm的细沙或细土保护。另外,在带有轻度腐蚀性的土壤中敷设时,铺设细沙或细上后可以减轻土壤对缆的护层起腐蚀作用。
有可能挖掘的地方,可在线缆上方铺设红砖、混凝上板或保护瓦等进行保护,以避免今后施丁时损伤线路。
    复盖红砖、混凝上板等保护方式可见图40—1 8。

图40-18复盖红砖、混凝土板保护方式图    图40-19复盖保护瓦方式图
采用红砖保护,每km需用砖数量列于表40一10中。
    表40-10    铺砖保护每KM用量表

采用混凝上板保护时,应根据需保护的宽度及段落来选用不同规格的盖板。混凝土板的规格尺寸列于表40 -11中。
  表40-11   混凝土板规格表

采用保护瓦时,也应根据保护宽度选用不同规格的盖瓦。其规格见表40 -12。
表40—12    保护瓦规格表

保护瓦采用水泥、碎石、沙制成。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见表40-13。
表40—13    保护瓦材料配合比表

上述几种保护方法中,铺砖保护,取材方便、施工简易,但红砖机械强度差;铺混凝土板保护,机械强度大,保护面亮,因需要单独预制加工,适宜于使用量大的情况下采用。盖瓦保护可封罩被保护的缆线,机械强度大,保护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制作较难。在选用上述几种复盖保护方式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外力大小,需要保护的宽度及材料情况等确定。
当直埋线路穿越交通繁忙,建筑物稠密的地区,以及较长距离平行靠近其它建筑设施时,为了防止在维修开挖中伤及缆线,通常采用长距离的塑料标志带铺设在线路上方,以提醒注意,保护线路安全。
  40.8.2接头处的保护措施
  直埋线路的接头处都要进行保护。除了防止外力影响接头安全外,还需要采取一些密封措施来防止水分、潮气及附近有腐蚀性的物质渗入接头、影响接续质量。通常,接头处的保护措施应根据接头材料的防护性能、尺寸结构及现场情况等确定。经常采用的保护方式如下:
一、套管保护
采用与线路接头大小相适应的耐酸陶瓷管、硬质塑料管或钢管,套入接头处,然后用油麻沥青将管子两端口封堵严密。具体的保护方式见图40-20。
二、接头木盒保护
  采用合适的接头木盒,将接头放入盒中保护起来。木盒的结构如图40-21所示。

图40- 20接头套管保护方式图    图40-2l  接头木盒结构图
       表40-14    接头木盒规格尺寸表
                                                                                    

三、铸铁接头盒保护                                                                                          
铸铁接头盒可防止外力对接头的损伤,其示意如图40-22所示。  
                                                
图40-22 铸铁接头盒外形示意图
表40-15  铸铁接头盒规格尺寸表(mm)   
                                                                                                                                                                        
四、砖砌接头槽保护
砖砌接头槽的规格尺寸见图40-23。

    图40- 23砖砌接头槽及上盖图
图中,接头槽上盖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其需用的钢筋规格及数量见表40一16。
表40一16    砖槽上盖用钢筋规格数量表

砖砌保护槽所需用的主要材料见表40—17。
表40一17    砖槽用主要材料表

    注:表中管材可采用钢管、陶管、塑管及混凝上管等,所需数量与电缆条数相适应,每条电缆进出需用短管2根,管长为50cm。

五、铺混凝土板保护
  直埋缆线的接头本身具有保护盒时,可在盘放接头及余缆的上方,用3~4块混凝士板连续盖上,如图40一24所示。

图40-24 铺混凝土板保护接头方式图  图40-25胶涂接头防潮保护示意图
六、胶涂接头套管防潮保护
在直埋缆线接头套管及其两端遍涂#30胶①,然后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带缠扎,在缠扎塑料带之上再涂敷#30胶,并再缠扎塑料带。涂胶及缠带的层数可视缆线的护层结构方法如下:
    ①防潮层外仅有纤维层保护时,应涂敷缠扎2层;
    ②防潮层外有钢带或钢丝铠装时,应涂敷缠扎3层。
    采用#30胶涂敷接头进行防潮保护的方式如图40-25所示。
    接头涂胶及缠扎塑料带时府将接头处的接地引线以及防蚀临测线分离出来,并在引线端密涂紧扎,防『r潮气由此渗入。涂、扎完成后,可将接头放入坑中,上填20cm细土后覆盖红砖或混凝土板保护。
40.8.3  与其它构筑物交越处的保护措施
直埋线路与其它构筑物交越处均需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方式可视具体情况来定。一般采用的保护措施为铺砖、铺混凝上板、套穿塑料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钢管等。当直埋缆线外层为金属护套时,在穿越水沟、河塘等有腐蚀性物质的地段以及穿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的铁轨等有电气腐蚀段落内,保护管应其有绝缘防蚀性能。若采用钢管保护时,穿放电缆前外部须缠扎绝缘带,或采用塑料管,使护套与保护钢管绝缘。另外,必须封堵管子两端,防止腐蚀物质侵入管内。当采用套管保护时,管子的内径一般应不小于穿放缆线外径的1.5倍,以便于施工。直埋线路穿越其它建筑物所需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分述如下:
一、与电力线交越
直埋线路与地下电力电缆交越时,根据电力电压高低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见图40-26所示。

(1)与1 000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交越时    (2)与1000V以下的电力电缆变越时
  二、穿越铁路公路
  直埋线路与铁路、公路交越时,采用钢管保护。敷没钢管的方法是根据路基情况及赔补费用来确定。对于一些干线铁路和公路,交通繁忙,路基稳固,不允许开挖路基时,可采取顶管方式敷设。顶管施工时,应在路基两侧深挖施工用顶管坑,确定合适的顶管点,选用无缝钢管和管箍连接由地下顶过路基(顶管设计请参阅第37章)。
直埋线路穿越铁路位置有两种情况,即梯式路基和堑式路基。两种情况的钢管保护方式如图40 -27所示。

图40-27穿越铁路的保护方式图
直埋线路穿越干线公路所采取的保护方式与穿越铁路方式相同。
对于穿越一些分支公路、地方公路以及机耕路时,可以采取铺管保护。选用硬聚氯乙烯管、石棉水泥管、陶瓷管、对缝钢管等破路敷设,然后恢复路面。当穿越简易公路、城市或农村一般道路时,可以采取铺盖红砖保护方式。
  三、与圆形涵洞交越
直埋线路与圆形涵洞交越时,可视涵洞大小及涵洞上面土层的厚度来选择不同的跨越保护方式。当涵洞孔径小于1m,涵洞上土层厚度大于1m时,线路可在涵洞之上通过。采取的保护方式如图40-28(1)所示。当涵洞孔径大于lm,土层厚度大于0.7m时,线路亦可在上方通过,采取的保护方式如同40-28(2)所示。保护管材可选用钢管或聚氯乙烯硬管。当涵洞孔径大于1m,土层厚度小于O.7m时,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直埋线路可在涵洞下面穿过。这时采取的保护方式如图40-28(3)所示。


    图40-28穿越圆形涵洞保护方式图

四、与矩形涵洞交越
    直埋线路与矩形涵洞交越时,若涵洞不是砖石结构,而是钢筋混凝士结构时,亦可根据涵洞上面土层厚度来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当土层厚度h大于1.0m时,直埋线路可在涵洞上方穿过。采硐管子保护如图40—29(1)所示。当h在0.5m左右有时,线路可考虑在涵洞内顶部穿过。这时。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按照其要求设置保护管、并恢复涵洞结构。如果在建造涵洞时预设管子则最为方便。在涵洞内顶部穿过的保护方式如图40-29(2)。当小于0.2m时,线路可在涵洞下面穿过,保护方式如图40-29(3)所示。


图40-29 穿越矩形涵洞保护方式图
五、穿越沟渠
直埋线路与水渠或水沟交越时,一般可采取管子保护。管材可选用钢管或半硬质塑料管。管口用沥青油麻或其它防水材料封堵严密。保护方式如图40一30所示。

图40-30穿越水渠、水沟保护方式图
六、与其它管线交越
直埋线路与其它地下管线交越时,一般可采取穿管保护。穿管保护方式如图40-31所示。

图40—3l  穿越地下管线保护方式图
对不同的地下管线,要求的隔离间距及保护长度各不相同。表40-18列出了与几种常见的地下管线隔离间距及保护长度数据,其它管线可参照执行。
表40-18    直埋线路与其它管线交越时的间距和保护长度

40.9直埋线路防鼠害与防蚁害
  40.9.1直埋线路防鼠害措施
  直埋线路有时会遭受鼠类的侵害。除电缆应有相应的防护层外,还应对埋没深度有所考虑。
  直埋线路埋入地下在lm以下时,通常鼠洞较难达到,但若缆沟填土不实,留有自然洞隙,这样会使鼠类轻易将洞穴挖至敷缆位置,咬坏缆线。因此,直埋线路的缆沟回填必须紧密、不应填入废旧物品及其它杂物,保证缆沟回土密实,即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鼠害作用。
当某些地段线路穿越障碍物而使得埋深不够时,通常采用套管保护。保护管也同样具有防鼠的效果,但应注意管子的两端一定要封堵严密,以防鼠类钻入管中啃咬缆线。
40.9.2直埋线路防蚁害措施
白蚁多活动在有枯木坟地、腐物集聚的干燥土壤中。直埋线路经过有白蚁活动的地段时,电缆的外护层会遭受白蚁的啮食。因此,直埋线路在这些段落需要考虑防蚁害措施。白蚁活动范围不大,通过选择电缆路由可躲过坟地等蚁害严重的场所。对于小范围的白蚁危害地区,在缆沟内喷洒防蚁剂,并且在缆线的护层上涂刷防蚁药剂,可以有效地避免白蚁的侵害。
直埋线路长距离穿越树林等向蚁活动较频繁的地段时,可以采用具有防蚁性能的缆线结构。这种防蚁缆是在一般外护层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厚约0.5ram的聚酰胺尼龙12外护层,这一护层表面硬度增强,可有效地抗拒白蚁的侵害。
40.10直埋线路防腐蚀
早先的直埋电缆通常采用铅护套作防潮层,绕包钢带作外防护层。这种护层结构与土壤长期接触,容易引起护层中铅和钢的腐蚀。在土壤具有强腐蚀性物质时,腐蚀就更为严重。
本节着重论述这种传统结构的电缆的腐蚀原因以及防蚀的措施。至,:近来发展的最外层有一层塑料结构的电缆则与光缆有共同之处。
目前采用的直埋光缆,其护层结构一般为:
①        PE内护层+防潮金属铠装层+PE外护层;
②防潮层+PE内护层+铠装层+PE外护层。
由于光缆的最外层为耐腐蚀、绝缘性好的塑料材料,其完整密封特性将金属护层与潮湿土壤完全隔开,并且电气绝缘。因此,光缆的结构本身就有着防化学腐蚀和电气腐蚀的作用,可以不单独考虑防蚀保护。
    (7)土壤电阻率测试

图40 04土壤电阻率测试图
通过这一测试可判断土壤的导电性能不同而引起的电气腐蚀轻最。测试的方法多采用四电极法。如图40-34所示。
  采用阿根电极棒,在‘条直线上等距地打入地r,极棒与地阻仪连线如图,可测山地阻值,由下式计算出电阻率。

40.11直埋线路防雷
    在雷暴多发的地区,雷电对于直埋线路的危害很大,雷电的危害往往造成线路的完全中断或通信质量的明显下降。本节阐述雷电对通信线路的危害情况及所要采取的防雷措施。其内容主要是针对电缆线路而言,而就直埋光缆线路来说,由于传输介质为不导电的光纤维材料,故雷电产生的电磁影响不会导致直接的传输质量劣化。但由于甑埋型光缆,其缆型结构仍包含有金属构件,金属加强心和金属铠装护层等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因此,有关雷电对电缆金属护层的直接影响也同样会在光缆L产生。所以,光缆线路的防雷着重在其金属护套和加强心遭受雷电流的直接破环。

40.11.7防雷措施





40.12设计示范图纸
    在初步设计中,只需要表示直埋线路的路由,起止地点和缆线程式等内容。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1:l万或1:5000地形同米表示直埋线路的设计内容。
    在施工图设计中,为了能够指导施工,必须绘制详细的线路施工网纸。图纸上除应表示初步设计确定的上要内容外,还需要详细标明以下内容:
①        通过测量确定的线路位置及其转角点坐标、分歧点坐标及电缆线路的加感点坐标,以及沿线附近的房屋建筑、地面自然景物、地下管线及隐蔽没施等;
②        线路的机械保护措施、防雷和防腐蚀措施;
③        跨越障碍物地段的敷设方式及埋没深度;
    ④盘留点的位置和盘留缆线的长度;
    ⑤线路的测量桩号及各段长度;
    ⑥线路的编号和序号;
    ⑦路由沿线地面高程曲线及挖沟深度;
    ⑧必要的施工说明(如施工注意事项,障碍物的处理方式等);
    ⑨工程量表。
    直埋线路施工图一般绘制成l/l000平面图。周围环境简单且段落较长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地缩小比例,如绘制成1:10000或1:5i000的图纸。
  当线路穿越地下管线较多或地面障碍物复杂的地段时,需要绘制放大图或断面图,有时还要绘出几个方向的剖面图。
  








举报本楼

本帖有 5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2 19:29 , Processed in 0.5583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