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综合业务区建设指导意见 (讨论稿v0.4) 一、 概述 (一) 定义 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将一定范围内的家庭宽带、集团客户专线、基站等电信业务规划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能满足该区域内电信全业务接入需求。 (二) 建设内容 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包含业务汇聚点、配线层光缆、分纤点。 二、 建设目的 (一) 合理规划ODN网络,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二) 网络结构实现光纤化和无源化; (三) 配线层光缆更接近用户,用以提供下层快速和低成本接入条件; (四) 配线层光缆应满足10-20年业务发展需求。
三、 设计范围 (一) 汇聚机房(汇聚点)内的设备(OLT、ODF等) (二) 配线层光缆 (三) 分纤点光交箱 (四) 不包含主干层光缆环、用户层分光点等(见下图)
四、 设计原则 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的基准数据为规划区内的家庭建筑户数、政企建筑户数以及基站数量。并以汇聚机房为核心,以分纤点的布放位置为主要考虑因素,达到一次性建设满足今后多年全业务接入需求的目的。 (一) 区域规划 1. 相邻综合业务区的分界应依附集镇规划,以自然河流、湖泊、公园、绿化带、主干街道以及其它妨碍光缆线路穿行的大型障碍物为界进行划分。 2. 相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道路和建筑物应相对稳定。对于成熟区域优先实施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对于政府规划区等新兴区域暂缓建设,等待开发阶段完成后再行建设。 3.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基础数据分为两部分,独享纤芯业务和共享纤芯业务。其中,独享纤芯业务包含规划区内的目标基站、室分站、拉远站以及A类政企(独享双向四芯)、B类政企(独享单向二芯)等,共享纤芯业务包含规划区内所有可接入OLT的业务,含所有C类政企业务和家庭住户。共享纤芯业务按照等效住户数来计算,每一C类政企按照2个等效住户数计算,每一家庭建筑户按照1个等效住户数计算。 4. 为便于 注:若一定范围内的等效住户数过少,则不适合采用综合业务接入区架构。 (二) 汇聚机房 1. 每个综合业务区应规划1-2个汇聚机房; 2. 机房尽可能靠近用户密集区域; 3. 机房所在建筑物附近应设立地面分纤点(光交箱),避免后期大量接入光缆进入机房施工。 4. 机房进出管道应具备物理双路由或多路由联通至相邻的节点。 5. 汇聚机房优先考虑购买、自建(有产权)、开发商长期提供方式,以利于规划期内的光缆网业务的稳定性。 6. 机房楼层应在4层以下,建议在地面一层、二层或者地下负一层,使用面积控制在60-120平方米左右。城区(含县城) 内优先选择商业楼宇及商铺,不建议选择进出条件不便的住宅小区、中小学校等区域。机房需具备足够弱电井空间满足线缆进出的条件,在可能发生水浸的区域不宜选择一层和地下楼层。 7. 汇聚机房宜采用智能ODF柜(架),便于今后运维管理。 8. 汇聚机房可与营业厅、基站等共同建设,降低综合成本 (三) 配线层光缆 1. 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只有一个汇聚机房的,光缆布放应采用物理环路设计;有两个汇聚机房的,光缆布放应采用两端接入不同汇聚机房的设计。每个分纤点(光交箱)均在物理层面上有双上联通道。 2. 光缆线路宜设计在区域边缘到区域中心点之间一半距离的位置,避免设计在区域边缘处(见下图)。 3. 宜采用高芯数光缆一次性设计到位 4. 为减少衰耗,宜采用整盘无断点光缆的设计和施工,在分纤点宜采用纵剖(掏接)设计、无跳纤设计,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熔接。 (四) 分纤点 1. 分纤点可分为配线层分纤点和接入分纤点。综合业务接入区只考虑配线层分纤点,小区宽带、集客专线等考虑接入分纤点。 2. (重点)分纤点布放位置在设计中应为重点考虑因素,分纤点的选择位置应有利于发挥光交箱后期短距离辐射状的接入的优势,避免靠近规划区边缘。 3. 分纤点管道应具备物理双路由联通至相邻节点,分纤点的成对纤芯均为物理双路由至汇聚机房。 4. 根据承载的业务性质,分纤点所有成端的纤芯终点都在汇聚机房。 5. 分纤点可采用智能光交箱。 (五) 纤芯规划 1. 独立纤芯(含LTE基站、室分站、拉远站, A类、B类政企客户) 2. 共享纤芯(可分光纤芯,含家庭客户、C类政企客户) 五、 材料和施工工艺 (一) 为避免频繁的断点熔接造成光纤的反射损耗变大,光缆在分纤点采用纵剖工艺,将需要成端的纤芯开断与尾纤熔,其余纤芯直通不开断。 (二) 除分纤点外,全程无熔纤接续点,一个综合业务区用一条无断接光缆铺设。 (三) 户外光缆宜采用可分支光缆(平行分支光缆/集成分支光缆)方便纤芯掏接,减少熔接次数 六、 设计步骤 (一) 基础数据收集 (二) 业务需求分析 (三) 网格划分 (四) 规划光交箱布放位置 (五) 规划光缆路由 (六) 完成方案 七、 场景 (一) 块状场景 (二) 条状场景 (三) 分散场景 八、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