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缆接续规范 1.1 光缆开剥 1.1.1 光缆内外护套开剥方法不作限制,但不允许伤及松套管,不允许野蛮操作。 1.1.2 切口应平行,无毛刺。 1.1.3 两对接光缆端头各开剥1.8米,左右偏差不超过3厘米,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开剥长度,所采取开缆工具、型号及数量不限。 1.2 缆芯开剥固定 1.2.1 松开层绞松套管,露出加强芯。 1.2.2 加强芯留适当长度后剪断(断面超出固定螺丝中心1-1.5cm),剪断填充套管与缆口平齐,剪断填充套管不超过缆口0.5cm。 1.2.3 清洁光缆,并根据不同接头盒要求打麿光缆,缠绕填充胶带,固定光缆加强芯。 1.2.4 开剥接续所用松套管,然后套上适当长度的软管(30cm以上,接头盒内没有配软管的不做要求),标明光缆内松套管管序,光纤进入收容盘固定时无明显扭绞、急弯等受力现象。 1.2.5 开剥松套管时所用工具与使用方法正确,不能伤及光纤。 1.2.6 用清洁剂或酒精棉球擦去裸纤上的油膏,光纤自由弯曲无明显受力点。 1.3 光纤开剥和熔接 1.3.1 熔接机找到原始复位画面。 1.3.2 正式接续前,应做放电试验。 1.3.3 正式接续前,在盘纤板上比量光纤的长度,要保证热缩管卡入槽位后,光纤没有小圈。 1.3.4 将待接的光纤套上热缩套管。 1.3.5 剥除光纤上的涂覆层,并用酒精棉球清洗,所用酒精必须是纯度大于95%的无水酒精,棉球必须干净、无污染、无杂物。 1.3.6 用切割刀制作光纤端面。 1.3.7 将已制备好的光纤端面放入熔接机V型槽中,放纤请注意平、压、推,纤芯端面不能和V型槽及电极摩擦碰撞,光纤应平整地放在V型槽中,端面离电极位置适中。 1.3.8 进行光纤自动熔接。 1.3.9 观察接续画面及衰耗估算。 1.3.10 取纤、复位。 1.3.11 水平套上热缩管,调整热缩管位置,使纤芯熔接点位于热熔管中央,无明显的偏位(光纤热烤后涂覆层边沿距热缩管头不少于0.8cm)。 1.3.12 热熔热缩管,热熔完毕后打开炉盖,散热,取出光纤。 1.3.13 以下情况应重接: A 接头点衰耗不合格要求(抢修时应不大于0.2dB,迁改时应不大于0.1dB)。 B 熔接后接续点有污迹、气泡,明显的缺陷(如变形严重、纤芯错位等)。 C 热缩后热缩管内有气泡、有异物或热缩管口呈喇叭形。 D 热缩后衰耗增大0.03dB以上的。 1.4 盘纤 1.4.1 光纤接续完后,按光纤顺序盘在一个收容盘中。 1.4.2 自由地盘好光纤,光纤在盘纤盘中应无扭绞,无受力现象。光纤在盘纤盘中的曲率半径不能小于37.5毫米。固定热熔管在盘纤板上的专用凹槽中。 1.4.3 盖上光纤收容盘的盖板,观察盘纤的效果,要求光纤无明显受力点和碰伤隐患。 1.4.4 热缩管必须冷却后放入收容盘内。 1.5 封盒 经测试及现场检查无异常后,方可封盒。根据不同类型的接头盒,严格按要求封盒,封盒时应保证: 1.5.1 各填胶部位清洁、填胶均匀、适度。 1.5.2 封装完后接头盒无缝隙。 1.5.3 封装完后光缆固定牢固,无扭动现象。 1.5.4 接续卡要放入接头盒内。(接续卡见附件32) 1.6 注意事项 1.6.1 按键应轻压。 1.6.2 仪表使用均应放置在工作台上。 1.6.3 仪表使用需接地线,仪表使用直流电时不需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