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04-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16 17: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0:37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9月14至16日在北京举行。新浪科技在会议现场约请超过20位信产部专家、电信企业总裁、运营商代表热论中国3G热点问题。

  以下为9月16日中国联通技术部总经理张智江与新浪科技对话实录全录全文:

  新浪科技: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今天进入第三天的议程,我们特意邀请到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张智江先生作客新浪,与网友进行交流,先请张总向网友问个好。

  张智江: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新浪网上和大家见面,我也是新浪网的忠实读者。

  新浪科技:作为中国六大运营商之一,联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最受关注者之一,因为联通有两张网,一个是GSM,一个是CDMA,请问一个问题,就您主管的范围内,联通对于3G测试方面更侧重于G网还是C网?

  张智江:对3G的准备,应该说联通是全面关注,不仅仅是C网、G网,我们还关注TD-SCDMA。因此,联通在3G方面的准备是全方位的,这体现在几方面:第一,我们参与信息产业部整体的3G试验,联通是始终参加的运营商。第二,在技术方面,对CDMA 2000、WCDMA、TD-SCDMA,我们都在积极跟踪和研究。

  新浪科技:能否谈谈测试的情况,尤其是CDMA2000和WCDMA,一年前就已经基本全部结束,大家可能有些淡忘。所以请问张总,在此之后,联通对于WCDMA和CDMA2000方面的测试有没有更新的追踪?

  张智江:我们是在信息产业部整体安排的3G试验框架内,应该说,目前国家牵头的WCDMA和CDMA2000的测试是结束了,但是我想,各个运营商都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进一步的验证和测试。

    但是,目前TD-SCDMA的工作整体还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进行。我想,每个运营商在关注3G的时候都会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未来3G网络建设和3G业务开放作准备。

    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你就不仅仅是关注你所希望的那种3G技术,而是关注所有的3G技术,特别是我们技术部门,从总体的技术走向、技术把握来说,我们向来是对3G所有的技术都关注。除了3G的主要三个技术(CDMA2000、WCDMA、TD-SCDMA)以外,我们还关注WiMAX、802.20,因为它也可能是一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制式、不同的领域会崛起的未来的一种新的指标。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的关注是全方位的。

  新浪科技:联通的CDMA三期工程建完以后,大家认为中国联通已经具备了2.75G的网络水平,从2.75G的CDMA网络过渡到3G网络,投资是否不会特别大,技术上也特别成熟?

  张智江:应该说,联通的CDMA-1X网络是2.5G的网络。但是目前应该说,从提供业务能力上来看,它至少是目前国内移 动 数据提供网络最强的运营商。它是2.75也好、2.5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作为联通来说,对业务,特别是今天我们谈的3G业务来说,实际上也可以说,业务和网络是没有关系的,没有哪个业务只能在2G上不能在3G上开,或者说主要业务在3G上开的时候在2G上还不能开,除了个别业务是因为带宽不够开得不好而已,而不是不能开。比如典型的VOD业务,2G上也能开,只不过是在2G上慢点、而在3G上快点而已。我很赞赏韩国的网络,他们淡化网络,我就提供这个业务,你觉得好就用,觉得不好就不用,等到大家都说好用的时候你再用。实际上作为运营商,最主要的是考虑业务,要开这个业务,我的网络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谈到3G,大家也关注3G的很多情况:第一,要有牌照的许可;第二,还要得到频率的许可。要挂到3G的业务,还要得到业务的许可。因此,作为运营商来讲,考虑最多的是整个业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前景。比如,过去的2G网络提供什么业务,到了2.5G网络,网络增强了,又提供什么业务。到了3G、4G或5G、6G以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培育,我再提供什么业务。

    从这个角度考虑,就不会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实际上从技术上看,不管是固网还是移 动 网,未来的主趋势是业务和网络是独立的。你开发了这样的业务,或者老百姓需要这样的业务,你不要局限于下面是什么网络来提供,只要关注业务就好了。不管是固网还是移 动 网,或者是3G、4G,这都不需要考虑。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好很多。

  新浪科技:因为做3G网络建设过程中要花费巨额费用,设备商和运营商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运营商角度来说,是不愿意花太多的钱。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联通如果从CDMA过渡到3G,可能花费是最少的,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张智江:从这几种主要的3G制式来看,CDMA2000从现在的CDMA-1X过渡到下一阶段的所谓3G,不管是EV—DO还是EV—DU,应该说,重复利用2.5G的资源比较多,从这个角度来讲,相对来说比较省钱。但是这些都应该是相对的,因为这只不过是和WCDMA、和TD-SCDMA比。关键是从2.5G到3G,无线宽带要变化,大家知道,整个无线网主要的投资在无线带宽。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对一个移 动 网络来说,无线部分的投资占了整个投资的70%以上。因此,如果一种制式在建设的时候要兴建无线部分,相对来说,投资是比较大的。

  新浪科技:昨天,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说可能会重新考虑3G的一些频率分配问题,因为有一些运营商提出来,并且是从TD-SCDMA的角度来表述。大家也都知道,频率、频谱是建设3G网络一个重要的资源,您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张智江:对一个移 动 通信网络来说,不仅是3G,对2G来讲,频率资源也都很重要,而且是频率不能重复开发的,它是扩大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技术的基础。张司长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从国家的大局考虑说这句话。至于说关于3G制式频率的考虑和分配的要点,我想,大家都清楚,因为WCDMA和CDMA2000所采用的制式是上下行对称频率,但是TD-SCDMA运行的方式不一定要对称,可能只要一段,或者在其他地方能够有富余出来的,比如其他业务淘汰的、剩下的频率。所以它的频率规划和运用相对其他两种制式要灵活一些。但是从国家角度来看,我想,至少对TD-SCDMA的频率使用会开绿灯,最起码也会非常认真地考虑,TD-SCDMA的发展不会因为频率而受限制。

  新浪科技:目前联通的CDMA-1X EVDO网是不是在全国都是这样一个网,还是仅仅在一些大中城市以上能达到这种技术水平?

  张智江:没有,全国的网络是一个CDMA-1X网络。对EV—DO,我们仅在几个城市做了试点,并且也是国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做了技术性和业务性的探索试验。比如在天津,主要是技术试验、业务试验、终端试验。应该说目前还没有商用,就是做试验。

  新浪科技: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3G没有必要在全国所有地方建网,只是在一些具有应用需求的地区建网即可,联通对这方面会有什么考虑?是不是也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一些小县城根本没有这种需求,要是建网就会增加大量的投资。

  张智江:这个原则不仅对3G,对哪个网络都适用。作为网络建设,有需求的地方才去建,没有需求的地方没有必要建,3G也是这样,特别是3G所提供的主要业务是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如果是语流业务,2G就已经提供得很好了,对3G业务的需求是在重点地区、城市密集地区,不管哪个运营商,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网络建设不可能在没有需求的地方建,一定是在有需求的地方先建,随着这些地方的发展,别的地方有需求再去延伸,都是这个原则,哪个也不会傻到在没有需求的地方去建网。

  新浪科技:目前联通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张智江:联通在3G还会继续跟踪、认真研究、进行准备。

  新浪科技:有没有相应的报告出来?

  张智江:没有。因为这件事牵扯的面很多:第一是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和我们谈;第二,不知道国家给什么样的牌照。所以我们只能做各种准备,如果给我们发CDMA2000,我们怎么做,如果给我们WCDMA的牌,我们怎么做,如果既给我们发CDMA2000又给我们发WCDMA,那么我们又怎么做。目前只能做这方面的考虑。

  新浪科技:目前对政府的管制方面大家还是比较关心的,因为如果是固话运营商拿到牌照,在初期为了抢到客户可能会回去不惜一切的手段,利用固话网络的优势争夺客户,这样可能会产生互联互通的问题,您对此如何评价?

  张智江:我想,如果牌照多发一两张,竞争是必然的,至于竞争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这也是很难预料的。但是如果做到市场的有序、公正、可持续,国家从牌照的发放、市场的监管、政策的制定上都应该提前考虑,因为这种情况国外有类似的经验按。所以我认为,政府在3G牌照发放之前,应该提前考虑配套的监管措施和手段。

  新浪科技:但目前的措施好象是政府要淡化自己的管制政策,这对于运营商的竞争是不是有效?

  张智江:从两方面说,竞争的手段和方式是很多的,我认为,价格战是一种最简单、最粗放的方式。所以说,从我个人来讲,我特别不赞成价格战,价格战实际上是两败俱伤的,实际上从表面上看是广大的用户得益,而从长远发展来看,用户也得不了益。因为任何一种业务的开放、任何一种业务的维持、包括任何一种业务对用户的服务,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所有的代价远远低于成本,就像买东西一样,你讨价还价到最后远远低于它的价值,你想商家从哪里得到利润?所以我想,这需要一种理性、健康、科学的方式去考虑。

  新浪科技: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嘉宾访谈到此结束,谢谢联通张总作客新浪,同时感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

  张智江:谢谢大家,以后再见。

  新浪科技:谢谢,再见。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3 05:51 , Processed in 0.1591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