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11-10-183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17 09:26: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qyy8745 于 2016-5-19 08:52 编辑

【0.1节】——前奏
  
我的职业生涯从××年8月5日到××电信局报道培训开始。那年是电信这个原来的事业单位、当时的国有企业第一年从社会上招聘毕业生,这是因为电信从来都是垄断行业,从来都是只接收从邮电系列学校毕业的学生,而且学生多为邮电子弟,子承父业,称为委培或定向招生。从我进大学那年开始学校(当然有相当一批不错的学校)开始并轨招生,即学生需要自付学费,毕业后不实行统分,毕业后自己联系就业单位。××年毕业电信局也就第一年开始招聘新员工。想当时××年年底学校组织了一次招聘会,其间与省邮电相关的单位几乎都来了,也有外省的单位,但相对较少。当时××市电信局也租用了一个招聘场所,自然是比较热门。当时电信的要求也很明确,考评分到优秀的都可以考虑,我是全年级第一名,自然就很容易签招聘合同。所以在4月份我基本上已经确定会在××电信局工作了。
  
工作确定后剩下来的时间就是疯狂的玩耍,好像要将几年来的辛苦都玩回来。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热衷于跳交谊舞,曾经达到一天跳两场的记录(上午7点半一场,晚上参加另一场)。虽然后来过年时去了一趟上海苏州,也应聘上了一家合资企业,但是因为考虑到违约金要交8千,想想哪里找那么多钱,也没必要,就打消了去上海苏州的打算,在××电信局干干再说。当时还叫“电信局”典型的事业单位的称呼,当时其实电信已经从上到下在灌输这样的思想,现在电信局是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现在有联通这样的竞争对手(当时移动刚刚从电信分家出去,连毕业生都是统一招聘的,后来8月份再进一步分配到电信还是移动)。
  
上面是我走进电信这个大门的一个经过,从××年8月份报道培训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电信行业之路。

【1.0节】入职培训
  
谢谢各位鼓励,继续发挥一些。。。
  
从那年8月份报道培训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电信行业之路。那年××电信招了好像一百多人,主要是像我们一样学计算机学通信的,也有学管理、学法律的,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当时电信局最让我们感觉比较好的一点是提供单身宿舍(一上班就发现变现实了,住的问题头等重要),我们几个在离开学校前几天就用电信的一辆货车将自己的大部分家当放到公司单身宿舍里。当时分宿舍的规定是本科生两人住一间,研究生一人住一间,倍感研究生的优越。我当时是本科生就和另外一位分配在了一间房子,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学校另外四个同学便住在了另外一套房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电信给单身员工的宿舍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月才36元,这么便宜的房子一般很少住到。虽然后来因为工作地在城市的另一端,不想每天两头跑,我在公司公寓住了不到一年就在工作地旁边自己租芳过日子了。但是还是很留念当时单身公寓的那段日子,毕竟是工作阶段的第一个落脚点。
  
入局培训了好像有一周的时间,安排了各个部门单位的领导讲话,将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特点,然后组织我们在全公司各部门参观,如长途机房、测量台、配电室、市话交换中心、97网管等,对电信局有了第一印象。后来想想当时是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参加培训的,当时谁都还不知道自己会分配到哪个部门,会在哪个地方上班,当然有关系已经落实去处的除外。当时去参观市话交换中心的机房和网管中心,被那个的监测屏给吸引住了,还问了当时讲解的那位师傅几个问题(当时在电信我们都管年长于我们的同事叫师傅,叫起来亲切),当时还不知道,我后来就分配到了市话交换中心,那位师傅是我的第一个关于软件开发的师傅,一年后就在网管中心开始了自己的维护开发工作。

【1.2节】劳动原来是这样
  
北京可真是很冷,寒风刺骨,不过也能体会出冬天的魅力。落光了树叶的白杨树傲立寒冬,让人敬畏,美丽笔挺的树干、冰冻的河床再加上耳边的寒风,是久违了的寒冬的感觉,不过没看到大雪不免让人遗憾!
   
把我的故事继续吧,好几天没来了。
 
  
虽然在学校里面学了四年计算机,但是对于计算机这个世纪发明的真正价值的理解,正是在做用户数据的艰难过程中迫切的感受到的。以我自己负责的一个端局为例,负责相当于2万线用户的停开机、新业务数据制作和用户投诉故障排查工作。因为电信对用户承诺缴费后的8小时开通电话,所以停开机工作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工作,当时没有自动工具可用,完全是手工输入命令操作,在这种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极易出错,出错就意味着该开机/停机的没有实施,而错误总是同时发生,极有可能将另外一个用户无故的停机,招致投诉,被查出来就是扣100元奖金。
  
对于扣奖金的规定当时在电信是很有威慑力的,导致180投诉台的师傅们是人人都怕,人人都想讨好,为什么?因为她们可以作为业务部门的监督角色出现,虽然用户总是向她们投诉抱怨,她们也得对用户陪笑脸,但是180的班长直接可以决定我们其中的每一个人这个月是否会被扣奖金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师傅就是因为从事这项工作太久、压力太大,甚至都有些神经质。
  
当时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也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的那位师傅就是拿着一个小笔记本,告诉我那个业务应该敲那条命令,应该尽量避免什么错误,怎么对做的结果进行检查,怎么能比较快而且正确的做完工作。我记得当时她的“秘笈”就是三四页纸的命令和各种口令字。当时我们是通过MODEM拨号到各交换局完成数据制作,可以说我职业生涯所遇到的第一个劳动工具是那台56KMODEM和一台HP的PC机(开始好像还不是,是后来换了新机器,那天换机器时我的干劲给主任留下很深映象,甚至后来党员评议时还提到当时的情形,第二年年底的党员评议我差点被评上优秀党员,后来是考虑到一个快退休的师傅,主任提名了那位师傅)。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这个工作和自己对自己职业的设想差距太大。我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从事这样一个工作,虽然现在想起来这个工作经过简单培训就会的工作,纯粹是个体力活。刚开始的前一个月过得非常辛苦。一是怕错、二是不熟悉、三是工作量大,开始的一、两个月基本每天都要做到8、9点,周末还要加班。现在想起来觉得还是很不容易的一段时间。

【1.3节】话说收入
  
想想刚工作的第一个月真是很不容易,从家里到×××市工作,向家里要了500块钱,作为宿舍的押金。第一个月我们发了300元的工资(国有企业是月初发工资,发本月工资,后来到非公性质的企业才知道。只有国有企业是提前付给员工工资!),当时我们很晚下班,因为钱太少不可能在外面吃饭下馆子,我们就下班后到单身公寓旁边的蔬菜批发市场买菜买米自己做。(公寓所在的那片真是方便,旁边有许多这样的批发市场,从服装、电器到蔬菜,当时就是苦于没钱买东西,购物是很方便,那里的批发市场规模很大)。宿舍里面的三人搭伙一起做,宿舍的公共开销平均分摊(如米、油、锅、纸等),我们都有一个公共的帐册,每一笔公共开支都自己记下,月底统一结算。这一操作方法很管用,避免了谁一味吃亏、也避免了人占小便宜。
  
然后我们的花销就在每天坐公交车了。公寓在城市的东边、我上班的电信大楼在城市的西边,每天上班需要从公寓走到主路上赶公交车(一般走10分钟),然后倒一次车才能到单位,每天上午需要6点15起床,8点钟准时上班,在公交车上要耗费一个小时的路程。为了节约和方便,我们都是晚上多做些饭,然后第二天带饭到单位用微波炉热着吃。我们是从9月份开始有奖金了,记得第一个月奖金是三百多元(想当时如果出错被扣100元奖金,会让人多么担心),这样月收入差不多有800块了,顿时觉得生活宽裕了许多。后来我一直在想,工作的第一个月,可以说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为什么?我这样想,我一个月拿300块钱在一个城市都已经过过来了,我最差不过如此吧,没有比这个更难的了,既然我300元钱都能过,我即使以后输光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对未来的困难不在那么在意了。我想这就是磨练。
  
后来没过几个月工资加奖金就有了一千六左右,然后逢年过节还有奖金和食品、水果之类。我们的生活一下就富裕和轻松许多,让很多当地其他上班的人羡慕,让我们也有了一种自然的优越感。但是第一个月的艰苦日子也时刻提醒我们不能乱花钱,要为自己留下储备。当我第一次有足够的钱还往家里邮寄时,心里非常高兴,终于有长大成人的感觉,终于有不用父母操心的解脱。自食其力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格表现。当然在第三个月我拿出很紧张的一百元给当时的男友买了一件毛衣寄去,实属不易,现在我都佩服当时对他可真是倾其所有,不知现在那件毛衣还在不在他那里。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对我来说,不论当时还是现在想起来,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4节】软件开发的起点
  
前几天去了趟春城昆明,感觉真是很好,晒着太阳暖洋洋的感觉,在住宅楼的平台上满是茂盛的鲜花、植物,世博园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却也宁静怡人。好了,把我的故事继续吧。

我发现上面写了很多,但核心内容还是收入问题,真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电信局之所以让人羡慕,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属于垄断行业、一方面应该就是因为收入不菲(虽然我当时所在的电信局估计工资水平在全国来说算是比较低的那一类,但是比起很多企业来讲已经是让人羡慕了),也让我们这些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觉得太羞涩,所以在工作的第一年里,大家都比较安稳的学习和工作,逐渐在公司成长起来。
  
对于我的本职工作,经过自己的努力,在第三、四个月已经是比较熟练和自如,但是因为长时间的在电脑前敲命令,对我的视力影响很大,我可以明显的感到视力在下降,这也是我想去维护组上倒班的原因(当然想去交换机房上倒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想拥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看书准备考研,但是直到我离开电信局也一直未能如愿,想起来也是一个遗憾,没有在交换机房真正待过),也是后来我找人力资源部提出要求更换工作的最大理由(当时我向人力资源部要求更换岗位,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事情)。当时电信局的人事部已经更名为人力资源部,还是可以看得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
  
前面已经提到,我在熟悉了做用户数据这个简单劳动的整个工作过程和窍门后,开始接触自动停开机程序的事情了。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涉及的第一个参与开发改进的软件。这个软件是我的那个××师傅开发维护的一个对于数据组来说很有用的软件。××师傅人很好,他那年是28岁,我觉得他这个人是大智若愚,他也是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当时在交换中心的网管中心,平常就在交换中心搞些小软件开发,在交换中心算得上是计算机专家了。我和我的那位同学是学计算机的,自然就拜他为师,两人都开始学习用FOXPRO来编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是将停开机程序熟悉和掌握,同时对FOXPRO的开发初步掌握,开始有了自己进一步的想法。因为我深切的体会到做用户数据的艰辛,第一次体会到计算机就是应该用来减轻人的劳动强度的,也第一次体会到软件的重要性。当时××师傅的停开机程序还仅仅适用于S1240和F150两种主要机型,我希望改造成也能为SP30、EWSD、DMS100交换机型所用的程序,也减轻其他几位师傅的劳动强度。交换中心有5种交换机型,每种交换机型配有2名用户数据人员,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包括领导和同事)。于是开始研究其他几种交换机的差异和共性。其实停开机程序核心问题是形成命令行和日志,是文本操作,各种交换机命令行都是基于文本指令。所以在工作第二年3、4月份的时候,我已经修改出了支持其他交换机型的停开机程序,自动形成指令文件。这件事情是兼职做,但是是我第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交换中心,当年年底对于2000年问题可以说是上下重视,主任和维护班的人均关注交换机的“千年虫”问题,担心千年切换时交换网瘫痪。对于停开机程序,因为也关系到100万用户的停开机问题,主任和班长让我负责保障停开机程序的“千年虫”问题。想到那个晚上,12月31日晚,其实我早已检查,也请教过××师傅,我们的软件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还是留下来加班,搞通宵。那个晚上交换中心灯火通明,主任、副主任和各班长都在待命,那是我上班后搞的第一个通宵,心情也很激动,感觉担负了很大的使命。停开机程序没有出现问题,稳定过渡到2000年。当时男朋友打电话给我作新年祝福的时候,我还在机房里面紧张待命。那一次我映象非常深刻,体会到电信系统的严肃性。

【1.5节】业务支撑系统——“九七系统”
  
马上2006年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但愿所有的朋友都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下面就把我的故事继续吧。
  
说到停开机和电信运营支撑,不得不说一下在电信里面处于核心地位的“九七工程”。在我进交换中心上班的第一天,师傅便介绍和强调了这个系统对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怎么登录、怎么查询用户数据、怎么打印工单、怎么回单。印象很深刻的是,每天上班我们工作的顺序就是打扫卫生的同时争先恐后的打印当天的工单,打完后回单。因为都担心工单太多做不完,我们那里共有五六台打印终端,一到上班开始的一个小时,打印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当时是很痛恨针式打印机那尖尖的声音)。
  
当时每天的工单是两个来源,用户资料更改单来自“九七系统”,此工单的时限比较宽裕;另一种工单就是停开机工单了,来自营帐系统,要求在8小时之类完成,也是工作量最大、需要周末加班的一项任务,由专门打印停开机工单的终端出单。还有的需要查看原因的工单就是来自112故障受理台的工单,需要和对应交换机维护班共同处理,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如错误停开机之类人为错误)。这些工作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有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工号管理,现在想起来和一般的车间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因为工具是用台式电脑而已,但是因为担负着100万电话用户数据的制作责任,交换中心对数据组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工号严格控制,若发现有徇情做免记次便会受到处罚。
  
在数据组上班的这个过程中,对“责任”这个词非常敏感和重视,因为这个往往直接导致经济利益,我前面提到过,如果错误责任经认定在自己,就意味着N*100元奖金没有了。所以对自己的保护,责任的界定就显得异常重要,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法律产生了莫名的兴趣,导致我的一大业余爱好就是自学法律,先是买了一本律师实务,后来参加了两次律考和一次司法考试,虽然都没通过,但是直到现在,我依然兴趣不减当年(确实,学习了法律,在不知不觉中对我的职业还是有一定影响),决心还要学下去,不过现在对法律的兴趣纯粹是业余爱好了。

【1.6节】一些普通的积累
  
感觉自己好像很罗嗦哦,写了那么多,还在工作的头一两年徘徊,不过我自己很清楚,那两年的经历对我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感触比较多,所以就像发生在昨天。但愿大家有耐心看下去,继续写一些吧。
  
因为我对工作的积极、对师傅的虚心请教学习、对软件的兴趣,我和班长××建立了友谊,也与她的男友××建立了友谊,她们帮助了我许多事情,成为当时我在××城市很要好的朋友,后来也发生了许多精彩事情。也正是在主任的欣赏、班长的支持下,我在第二年年4月调到网管中心,开始和网管系统打起交道。
  
对于我在计算机及软件上的进步完全来自于工作实践。因为做工单,会需要使用PC机、打印机,有时候还需要自己修一修、整一整,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在师傅和同事们的眼里我们就是专家了。班上的公共设备都是我们去折腾,那台用来上网和做班组事务的机器就是我在维护,记得有一次检查发现硬盘坏了,还打HP的800电话让HP更换硬盘修好了机器。然后就是装机器的事情,计算机的毛病多数可以通过重装操作系统解决,极少部分是硬件故障。对于软件开发,当然是从停开机程序开始,××师傅告诉我他当时用FOXPRO也是图简便,可以实现就可以了,因为在数据库应用中FOXPRO是不入流的工具,一般都用Oracle或Sybase。这就导致我在实践中涉及的第一个软件工具是FOXPRO,因为有数据库和C语言的基础,我学会也不难,看了从××师傅那里借来的一本参考书,然后阅读了他的源代码,自己再实践了几个例子就差不多了,这个工具确实比较简单好用。后来就用FOXPRO对停开机程序做了扩充和改进,后来又为交换中心做了个员工花名册管理系统。
  
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数据库应用,但是看到软件可以解决这些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确实让我很有成就感,导致了对软件开发的热爱,发现自己学的专业还真有价值。虽然我可能应该对交换机、通信网、七号信令之类的更具关心才对,但是工作内容决定了我需要不断的进行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关于通信网本身的一些技能是与其他班组接触的过程中和后来在网管的维护中逐渐了解的。说到七号信令,在学校学习程控交换原理时学习过,但是没有怎么真正理解和认识。后来发现在交换中心不论什么考试和测评,必考的内容就是七号信令,对于那个标准的信令交互过程就是转正考试、专业测评必考的内容。
        
待续... ...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7 07:53 , Processed in 1.14707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