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7统计公报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进口的比例,如不考虑香港的转口贸易因素,仅从上表看,是2.8比1。即中国对美国每出口2.8美元,则从美国进口1美元。中美两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逆差具有不同数字,按中国海关公布的中美商品贸易顺差是2758亿美元,不过中方数字尚不包括香港转口贸易。
尽管双方统计方式有差别,但毫无疑问,中美是存在巨额贸易差的,而这种巨额贸易差对双方经济的现行模式和未来走向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点也毋庸置疑。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巨额贸易差的存在本身是不是合理,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建立在遵循规则自由竞争的公平贸易之上?
中国媒体也在指出美方贸易统计数据的问题后指出,中国取得这一切,是由国际间贸易自由竞争而得,美国这么做是在无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基本事实,实际上是忌惮中国的崛起,害怕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威胁。
而曾任美国总统首席战略专家和高级顾问的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在日本的演讲中谈及中国则说,实际上,中国的领导者根本没打算加入遵循世界贸易规则的行列中来,他们有自己的计划,第一是2025,这是中国领导层几年前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掌控全球10个产业,其中3个产业,芯片及硅片制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使中国在21世纪里统治全球的制造业。第二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真正大胆的地缘政治扩张。特朗普的中心目标是重振美国,其中的重要策略是对中国的货币操纵、贸易不公平加以反制。
美国贸易代表莱蒂泽前不久在提到《中国制造2025》时也说,中国要在这些产业和其他国家竞争,那没有问题,但是透过投入3千亿美元补贴,市场准入设限,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手段,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全球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全球科技政策事务负责人保罗·特寥洛(Paul Triolo)5月3日在华府对一个贸易团体说:美国针对「中国制造2025」发声并非要阻止大陆的科技发展,而是希望大陆为这些前瞻性产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平竞争体系,而不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以及政府的巨大投资来扭曲全球的供应链。
他们所言,实际上是这次中美贸易战所为人忽视的关键部分,那就是中国是否真正遵守或履行了国际贸易规则。这是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
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针对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当行为启动调查,并于2018年3月22日公布调查报告。云锋金融的知乎网民总结了301调查后发觉:
这篇报告没有提到一句赤字规模,没有提到中国哪些行业对美贸易赤字高企。报告通篇致力于说明一件事:(China’s)“acts, policies or practices that are unreasonable or discriminatory and that burden or restrict U.S. Commerce”(中国不合理或者有歧视性的行为、政策和做法,令美国商业承压和受限。)它实际上是对中国科技发展、技术引进、产业升级等相关政策的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及中国引进和利用高新技术的较为成功的案例的详细总结。它表明,报告这样说:“技术和知识产权驱动经济增长,令美国经济保持竞争优势。最终,中国要求或施压进行技术转移的行为、政策和做法,削弱了美国公司知识产权价值、降低了美国的全球竞争力,阻碍了创新投资。因此,令美国商业承压和受限。”
301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 中国利用合资公司要求、外国投资限制和行政审查及授权过程,强迫或施压美国公司进行技术转移。
· 中国利用歧视性授权过程从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进行技术转移。
· 中国指挥和促进产生大规模技术转移的投资和收购。
· 中国开展和支持对美国计算机网络的攻击以获得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CSIS Surviving March Madness in U.S.-China TradeRelations March 27, 2018(作者:云锋金融 来源:知乎)
随后4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行“中美双边贸易形势”专题研究会上,学者王孝松也指出,301调查报告主要谈到四项问题:强制性的技术转移、歧视性的许可要求、海外并购和非法商业黑客行为。不仅仅是贸易本身,而这些产业政策实际上又是为“中国制造2025”服务的。
而这些早在2015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