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493|回复: 1
打印

综合业务区优化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8-2-2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22 08:59: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综合业务区汇聚机房入局管孔资源的优化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通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接入点(如基站、大客户、综合宽带等)数量逐年增加以及前期接入混乱,传输网络日趋复杂,汇聚机房入局管道在容量方面逐渐凸现出一些瓶颈,部分入局管道段落管孔利用率接近100%,不利于后期业务发展。在明确当前光纤基础网网络架构和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综合业务区汇聚机房入局管孔资源优化需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的需求和问题,探讨、比对了“宏”与“微”优化方向选择,形成基于对汇聚机房入局管孔的优化思路,最终对管孔资源紧张的区域进行的传送网优化提出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汇聚机房,管孔资源,优化
1引言
综合业务区汇聚机房作为承载各类业务的重要资源,其可接入能力将直接影响区域网络的发展,目前大多汇聚机房存在面积不足以及入局管孔资源不足等问题,而入局管道管孔资源不足尤为严重,如何让优化实现标本兼治,并有效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业务接入快速可持续发展、维系传送网的基础生命力将是研究的重点。
2综合业务区汇聚机房入局管道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1综合业务区汇聚机房管道管孔使用现状
城域网包括城域骨干网和有线接入网两大部分。有线接入网网络错综复杂,光缆建设规模庞大。有线接入网光缆分层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综合业务接入区网络结构图
中国移动最早建设的有线接入网仅涉及基站业务接入,为基站接入网。接入模式主要为基站互联至汇聚机房,随着中国移动全业务经营许可,有线接入网不仅要满足基站业务接入需求,更侧重于满足面向室分、WLAN、家庭有线宽带、集团客户等多种业务接入需求,综合业务接入区应运而生,综合业务区结构较为合理,汇聚机房、光缆及光交设备已基本完善。相邻业务区光交、业务区光交与基站之间也建设了联络光缆,使整个光缆网成为一张光缆网。有线接入光缆更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延伸,便于更便捷地接入各类业务。由于各类业务发展迅猛,部分管道管孔容量特别是汇聚机房入局部分容量已经严重不足,本文以某地市15个汇聚机房入局管道管孔占用情况进行分析。某地市城区汇聚机房入局管道管孔资源占用以及接入层光缆占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1某地市汇聚机房入局现状统计表
汇聚机房
机房1
机房2
机房3
机房4
机房5
机房6
机房7
机房8
机房9
机房10
机房11
机房12
机房13
机房14
机房15
入局光缆条数
31
62
55
46
29
74
43
37
61
49
55
35
30
39
22
接入层光缆条数
9
21
24
12
10
13
8
12
22
12
15
9
13
17
6
接入层光缆占比
29%
34%
44%
26%
34%
18%
19%
32%
36%
24%
27%
26%
43%
44%
27%
入局光缆等效
φ110管孔
2
4
4
4
2
8
4
4
4
4
4
2
4
8
4
等效7孔梅花管
子孔数
14
28
28
28
14
56
28
28
28
28
28
14
28
56
28
管孔使用率
100%
100%
100%
100%
93%
96%
100%
96%
89%
100%
100%
100%
62%
54%
52%
备注:接入层光缆仅指汇聚机房至基站光缆、汇聚机房至集家客业务光缆。
从表1看出15个汇聚机房中有12个汇聚机房入局管道管孔使用率超过80%,其中有8个汇聚机房入局管道管孔使用率已达100%15个汇聚机房入局光缆中,接入层光缆占比从18%~44%不等。
2.2存在问题分析
造成汇聚机房入局管道管孔容量不足的原因,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1)全业务发展,特别随着C-RAN 的末端接入,光缆纤芯使用较大。
(2)业务预测不全、不长远,缺乏长远可持续发展理念,规划入局管孔较少。
(3)前期业务接入混乱,接入层光缆占比较大,占用大量管孔资源。
3管道管孔建设思路
在摸清有入局光缆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面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结合实地具体场景,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方案,管道管孔扩容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对现有局前管道是否扩容进行判定,一般情况下管孔使用率超过70%时,建议启动扩容改造建设。
(2)市政等条件建设允许时,不影响现有业务,直接扩容管道。
(3)由于大部分机房处于市区中心位置,管道扩容实施难度大,采用微管微缆光缆腾退方案,割接原有光缆业务。
4管道管孔扩容改造建设方案
管道管孔扩容改造有两种建设方案:不影响业务的管道扩容方案和影响业务的微管微缆光缆腾退方案,由于管道扩容方案受制于市政建设等因素影响,周期长,下文重点阐述微管微缆替换方案。
4.1使用微管微缆进行管孔腾退建设方案
管道改造扩容的目的:一是深度挖掘现网潜力,解决通信管道“资源瓶颈”促进提质增效;二是通过割接替换,优化入局光缆,减轻机房压力。使用微管微缆腾退旧光缆建设方案,如图2所示,将利用管道剩余子孔新穿放3根φ12微管,根据光缆路由走向新敷设1~2144芯微缆,将汇聚机房至方向1及方向2的同路由接入层光缆在合适的管道井中割接替换;对于机房业务较大的汇聚机房,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1~2个汇聚局前光交,相关业务光缆在局前光交中跳接,实现释放管道管孔资源的目的。
2 微管微缆管孔腾退示意图
根据上述方案对某地市15汇聚机房中管道管孔使用率超过70%12个汇聚机房进行腾退测算,如下表2所示,平均 释放子孔资源3.25子孔,释放率在2%~18%不等,其中有7处机房管道子孔腾退率达到10%以上。
2某地市汇聚机房入局腾退后情况统计表
汇聚机房
机房1
机房2
机房3
机房4
机房5
机房6
机房7
机房8
机房9
机房10
机房11
机房12
入局光缆条数
31
62
55
46
29
74
43
37
61
49
55
35
接入层光缆条数
9
21
24
12
10
13
8
12
22
12
15
9
接入层光缆占比
29%
34%
44%
26%
34%
18%
19%
32%
36%
24%
27%
26%
入局光缆等效φ110管孔
2
4
4
4
2
8
4
4
4
4
4
2
现管孔使用率
100%
100%
100%
100%
93%
96%
100%
96%
89%
100%
100%
100%
腾退后接入层光缆条数
1
11
8
4
3
5
2
3
9
3
2
3
腾退后接入层光缆占比
4%
21%
21%
11%
14%
8%
5%
11%
19%
8%
5%
10%
腾退子孔数
2
4
6
3
2
3
2
3
4
3
5
2
腾退后管孔使用率
86%
86%
79%
89%
86%
95%
93%
89%
86%
89%
82%
86%
管道子孔腾退率
14%
14%
21%
11%
7%
2%
7%
7%
4%
11%
18%
14%
备注:子孔数按照等效7孔梅花管测算
4.2投资分析
对于不影响业务的纯管道扩容与影响业务的管孔腾退两种方案,按照达到同等管道容量效果进行投资比较,管道按照2梅扩容即14子孔测算。
测算依据:管道开挖及顶管价格均参照西北某省价格进行,微管微缆参照集团集采价格构成,光缆割接成端按照类似项目15/芯测算,测算结果详见表3
3纯管道扩容与微管微缆光缆腾退方案投资对比
汇聚机房
机房1
机房2
机房3
机房4
机房5
机房6
机房7
机房8
机房9
机房10
机房11
机房12
影响业务的微管
微缆光缆腾退
18192
15960
15408
17573
18048
18607
14920
17473
16176
17653
16354
17904
不影响业务的
纯管道扩容
18566
17803
18718
18704
19481
19393
17040
18439
16887
18871
17650
18261
投资占比
98%
90%
82%
94%
93%
96%
88%
95%
96%
94%
93%
98%
备注:上述投资单价均折算成1公里进行测算(单位:元/子孔公里)
从上表3看出,使用微管微缆进行光缆腾退方案比纯管道扩容建设投资低2%~18%不等。
结论:汇聚机房入局管道管孔改造中,采用微管微缆光缆腾退方式不仅可以优化进局光缆,减轻机房负担,达到扩容目标,而且能够节省建设投资,盘活现网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4.3需注意的问题
(1)使用微管微缆进行光缆腾退适用于接入层光缆较多的汇聚机房,接入层光缆少且同路由光缆较少时成本将会增大。
(2)使用微管微缆进行光缆腾退方案适用于中短期机房入局改造,在机房光缆接入规范情况下,长远期还是需要进行管道扩容。
(3)使用微管微缆光缆腾退方案,需要做好相应割接报备,实际操作中存在业务中断,并有可能引起相关客户投诉。
5结束语
使用微管微缆进行光缆腾退建设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有线接入网汇聚机房存在的入局管孔不足的问题,能够为中国移动有线接入网光缆及机房建设提供指导,中短期将实质性解决入局管道资源瓶颈促进提质增效。建议根据有线接入网光缆组网架构和新建需求,今后对已改造段落的管道进行合理规范有序使用,为各项市场业务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23:21 , Processed in 3.66336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