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首推卫星通信功能,加强偏远地区的通信保障。近年来卫星通信系统不断发展,成为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由卫星、高空平台、无人机等构成的空间网络与地面蜂窝网不断融合,满足随时随地的无限连接需求。未来卫星通信有望成为高端智能手机标配,以提供更可靠、覆盖更广地域范围的通信体验。2022年秋季发布的华为Mate 50、iPhone 14率先支持卫星通信。华为Mate 50系列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用户可通过畅连APP,发出文字和位置信息求助,并生成轨迹地图;iPhone 14系列支持用户通过卫星使用紧急 SOS 向紧急服务中心发送求救短信,并可在“查找”应用中向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的位置。高通在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3)发布Snapdragon Satellite卫星通信解决方案,预计下半年搭载第二代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的终端产品将配备此功能。
二是摄影硬件配置领航智能手机影像体验。影像功能是决定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因素,专业化的影像能力成为高端机厂商的重点发力方向。就像素来说,其提高代表图像分辨率的优化,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目前高端机主摄像素已来到5000万级别,华为Mate 50、三星S23均配备5000万像素主摄。就摄像头数量来说,其增加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因手机体积有限而无法实现多焦段变焦、不同景深效果的短板。自2018年华为发布P20和Mate 20系列、主打三摄配置,高端机后置三摄已实现普及,华为Mate 50、iPhone 14 Pro Max、以及2023年初上市的三星S23均采用后置三摄设计。2023年4月发布、售价5999元起的小米旗舰机型13 Ultra甚至已实现四摄配置,未来主流高端机型摄像头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就传感器尺寸来说,其增加可以提升感光能力,带来更好的成像效果。2021年发布的三星GN2传感器采用1/1.2英寸“超大底”,成为当时移动传感器尺寸榜首,而目前传感器尺寸已来到1英寸时代。
三是具备最先进的芯片性能。就工艺制程来说,SoC芯片性能决定了手机的基本性能表现,其工艺制程的不断升级可以有效优化芯片能效和功耗。目前芯片工艺制程已来到4nm阶段。iPhone 14 Pro搭载的A16处理器采用4nm制程工艺,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60亿,CPU性能较A13提升40%,功耗较A15降低了20%。三星S23搭载的骁龙8 Gen2 for Galaxy芯片同样采用4nm制程工艺。Counterpoint披露,台积电计划在2025年实现2nm制程量产,芯片制程工艺将跨越新高度。就AI计算能力来说,其体现了手机的智能化水平,影响手机文字和图像识别能力、智能语音处理能力以及影像画质等指标,当前芯片AI计算能力进一步加持。苹果A16芯片配备16核神经网络引擎,AI运算能力达到了每秒17万亿次,而A15运算能力为每秒15.8万亿次。骁龙8 Gen2芯片AI引擎性能较上一代提升4.35倍,能效提升60%。
(二)折叠屏手机兴起,产品形态得到丰富
受限于目前智能手机发展成熟的现状,厂商很难推出颠覆性新功能。为追求功能体验的持续优化、提升产品价值,高端智能手机厂商进而寻求产品形态的革新,推出折叠屏新形态。一是折叠屏手机能够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提供大屏体验。目前主流智能手机屏幕已来到6英寸以上,直板智能手机逐渐面临尺寸增大不易携带的问题,而新的折叠形态可以在便携的同时,实现更沉浸的视觉观感、支持分屏多任务执行,优化娱乐、办公体验。二是折叠屏手机作为高溢价产品,有助于厂商把握收入增长新机遇。折叠屏手机采用先进的铰链、屏幕技术,同时对应用适配提出要求,拥有高成本和高附加值。具体来看,尽管折叠屏手机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期,但其2023年1月均价仍居9000元以上高位4,据CINNO披露,三星折叠机Galaxy Z Fold 4 零件成本不到销售价格的40%、而苹果iPhone 14 Pro Max 该比重为46%,表明折叠屏手机产品利润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