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16-11-17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20 09:53: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 | 罗永浩、李想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编者按: 2025年8月19日,罗永浩入驻B站后的首档视频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正式上线。首期节目邀请到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两人进行了长达近4小时的深度对话。这是李想首次如此详细地公开讲述其25年创业历程,从高中创业到身价过亿,从泡泡网的挫折到汽车之家的成功,再到理想汽车的二次创业。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访谈中,李想展现了一个创业者最真实的一面——理性与感性并存,坚韧与脆弱同在。


25年创业路上的理性与梦想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首期节目访谈实录


1、一个不喜欢汽车的人,如何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军者


罗永浩:李想,欢迎来到《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我知道你有25年的创业经历,从高中就开始创业,这在中国的企业家里是比较少见的。但我特别好奇的是,你现在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但据我了解,你一开始并不喜欢汽车?


李想:对,这个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做汽车之家也不是因为喜欢汽车,纯粹是市场选择。当时是2004年,电脑已经进入负增长时代,我意识到必须要做一个新的品类。我在旅游、房地产、汽车里面选择,最终选择了汽车。


罗永浩:为什么是汽车?


李想:因为我觉得汽车是个标品,我们做标品特别强。旅游属于服务,房地产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没有什么产品力可言。所以我觉得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说实话,在此之前我真的不喜欢汽车。


罗永浩:不喜欢到什么程度?


李想:我们团队的樊铮是个汽车迷,很早就建议做汽车网站了。那些年我们一起来北京看车展,他们看了汽车特别高兴,一直只看车,就跟过节似的。但我觉得车展很无聊,我就说你们天天喜欢这东西干啥呀。直到2003年的时候,才在他们的建议下购买了一辆车,因为当时也有钱,不用考虑公司的高速发展。


罗永浩:所以是先买了车,然后才开始关注汽车的?


李想:对,我是先买了车,随后才开始关注了解汽车,然后慢慢喜欢上汽车的。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以为我是因为热爱汽车才进入这个行业,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2、从少年得志到九成员工一夜离职


罗永浩:让我们回到更早的时候。你高中就开始创业,18岁月入2万,24岁身价过亿,这在当时是什么概念?


李想:确实,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机会很多。我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做网站,当时做的是泡泡网,主要是IT产品的评测和资讯。18岁的时候月收入确实达到了2万,在2000年左右,这个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罗永浩:但是我听说泡泡网后来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李想:对,这是我创业路上最痛苦的一次经历。因为管理经验不足,我过于关注业务而忽视了团队成员的感受。结果导致公司一天内90%的员工离职。当时公司有三四十人,最后仅剩下五六个人。


罗永浩:一天内90%的员工离职?这是什么情况?


李想:那时候我很自私,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别人的错。我觉得就是因为没有社会经验吧。包括那时候找女朋友也是,觉得都是她的错。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我的问题。我太专注于业务本身,没有考虑到团队的感受,没有给大家足够的尊重和关怀。


罗永浩:你刚才提到自己那时候很自私,有人说你情商低,你怎么看?


李想:我觉得不是情商低,就是因为没有社会经验。那时候确实很自私,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这个教训对我来说非常深刻,也让我在后来的创业中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


3、汽车之家的成功与2008年的背叛


罗永浩:从泡泡网的挫折中走出来后,你创办了汽车之家。这次显然成功了很多。


李想:是的,2004年年底我投身汽车领域,2005年6月创办汽车之家网站。这次我们凭借准确的定位,迅速在汽车垂直领域崭露头角,2006年年底就成为行业第一。2013年,我们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过50亿美元。


罗永浩:但是成功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吧?


李想:确实不是。我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汽车之家从2009年以后太容易了,没有遇到过任何的竞争。我们整个的商业体系、内容产品还有技术都很强,没有其它平台能够跟我们产生实质性的竞争。


罗永浩:太容易了反而成了痛苦?


李想:对,我很遗憾的是,我们只放在了一个垂直网站上。所以我当时给自己说,我要寻找下一次创业,不管多难,我都要找一个更大的,不能做这么垂直、不能做容易赢的。


罗永浩:但在寻找下一次创业机会之前,汽车之家还经历了一次危机?


李想:是的,2008年的时候,我被创业伙伴背叛了。汽车之家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小股东甚至想将我和另一位创始人赶出公司。那是我创业路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


罗永浩:被自己的创业伙伴背叛,这种感觉一定很痛苦。


李想:确实很痛苦。但是创业25年来,我始终充满热情与梦想。这些挫折反而让我更加坚强,也让我明白了在创业路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挑战会从哪里来。


4、二次创业,寻找更大的挑战


罗永浩:汽车之家上市后,你为什么还要选择二次创业?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可能就选择享受生活了。


李想:当时汽车之家上市以后,我就开始准备自己的下一次创业了。创业的时候有点跟雷军很像,我先做了一些投资来了解行业。2013年以后,我做了很多天使投资,但大部分都打水漂了,发现我自己投资肯定不行。关于创业也看了很多方向,但一直下不定决心。


罗永浩: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造车?


李想:一方面想从事高难度的,另一方面想的是我到底能不能赢。比如说我在房地产、旅游和汽车里面为什么选汽车,因为我觉得汽车是个标品,我们做标品特别强。而且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电动化的变革,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罗永浩:但是造车和做网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挑战。


李想:确实,这个挑战比我想象的还要大。2015年创办理想汽车后,公司遭遇了资金链断裂、产能严重不足等困境,还面临大量污蔑与诽谤。从理想L8开始,理想汽车及车主就被有组织地抹黑,包括对车主形象的恶意诋毁,背后存在明显的操纵行为。


罗永浩:你说的有组织抹黑是什么意思?


李想:被黑这件事背后还是有一家公司在操纵的,有同行在操纵的。我们从L8开始就被黑,包括后面黑我们车主形象,这都是有操纵的,而且人家过去专业就是干这事儿的,请的专业团队甚至合伙人都是专业做这个的。


罗永浩:你这样被搞了这么多次,没有报复心理吗?


李想:只能在商战上打败他们,但还是觉得我们的产品包括策略不够好,应该做到让别人完全没办法黑我们。


5、生死时刻,王兴的救命投资


罗永浩:我听说理想汽车在2019年遇到了生死危机?


李想:是的,2019年初,理想ONE即将量产,但公司资金耗尽。当时市场环境极差,特斯拉和蔚来股价暴跌,没人敢投资新能源车。我在理想汽车C轮融资见了150个投资人,均告失败。期间我自己也重病缠身,个人积蓄全部投入公司。


罗永浩: 150个投资人都拒绝了?


李想:对,还见了几个商业大佬,其中有一个跟我们合作最多的,最后也拒绝了。在一次去见某大佬投资人时,更是遭受了当面的羞辱。那个时候我已经处于绝望状态了。


罗永浩: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你是怎么遇到王兴的?


李想:(停顿了一下,声音开始有些颤抖)我最后见的一个人是王兴,我太太感激他了。(开始哽咽,一边搓手一边解释)因为我们B轮拒绝了他。


罗永浩:你们之前拒绝过美团的投资?


李想:(欲言又止,抿起嘴唇)我们……(眼泪似乎已经在眼圈里打转,抬头望向天花板)那个时候美团要做打车业务,王兴和王慧文好几个人来找我们,还委托很多人来找我们,希望投资我们,而且开的条件还非常好。但由于B轮时,理想为了和滴滴合作,最终拒绝了美团。


罗永浩:所以在见王兴之前,你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想:在见王兴之前,我已经处于绝望状态,但想着最终还是见一下,至少他上一轮想要投资我们。到绝望的程度时,你已经开始信命了,只有贵人相助,没有其他可能性了。


罗永浩:那次见面发生了什么?


李想:由于当时美团股价很差,甚至是破发,所以与王兴聊过之后,我并没有找他要投资。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王兴最后问了一句——我们能投资你们吧?我当时就惊了。


罗永浩:王兴主动提出要投资?


李想:对,而且很多人不希望他投资我们。听说他要投资我们后,无数人去说服王兴不要投我们。很多人投资了理想的竞品,有的人投了威马,有的人投了蔚来,有的人投了小鹏,都去说服王兴不要投资我们。


罗永浩:但王兴还是投了?


李想:(声音颤抖)王兴在自身公司股价也很困难的情况下,顶住内外部巨大压力,决定投资3亿美元,将理想汽车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是我创业过程中最大的贵人。


罗永浩:这3亿美元对理想汽车意味着什么?


李想: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最绝望的时候有人相信你。王兴不仅投了这3亿美元,美团还持续加码投资理想汽车,先是斥资5亿美元领投理想的D轮融资。2020年7月理想赴美上市时,王兴及美团作为基石投资者继续参与投资,其中美团认购3亿美元,王兴认购3000万美元。


罗永浩:王兴对你的评价很高。


李想:是的,王兴在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过,很多投资者还是低估了电动汽车和理想汽车的潜力。他说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也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创业者,他们拥有好的产品。他还说,我觉得很多人也低估了创始人李想,我相信,未来他会成为中国顶级的创业家,而且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创业家。


罗永浩:他说你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创业家?


李想:对,王兴说我的想法与众不同,我了解创业,也了解汽车,更了解电动汽车,是一位有远见的创业者,脚踏实地的创业者。他相信理想汽车会是一家成功的公司。这些话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那个最困难的时候。


6、与雷军的对话


罗永浩:说到造车,雷军后来也宣布小米要造车。当时你紧张过吗?


李想:没有紧张过,雷军还给我专门打过电话。雷军是除了我之外,这波造车创业公司的老板里,另外一个超级产品经理型老板,而且只有我们俩能做出超级产品。


罗永浩:你们那次电话聊了什么?


李想:我们谈了将近2小时,内容非常多,包括对特斯拉、比亚迪和华为的看法,甚至雷军还让我给他提个建议。我的建议是:不要找任何的代理人,你自己熬夜,然后就能做成。


罗永浩:你对雷军的评价很高。


李想:雷军肯定是出了名的勤奋的天才。我勤奋没法跟他比,周六周日找他还都在工作。而且跟我聊完以后,还在跟后边的别人去交流。每个人只要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好,这个人就非常厉害了。但如果说这个人一天要做十件重要的事儿,除非他是一个勤奋的天才,很多时候反而做的都不怎么好。


7、产品的坚持与争议


罗永浩:理想MEGA上市后因造型被吐槽为"棺材车",当时很多声音建议改造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李想:面对争议,理想选择坚持自己的产品理念。设计团队确实因为这些声音而伤心,但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不能因为一时的争议就改变,我们要为用户的长远体验负责。


罗永浩:你之前提到理想汽车被黑得很惨,我当时对比了埃尔法,觉得理想MEGA哪里都比它好,可这个车是我见过市面上被黑的最惨的。


李想:确实,理想MEGA是汽车史上被黑得最惨的车之一。但我们知道背后的原因,这不是简单的产品问题,而是有组织的商业竞争行为。我们只能通过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证明自己。


罗永浩:关于理想L8改配置的争议,你怎么解释?


李想:过多配置不仅会增加消费者选择的困扰,也会加大研发成本。实际销售中,两款主要配置往往能占据90%的销量,而占比10%的其他配置在与供应商下单时存在困难。我们的策略是专注于做好主流配置,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8、供应链的较量


罗永浩:在全球芯片短缺时期,理想汽车是怎么应对供应链挑战的?


李想:那个时候确实很困难。有的供应商真的欺负我们,明明给我们安排的生产线却给了别人。最后,我们的供应链团队直接"躺机器抗议",团队直接到供应链现场盯着,并表示:"要么你让我死,要么给我换生产线。"之后供应链反而认可我们了。


罗永浩:这种做法挺有意思的。


李想:有时候你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决心和韧性,供应商才会尊重你。在商业合作中,软弱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9、个人成长与反思


罗永浩:你提到过自己有"招黑体质",还参加过真人秀节目并且发飙了?


李想:我确实不喜欢公关团队的影响,理想在2022年之前没有公关团队,后来才建立起来。关于真人秀节目发飙的事,真人秀节目是完全可以断章取义的,但是在现场的时候,又是一个比赛形式的,就会很认真。


罗永浩:具体发生了什么?


李想:赤裸裸的作弊。有一个人介绍创意,说这个人一年收入十个亿。我说我都不知道他收入十个亿。然后开始比赛的时候,参加所有的环节都是作弊,我就对那个人特别不满意,然后我发飙也是对那个人发的飙。但媒体报道的时候完全断章取义了。


罗永浩:从早期的"低情商"到现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


李想: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换位思考。以前确实很自私,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别人的错。现在我明白,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考虑团队的感受,必须学会倾听和理解。这个转变对我来说很重要。


10、家庭的力量


罗永浩:在你的创业路上,家庭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想:我需要我妻子远超她需要我。她也希望她对我是重要的,她其实能帮助到我。比如我做汽车行业,她每天在管家里,但是她对汽车行业非常了解。我很多时候没那么关注别的公司,都是老婆给我讲。


罗永浩:听起来你们的关系很好。


李想:其实在家里,所有事都是老婆做主。我挣的钱都上交给老婆。她不仅在生活上支持我,在事业上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没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11、企业哲学与未来展望


罗永浩:在这次访谈中,你提到要总结全球最成功的企业模式,能具体说说吗?


李想:我发现最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一些反常识、反人性、超乎常规的运作逻辑。比如亚马逊的长期主义,特斯拉的垂直整合,苹果的封闭生态。这些看似不合理的做法,却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罗永浩:对于电动汽车的未来,你怎么看?


李想:电动汽车的未来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忽视人文关怀。我们要思考的是,科技与人文如何有机融合,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推动行业进步。技术是手段,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才是目的。


罗永浩:最后一个问题,25年的创业路走下来,你有什么感悟?


李想: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你会遇到背叛、失败、质疑,但也会遇到贵人、成功、认可。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保持对梦想的热情。我始终相信,只要你足够坚持,足够努力,总会有人看到你的价值,总会有机会等着你。


罗永浩:谢谢李想接受我们的访谈。四个小时的对话,我们听到了一个真实的创业者的故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表达。这就是创业,这就是人生。


李想:谢谢老罗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其他创业者一些启发和鼓励。


12、后记


这场长达四小时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李想——他既是理性的商业领袖,也是感性的普通人;既有成功者的自信,也有创业者的脆弱;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去的反思。


在谈到王兴时的哽咽,在回忆创业伙伴背叛时的痛苦,在表达对妻子感激时的真诚,这些情感的流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想。正如罗永浩在节目中所说,这就是创业,这就是人生。


25年的创业路,李想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做"理性与梦想并存"。在商业决策上,他足够理性,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人生态度上,他充满梦想,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着。


这场访谈不仅是对李想个人创业历程的回顾,更是对中国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侧面记录。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传统汽车到电动汽车,李想见证并参与了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作为一档深度访谈节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家真实想法的窗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听一个人讲述四个小时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正如节目名称所暗示的,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李想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选择哪条路,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坚持梦想,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1 13:04 , Processed in 0.3058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