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三级通信军士

注册:2008-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9 21:35: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追问杭州地铁工地坍塌***
11月15日15时许,杭州地铁湘湖站工地发生塌陷,地面出现长75米、深15米的深坑,11辆行驶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正在施工的一条条鲜活生命瞬间被压埋于地下。截至11月18日上午,这起事故已确认死亡7人,失踪10余人。面对这起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事故,人们在悲伤之余不禁要问: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
   
一问:程序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就一眨眼的工夫,旁边就塌下来了!”回忆起事故发生时的情形,施工人员赵师傅仍然心有余悸。眼看着一根根巨大的钢柱轰然倒下,他脑子里一片空白,跟着工友爬出10多米的深坑,但还有许多工友最终没能上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地铁湘湖站坍塌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任何预兆的。早在一个多月前,事故现场就出现了沉降裂缝。
   
    家住萧山湖头陈村的傅美珍回忆道:“七八天前,这条路段出现了不少裂缝,长1米、宽两三厘米左右。这些裂缝大约延长到100米远,就在湘湖小学路段附近。不仅在机动车道路上有,人行道上也有。”
   
    11月16日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赶到施救现场察看情况,询问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是否在事故之前发现过事故隐患?该负责人表示确实存在隐患。
   
    赵铁锤随即追问,为什么不事先采取措施解除隐患?该负责人表示,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过,需要等待上级批示。他反复辩解说,要按照程序,和相关单位研究后,采取措施。在场的几位领导当即表示,出现这么重大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根本不应等待审批。
   
    面对地底下的农民工兄弟,面对其亲属痛苦的目光,这些施工单位,你们需要向谁去报告、和谁去研究?还有什么“程序”比生命更重要?我们还要问那些“上级”以及相关单位,在这么重要的事故迹象面前,你们的“程序”有没有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作出反应?
   
二问:管理的“安全线”在哪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生事故的工程存在层层转包的迹象。不少工人是刚刚种完小麦来到城里打工的农民,他们在上岗前没有经过起码的技术培训。现场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也面临质疑。
   
    事故发生后,甚至一时搞不清究竟埋了多少施工人员。一开始救上来的农民工说估计下面有50多人,后来施工单位又说死3人,失踪17人,到16日下午,中铁四局集团党委副书记资宝成宣布,人员清查有误,失踪人员由17人增加到18人。至今仍有不少人质疑失踪的真实人数。
   
    国家安监总局的领导在走访住院伤员时,有受伤工人反映,他18天前还在家乡种田,18天后就到杭州修地铁,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
   
    曾在上海参与地铁施工的宋长法说,在地铁施工中,每隔几米就会有支撑。“如果支撑做得足够好,就算出事,也有更多逃生的机会。”
   
    中铁集团总裁李长进表示,前段时间事发现场地面确实出现小幅沉降,但没有引起他们足够重视,以为车流量过大引起的,没想到会突然塌陷。他承认地铁施工过程中,他们请专家来监测过几次,但专家来的次数不够密集。杭州市领导也指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很欠缺。
   
    根据有关文件,工程施工严禁违法分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规定,一个项目经理只能负责一个项目,但是现在一些大的施工单位根本做不到。为了“发展”,面对拉开的战线,一个项目经理常常是满天飞,同时负责好几个项目。有的单位凭借牌子、资质中标后,因人手不够,在承建过程中常常转包给一些技术条件不足,甚至根本不懂技术的建设单位或个体户,管理又没跟上,埋下事故隐患。该人士说,按理建设工程是有监理的,但实际上监理所能发挥的监督作用很有限。“安全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施工单位的良心。”
   
三问: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缺陷”?
   
    记者从杭州市政府获悉,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已于前天开始,市检察院也已介入。有关部门还没对杭州地铁塌方事故原因给出明确回答。
   
    有地铁专家在分析杭州地铁塌方事故原因时表示,杭州的地质较为复杂,地下水含量丰富,绝大多数土层皆为软土,地铁基坑开挖、地铁盾构推进等工程施工风险极大。
   
    但一些专家指出,坍塌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杭州不适合修建地铁。这次事故发生后,浙江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施救,光警力就达上千名,付出了高额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如果把这些成本放在事先预防上,一定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国内的建设工程中,存在最低价中标和不合理限定工期等现象。一些施工单位千方百计压低成本甚至不惜偷工减料,或不顾一切赶工期,增大了事故隐患。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说,地铁的建设,该多少时间建成就多少时间,如果工期提前结束就要出问题,这是实践证明的规律。
   
    面对早就出现的地面裂缝、工人缺少培训,面对层层转包等各种疑点,杭州地铁事故究竟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缺陷”?答案很显然。
   
    时下,全国4万亿元投资即将上马,小小无数工地即将开工,杭州地铁坍塌事故敲响了警钟。所有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技术,注重安全。绝不能唯利是图,漠视生命。

举报本楼

本帖有 7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 18:36 , Processed in 0.1472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