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4-12-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23 18:2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全球DAB产业现状

  目前全球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在现有DAB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照搬、修改、另起炉灶三种模式。欧共体等大多数国家遵循尤里卡147标准;加拿大等国在参照该标准的基础上略做修改,有所不同;美、日等发达国家则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基本另起炉灶。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欧共体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些情况:

  (1)欧共体:作为DAB发祥地的德国,已明确规定将在2015年由DAB代替现有的FM与AM广播,到时FM、AM将停止使用。虽然作为全球亮点的法兰克福地区VT661列车上已出现N—TV新闻频道的移动数字电视节目,但就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来讲,目前所谓的多媒体广播只不过是“数字音频+HTML或JPEG文件的图文数据服务”。德国BOSCH公司已向世界DAB论坛组织许诺,将联合包括大众、福特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一道,于明年年中左右推出可定时或实时录制指定频道节目并将它们记录在多媒体卡中,以便随后在手机或其它播放器中重放的DAB收音机。

  (2)美国:由于在尤里卡147DAB标准确定之初,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以缺乏合适的频谱为由,反对在美国采用尤里卡147系统。所以当96年4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正式向FCC推荐尤里卡147作为美国标准时就吃了闭门羹。早在1990年,美国数字广播集团(USADR)就提出了“带内同频IBOC-DAB”的方案,在地上利用现有的AM和FM发射机进行覆盖,在天上则用DSB卫星广播方式覆盖。结果用了10年时间,一直未能解决好邻近频道串扰、抗多径衰落差的问题。直到2000年4月,技术问题的解决基本有了眉目,美国国家广播制式委员会(NRSC)才决定进行正式的IBOC—DAB标准的制定。

  (3)日本:在对欧共体和美国的制式进行了反复甄别后,日本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ISDB—T(数字广播地面综合服务)国家标准。这个标准的最大技术含量在于,它既可以使用窄带又可使用宽带来同时播出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节目。在传输上,它利用了尤里卡147DAB的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法。当然,从时间表上看,这套标准得在2005年后才能实施。

  2.中国现状

  (1)全套照搬尤里卡147DAB标准?作为已融入WTO的一员,中国也应把与数字多媒体广播相关的产业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是,由于该产业的核心技术目前仍由国外企业掌握,中国迫切需要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迅速实现产业化。而只有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传输标准,才能彻底扭转中国在该核心技术领域的被动形势,才能不再继续出现我国在模拟电视领域的电视芯片被国外厂家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中国、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完全采用尤里卡147DAB规范及其ETS300401标准。我国还按照上述标准自行研发出了发射机中的三个关键器件:复用器、信道编码调制器、正交调制器以及接收机中的专用芯片。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的处境。而且,如果简单选用国外标准,中国企业每年将支付巨额的专利费和授权费。

  (2)国家已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DMB-T

  2000年9月,清华大学与清华同方联合成立的DMB—T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系统产业化小组,成功推出了“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DMB—T”。同年11月,设计完成了能够实施DMB-T系统的编码器芯片和解码器IC芯片,标志着中国在数字电视传输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制定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有重要意义。该协议的推出,充分考虑我国现行电视广播体制,借鉴了国际现有的各种数字电视广播地面传输标准,融合了数字通信最新发展技术。它采用了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多载波调制模式(TDS—OFDM),与美、欧、日等世界上目前已公布的三个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相比,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应用特点,可实现多媒体数据广播,支持移动通信与便携式移动接收终端,是电视、电信、计算机三网合一的经济快捷的方法。该协议已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职务发明专利,并于2001年3月,正式通报国际电联(ITU)。

  DMB—T虽具备音频广播的各项功能,但依据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的频率划分,目前它还不能应用于广播频段。

  目前的重点在电视,如果能借鉴日本的ISDB—T多媒体广播制式,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相互兼容,则中国的DMB-T本身也就含有了中国知识产权的DAB。或者在尤里卡147DAB的基础上,开发出中国自己的数字多媒体广播标准。两条出路各有利弊,但似乎总比没有自己独辟的出路强。

  (3)数字多媒体广播

  既然数字多媒体广播替代模拟广播已成定局,那为何眼下在我国难以推广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我国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细致的DAB数字多媒体广播发展规划及时间表

②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的数字多媒体广播标准,该项数字广播的实验过程中,难免被国外厂家垄断或瓜分从发端到收端的设备器材市场,从而牵制了市场价格,干吊广播人和消费者的胃口

③由于其近期回报利润较小,所以只有广播电台肯为全新的发射设备投资,不能形成大的覆盖规模

④数字收音机价格贵,移动多媒体视音频接收机更是昂贵,缺少受众群

⑤总体来讲国民对高品质音频播出质量的热衷程度较低,一般人宁愿追求视频的高质量

⑥多种数字广播制式的出现,瓜分了预料中的市场份额,给DRM、带环绕声的数字电视DVB—T、国家新推出的DMB—T、3G以上的数字移动通讯等带来了新的冲击

⑦频谱资源得不到有效保证:世界无线电管理组织对多媒体广播所用频段的硬性规定是一回事,国内其它行业对它既成事实的占用又是另一回事

⑧国际上多媒体广播推广过程中的波折,例如某些国家与地区广播组织与尤里卡147DAB控制的“世界DAB论坛组织”间的商业与技术摩擦、多媒体软件专利持有者合作上的踌躇、接收机专用芯片提供商的短期商业行为等,也影响了我国多媒体广播政策的制定与该项事业的普及进程。

  3.中国的数字多媒体广播将在近年内有大发展尽管DAB或DMB的发展有前述的种种障碍,但其自身固有的高音频质量、支持多媒体业务、适于移动接收的优势以及下述的几个潜在因素,仍使我们对数字多媒体广播近年内在中国将有大的发展深信不疑:  

  (1)国家广电总局已有意向,拟在“十五”期间建立4~6个DAB广播网,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前,实现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干线高速公路DAB的覆盖。眼下许多省市已有开展DAB实验的积极性,只要国家在频率规划等方面予以支持,DAB的推广应该说是易如反掌。

  (2)国家在多媒体业务及网络公司运营机制方面探索的新路子,例如融资、合作开发、股份制、上市运作等,会为中国DAB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3)国外在公共交通和其它大型设施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时图像、数据多媒体广告宣传,在专列及高速公路客车上开办专用视频频道等成功范例,也为我国DAB多媒体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4)国家能够集中人、财、物力开发出中国自己的数字电视DMB—T标准及其发端、收端的硬件芯片,也就有能力研发出中国特色的DAB软、硬件。这样就会迅速扩充车载、家用、便携接收机的产业规模,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多媒体接收机,刺激新的家电生产和电子消费,从而更进一步形成DAB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1 15:29 , Processed in 0.17561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