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hsh3cf 于 2013-1-28 13:36 编辑
HSPA+与LTE关键技术对标分析[图
0 前言
随着 3G移动通信网络在全球的大规模建设,市场对数据业务的需求也在急剧上升, 移动宽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 2个方面,一是3G技术的演进——HSPA+ ,一是4G技术的出现 ——LTE。对于 HSPA+,通过不断引入高阶调制、多入多出、双载波等技术,提高峰值速率;对于LTE,则采用频率效率更高的OFDM技术,从而达到 5 bit/Hz以上的高效编码效率。目前 HSPA+网络在全球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部署。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经有67个国家的148个HSPA+商用网络的演进计划,其中103张网络已完成在57个国家的商用部署(包括13个双载波42 Mbit/s HSPA+,11个MIMO 28 Mbit/s HSPA+ ,79个64QAM 21 Mbit/s HSPA+);支持HSPA+的终端已达到63款,支持HSPA-LTE的双模终端达到 27款。
LTE 网络部署也初现端倪,其发展势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截至2011年1月,全球范围内共有17个正式商用的LTE网络,分布于15个国家和地区,还有52个预商用LTE试验网,有128个LTE 商用承诺,分布于52个国家。预计到2012年全球范围内将至少有64个商用的LTE网络。目前已有26家厂商可以提供47款LTE商用终端,其中包括4款手机。
HSPA+与LTE在许多关键技术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异同点,本文针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1由分层向扁平化演进的网络架构
HSPA+ 采用的是与WCDMA相同的网络架构,是基于多个不同节点和接口的分层架构。 Node B负责纠错、调制、扩频以及从基带到天线发送的 射频信号的转换等物理层处理。 RNC通过Iub接口控制着多个Node B,管理呼叫建立、业务质量处理和小区的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并通过Iu接口,连接到核心网。RNC间采用Iur接口连接,实现跨RNC的切换。分层方法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整体处理的特定结构,使得每一层都负责无线接入功能的不同部分。
在确定了 LTE不需要支持上下链路宏分集功能之后,遵循最小化网络节点的设计原则,LTE采用了单节点的网络架构。扁平化架构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减少了网络实体的个数从而缩短了信令和数据传送的时间并改善了传输效率。 LTE将WCDMA的RNC和Node B合二为一,产生一个新的网络节点(eNode B),它负责管理一系列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