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643|回复: 3
打印

发展中的VoIP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04-1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30 10:4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94年因特网商业化获得巨大成功。互联网采用网际互连协议IP在网络层进行互连,解决了异质网络的互通互连问题,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未来将发展统一的IP核心网提供综合业务,IP电话(VoIP)并不仅仅是在IP网上提供传统电话业务,未来IP电话将是传统电话智能网与互联网基于Web的应用的结合。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接入在IP网上用软交换机进行交换。传统电话的交换和传输将逐步融入统一的IP核心网。

  一、下一代网络特性 在我国的IP电话领域,目前采用H.323+H.248协议。但我们也应看到SIP简单灵活、分布式控制等优点。并且随着Softswitch等技术的发展,SIP必将取代H.323,成为IP领域内运用最广泛的信令控制协议。VoIP不仅为了减少资费要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必须能提供比PSTN更为丰富的能力和功能。当然,H.323在发展的过程吸收了SIP一些先进的思想,SIP也借鉴了H.323的一些思路。两者是相互学习和发展的。正如其它新技术,新协议发展一样,前景是属于SIP的,但是H.323到SIP必须是一个平滑过渡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二者会并存。SIP协议的简洁性、强大的扩展性和Internet 天生的融合性必将带来VoIP快速的发展。

  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目前已经是比较公认的关于Softswitch体系研究的权威机构,分为Application、Architecture、Carriers、Device Control、Legal Intercept、Marketing、Session Management和SIP 等8个工作组。截止2000年底,已有195个成员。目前国际上的主要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都参与了ISC,讨论Softswitch体系的网络结构,尤其是设备互通等方面的问题。

  ITU-T为促进Softswitch体系的发展制作了新的相关标准,并对现有的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例如,为了满足从电路网向分组网过渡的需要,在七号信令ISUP的基础上制定了用于Softswitch控制设备之间互通的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并后完成基于ATM和IP的两个版本,编号为Q.1901和Q.1902。同时完成了Softswitch控制设备和媒体网关MG之间的控制协议H.248。

  IETF也为促进Softswitch体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已经在MGCP的基础上制定了Megaco。而且IETF已经和ITU-T达成一致,H.248和Megaco将殊途同归。而IETF所制定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已经越来越被认为是将取代H.323的Softswitch控制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控制协议。

  下一代网络具有简洁清晰的层次结构。每一层和其他层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通信,从而可以使系统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适应网络融合的要求,需要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以获得很强的可用性。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其功能特点是: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

  二、Softswitch下一代 网络融合的核心

  Softswitch体系结构是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目前在各个业务网络(如PSTN/ISDN、PLMN、IN、CATV和Internet等)之间进行互通的突破。它通过优化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使得包交换网络能够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中丰富的业务功能,同时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

  Softswitch体系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各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互连。这使得每一层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任一层的设备的升级改造不会影响到其他各层的正常工作。同时公用的网络平台为运营商使用第三方设备提供了可能性。Softswitch体系支持多处理机系统,可以灵活配置以支持不同网络的特定需求。

  1.灵活的组网方式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案

  Softswitch体系架构允许业务通过多种物理网关来实现,这就为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案。运营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现有的网络资源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网关,以达到最佳的利用率,保证及时的投资回报。例如,仅仅是接入终端用户,就可以提供Softswitch + AG(Access Gateway),Softswitch + RG(Resident Gateway),Softswitch + IAD(Integrate Access Device),Softswitch + IP telephone等等多种方式。

  2.降低网络的建设成本

  在Softswitch体系中,不但各组成部分在网络结构上是分布式的,而且在物理位置上也可以是分散的,Softswitch控制设备、各种网关以及应用服务器等设备完全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从而节省相当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输费用。另外,通过远程访问可以充分发挥应用服务器、策略管理等设备的集中管理能力,减少运营商的反复投资。从另一方面来说,未来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业务的竞争,Softswitch体系对新业务实现的简洁性和快速性,使得业务提供成本更低,减少了网络运营的长期投入成本。

  3.更多的新业务提供手段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Softswitch体系提供标准的全开放的应用平台,增加新业务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应用服务器升级,也可以采用第三方组件。这就不但解决了运营商经营业务为主还是经营网络为主的问题,也为运营商寻找不同的业务突破点,取得竞争优势,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提供了途径。Softswitch体系允许业务提供商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增加容量或扩展新业务,真正支持业务由客户定制。

  4.更短的业务提供周期就意味着更多的效益

  综合性的平台加开放的协议接口,Softswitch体系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更快的业务解决方式。显然,未来运营商的竞争将集中在业务方面,他们要争相保持客户的"附着力",这样竞争将不仅集中在业务提供的种类,更重要的是集中在业务提供的速度上。当客户的商务和生活被下一代网络的新兴业务影响成型后,这些客户就会越来越依赖于业务提供商,而不愿意作大的改变。所以业务提供商如果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度身定做的业务,将抢先拥有最大客户群。由此可见,Softswitch体系对运营商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效益。

  5.集中智能的网络管理体系

  Softswitch体系采用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了传统的静态网管到动态网管的飞跃。策略网管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系统,集中处理维护管理,有利于整个网络统一协调管理。策略管理实现对整个网络进行实时的,集中统一的话务负荷控制和业务质量控制,保证全网的安全。

  6.投资保护

  Softswitch体系能够与现有的各种网络进行完好的互通互用,使得终端用户在使用业务的过程中完全屏蔽网络变革所带来的影响。Softswitch体系可以通过不同网元的搭配,实现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因为应用层和控制层(Softswitch)都是集中统一的平台,避免了投资的重复性。

  三、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 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为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业务提供功能

  能够提供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连互通功能

  软交换可以同时支持H.323和SIP两种协议。不过软交换在这两种体系结构中还是有区别的。由于H.323是集中管理,系统状态资源都要管理,因而H.323的软交换设备要复杂一些。SIP体系是分散的,它不管理系统状态,SIP的软交换设备承担的工作量相对要小一些,因而SIP的软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要大于H.323的软交换设备。

  四、软交换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可以提供现有电话网中的一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而由于软交换的灵活性,它还可以与智能网的SCP相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通过引入Application Server,软交换还可以为三方应用提供应用平台,不仅提高了服务的种类,而且加快了服务应用的速度。

  五、软交换应用

  1.电路领域的应用

  在电路领域,软交换和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相结合,完成控制转换和媒体接入转换,可作为汇接局和长途局的接入,提供现有的PSTN网中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2.电路-分组领域的应用

  在电路-分组领域,软交换可与分组终端进行互通,实现分组网与电路网的互通。如在H.323呼叫中,软交换可视为H.323终端,在SIP呼叫中,可视为用户代理(UA)。

  3.智能网领域的应用

  在智能网领域,软交换与媒体网关相结合,完成SSP功能与现有智能网的SCP相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此时,软交换需实现智能网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 )和H.323或SIP协议状态机的转换。

  软交换可支持多种协议,如INAP和CAP,并可与应用服务器配合,提供各种新的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

  4.现有VoIP网络的演进

  如果利用现有PSTN中的交换设备进行简单扩容,已经能满足目前PSTN用户的需求,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运营商的投资。与此同时,再利用Softswitch体系建设新一代的网络框架,通过各种网元与现有PSTN互通,将PSTN逐步退到边缘接入层,从而完成全网的统一规划。--这种方式对于目前国内的运营商来说,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网络演进手段。

  5.基于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架构

  软交换体系结构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组件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是专为增值业务而引入的。应用服务器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并且还提供各种开放的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开发平台。应用服务器是一个独立的组件,与控制层的软交换无关,从而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有利于新业务的引入。

  总的来说,国际上新型运营商对Softswitch的应用和推广采取的态度比较积极,尤其是一些新组建的运营商,他们没有网络负担,反应更积极一些。他们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来构建下一代网络,表现出对Softswitch体系的极大的热忱与信任。而对于一些老牌的运营商,他们虽然步伐没有新型运营商那么快,但也认识到Softswitch体系对网络的演进和发展有着相当的优越性,所以他们也在利用Softswitch体系进行全新的建设或者对部分网络进行改造。

  相比之下,制造商的态度要鲜明的多。国际上主要的设备制造商都准备推出自己的产品,有提供全网络解决方案的,有仅提供部分网元作为自己的突破性产品的。与此同时,相当一批一向被认为与通信设备制造没有明显关系的厂商也加入到Softswitch体系的制造队伍中来,如Cisco、HP、Intel,甚至Microsoft,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Softswitch体系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潜在终端市场。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正在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预计2001年将有相应的标准草案《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出台。

  Softswitch体系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充分发展分组网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融合了现有网络,保护了运营商对已有网络的投资,也为他们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渠道来创造新的具有高附加值利润的新型业务。

  对于不论是新型运营商,还是传统的运营商来说,Softswitch体系的先进思想和完美的结构具有着充分的诱惑力。不论现有的运营商的网络规模如何降低成本,发展业务,赢得更多的用户和效益将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对于新型运营商而言当FTTB实现以太网入户以后,采用 Softswitch MGCP,SIP的方式而非DSL或ATM的解决方案来提供VoIP,以及相应的基于web的应用增值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9 03:45 , Processed in 0.23378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