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上一个施工队因考虑不周,只负责穿管道,导致预留位置少,预留位置不明确,每一个井预留也很少。负责套子管的施工队只能每一个井前后“拉、赶”。这难免有些井找不到,他们用力过猛,有些位置打了背扣,用OTDR测出来,有几芯衰耗有些大。所以在后期就有纤芯整治。根据公里数,大概找到这个井号,本段落用的是GYTA-60的光缆。 背扣处的光缆
恰好它的前一个井有十几米的预留,我们从那里赶预些留过来。“表演开天窗”。 其实所谓的开天窗,就是把有问题的那几芯剥出来,重新熔接一下。 同事根据OTDR仪表的显示,纤芯在背扣处没有断,衰耗有点大。所以,决定把光缆剥出来,规整,规整,衰耗应该会降下去。 同事用小刀在光缆外皮(聚乙烯外护套)稍微用力,割到钢带(双面塑胶铝带),用斜口钳,一点一点剥离,用力要平稳。剥完之后,再把铝带剥离,露出表面布满了油(阻水油膏)的光缆套管。
同事用纸巾将油脂擦拭干净。终于看到这几管纤芯了,套管扭曲的形状。
同事先想要用手把扁的套管恢复原来的形状,发现不行,算了,用钳子。钳子“夹夹”,把套管恢复原状。
归整好了,就上给它“穿衣服”。
最后把光缆放回井里,满怀信心去机房测试一番。结果发现,还是一样,损耗依旧没有变。 同事说,我们加一个接头,正式“表演开天窗”。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这里。 把原来再一次从井里捞出来,剥开外皮,剪掉加强芯。再用小刀轻轻剥离光纤的“内衣”:套管,里面还是充满了油脂。小心翼翼。
剥完了以后,我们先把没有损伤的光纤盘到容纤盘里,有问题的那几根光纤剪断,重新熔接。 用OTDR测试一遍,是不是我们一开始找背扣的位置出现了偏差。测试结果吓人一跳,还真是我们寻找的背扣位置出现的偏差,离这个背扣点,前方122米左右的位置还有一个背扣。。。。。心情瞬间不好了,做过干线的人知道,不能在这么短的距离加一个接头盒的。
解决方案:换光缆。重新去拉长一点的光缆,替换长度为300米多的光缆,加一个接头盒。
利用就旧光缆,牵引新光缆。
感悟:(1)做什么事情,资料一定要认真对待,现场一手资料要原原本本呈现到草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我们,没有明确每一个井的位置,哪里有预留,导致施工队,只能看着草图,大概的找。完工心切,所以在拉拽的时候,打了背扣。(2)我们下结论不要急于下结论,一定要认真根据OTDR显示的距离,推测出背扣位置。(3)作为现场负责人,一定要严把质量关。(4)尽量不要换施工队,因为谁放的光缆,走的是那个井,他们自己清楚,让他们自己来做套子管工作,应该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