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精度主要是由光电二极管的线性度决定的。距离精度依赖于折射率误差、时基误差( ~ 范围内变动)以及取样分辨率。
基于PON的FTTH对OTDR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支持1490nm波长的测试,还要具备穿通光分路器功能。此外,FTTH网络虽然传输距离较短,但是光分路器引入的高损耗要求OTDR的动态范围要足够大;接头较多要求选用的OTDR盲区较短、线性度高。
基于FTTx测试的OTDR,应该是其体积小、重量轻、事件盲区小,测距分辨率高,电池供电时间长并便于携带等,具体指标要求可参考如下:
动态范围:20/24dB(850nm/1300nm,多模光纤);
32/30/30dB(1310nm/1550nm/1625nm,单模光纤);
事件盲区:≤2m;
测距分辨率:≤0.1m;
选择测试量程时,必须注意所选测试量程要大于被测光纤的长度,最好大于被测光纤长度的两倍,这是为防止光纤末端二次反射的影响(当测试量程小于被测光纤长度的两倍时,光纤末端二次反射峰可能会落在平坦的测试曲线上,出现通常所说的“鬼影”,造成光纤链路有故障点的假象)。但这并不是说,测试量程小于被测光纤长度的两倍就不能测试,首先是“鬼影”的出现取决于光纤末端的反射强弱,若反射很弱,则出现“鬼影”的几率非常小;其次是一旦有“鬼影”出现,应如何判断及避免,有经验的操作者会将测试量程放大后再测试,或者将光纤末端弯曲一下,若曲线上的反射峰消失了,说明前面产生的反射峰是“鬼影”。
消除鬼影:设置大于被测光纤2倍的量程、选择短脉冲宽度、在强反射前端(如OTDR输出端)中增加衰减。若引起鬼影的事件位于光纤终结,可"打小弯"以衰减反射回始端的光。
消光比
消光比是指光端机的电接口输入为全“1”码和全“0”码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之比,用EXT表示:
但由于光端机的输入信号是伪随机码,它的“0”码和“1”码是等概率的,因此光端机输入全“1”码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为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 的2倍。
无输入信号时,光端机输出平均发送光功率 ,对接收机来说是一种噪声,会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希望消光比越小越好。但是,对激光器LD来讲,要使消光比小就要减小偏置电流,从而使光源输出功率降低,谱线宽度增加。所以,要全面考虑消光比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矛盾。
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是指光端机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由电端机输出 或 的伪随机码时,光端机输出端S点测量到的平均光功率。平均发送光功率的功率值用 表示,电平值用 表示,光功率值与电平值之间的关系是:
对于一个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平均发送光功率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