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15-10-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8 17:10: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上校ming 于 2017-10-8 19:16 编辑

      首先谈点题外话。铁路和供电。  
    有关资料表明,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每小时耗电9600度、时速250千米的高铁每小时耗电4800度。一趟北京到南京的高铁四个小时,沿途花费20000度电,可供一台变频空调开55年。附上数据来源:http://tech.i******/a/20171007/44707885_0.shtml
  引用这个数据的目的是什么的?就是任何党管的企业,要服从大局。比如最近有研究要提速到350公里每小时,达到中国速度,世界第一的标准。其实铁道部内部专家就说了,不是我们要提速。提速三分之一,成本上升近一倍。(不光用电,还有磨损和各种损耗)在票价没上涨的情况下(票价翻倍增长是不可想象的),铁路是进一步增加亏损。(虽然铁路这么多年貌似一直在亏损)
然后我表达的重点是 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别吐),除了中国没有哪家企业在常年亏损下还没倒闭,甚至在基础设施建设走到了发到国家的前面。二,央企盈利还是亏损,都要服从国家战略,不能纯粹算经济成本。铁老大敢拒绝?不敢。三,铁路职工的待遇一直走在前面。一个亲戚在铁路工作十几年了,虽然辛苦了点(废话,运营商更辛苦),但是收入还是比较领先的。PS 她还不是正式的,待遇超过本地三大屌丝运营商的。  
供电不同铁路的相同的地方是也会做些公益,比如村村通工程。十几个家庭的小村庄,供电公司是亏本的。像印度这样的国家为什么供电率很低,就说因为没有公益性。但是国内,既然让你村村通,无论多大的线损率还是要去通电的。所以供电,交通,通信等三大基础设施,国内确实不错的。不同的是供电比较暴利!移动也暴利。但是,人家供电暴利在员工待遇是毫不含糊。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刚进去,第一年就收入二十万。一个当兵退伍转业进去的外包工,工资月收入就九千。三大运营商所谓的土豪动呢,三千?在四线五线城市,差距天壤之别。
  供电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线损率!说实话,这个完全依赖技术进步,而且这个指标在技术进步下,完全可控。但是除了线损率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利润率呢。国家电网也是国资委管辖!移动为什么发不出钱?就是因为国资委对收入和利润指标年年码高,以前移动钱是多的发不完,现在是严格控制各种成本(包含员工成本,设备成本,代维成本)!钱都哪去了?那供电公司就不需要考核收入和利润么?
其实运营商有一点还是不如供电的。因为供电的蛋糕是越来越大的。经济越繁荣,用电越多。因为能源不可再生,所以未来还有一定的涨价空间。但是,通信由于人口萎缩(至少增长的不明显了),提速降费的大前提下,运营商是增量不增收的!短信和语音收入下降已经是事实!随着三大运营商在不限量的套餐大战愈战愈勇,未来流量下降也会不可避免。收入无法增长,利润如何增长?在KPI考核下,三大运营商在恶心循环下,只有继续内控成本,然后继续削减福利,继续削减厂家的采购成本,继续压低运营商的代维工资?    
有时候发现历史总是在重复。
大明中兴之名臣张居正推行过改革,改革在当时是相当成功的!就在运营商,在起步和发展阶段,KPI考核也是成功的,因为市场在增长,考核收入和利润能防止运营商领导懒政,提高他们积极性和效率。
但是张居正的考成法被后来的内阁首辅申时行废止了,因为情况变了,变态的考核办法导致流民四起。
简单说说考成法。   

考成法,是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工作指标层层落实,完不成轻则罢官,重则坐牢,令各级官员威风丧胆。
在很长时间里,这种明代的打考勤,发挥了极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官员的工作效率,是张居正的得意之作。
但张先生并不知道,这种考成法,有一个十分严重的缺陷。
比如朝廷规定,户部今年要收一百万两税银,分配到浙江,是三十万,这事就会下派给户部浙江司郎中(正五品),由其监督执行。
浙江司接到命令,就会督促浙江巡抚办理。巡抚大人就会去找浙江布政使,限期收齐。
浙江布政使当然不会闲着,立马召集各级知府,限期收齐。知府大人回去之后召集各级知县,限期收齐。
知县大人虽然官小,也不会自己动手,回衙门召集衙役,限期收齐。
最后干活的,就是衙役,他们就没办法了,只能一家一家上门收税。
明朝成立以来,大致都是这么个办法,就管理学而言,还算比较合理,搞了两百多年,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考成法一出来,事情就麻烦了。
原先中央下达命令,地方执行,就算执行不了,也好商量。三年一考核,灾荒大,-民多,今年收不齐,不要紧,政策灵活掌握,明年努力,接着好好干。
考成法执行后,就不行了,给多少任务,你就得完成多少,短斤少两自己补上,补不上就下课受罚。
这下就要了命了,衙役收不齐,连累知县,知县收不齐,连累知府,知府又连累布政使,一层层追究责任,大家同坐一条船,出了事谁也跑不掉。
与其自下而上垮台,不如自上而下压台。随着一声令下,各级官吏纷纷动员起来,不问理由,不问借口,必须完成任务。
于是顺序又翻了过来,布政使压知府,知府压知县,知县压衙役,衙役……,就只能压老百姓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上级压下级,下级压百姓。一般年景,也还能对付过去,要遇上个灾荒,那就惨了,衙役还是照样上门,说家里遭灾,他点头,说家里死人,他还点头,点完头该交还得交。揭不开锅也好,全家死绝也罢,收不上来官就没了,你说我收不收?
以上还算例行公事,到后来,事情越发恶劣。
由于考成法业绩和官位挂钩,工作完成越多,越快,评定就越好,升官就越快。所以许多地方官员开始报虚数,狗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也敢往大了报,反正自己也不吃亏。
可是朝廷不管那些,报了就得拿钱。于是挨家挨户地收,收不上来就逼,逼不出来就打,打急了就跑。而跑掉的这些人,就叫流民。
流民,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个严重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些人离开家乡,四处游荡,没有户籍,没有住所,也不办暂住证,经常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到万历中期,流民数量已经十分惊人。连当时的北京市郊,都盘踞着大量流民。而且这帮人一般都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农民,偷个盗抢个劫之类的,都是家常便饭。朝廷隔三差五就要派兵来扫一次,十分难办。
而这些情况,是张居正始料未及的。
于是申时行毅然废除了考成法,并开辟了大量田地,安置各地的流民耕种,社会矛盾得以缓解。  

以上引自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当我再读到这一段时,突然想起来于今日运营商的KPI考核何其相似。(这本书的作者也很有意思,高干子弟,自己也是一位县处级干部,书写的有名,官都不做了)
KPI和考成法推行之初都起过积极作用!不过后来,一级压一级,已经变质了。如果说是在增量市场,还算可以再用用。问题是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再加上提速降费,再考核收入和利润,一级压一级的完成指标,我就觉得觉得值得商榷了。
KPI能不能取消!看看供电,铁道部,我觉得可以参考下。


















点评

liu12345  明朝那些事只是个给看热闹的,想看门道去看看“万历十五年”、“潜规则”之类的。  发表于 2017-10-9 15:15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4 03:02 , Processed in 0.4012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