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下士

注册:2018-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31 09:00: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现如今,社交化已成为不少APP都在尝试的方向,但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用户隐私纠纷。大众点评APP近日上线了一项社交功能,通过微信导入的用户曾去过的餐厅和酒店将被好友所看到,但这个功能却侵犯了用户隐私。APP尤其是工具类APP迫切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用户流量,提高用户黏性,但这些社交功能如果是建立在泄露用户隐私的基础上,恐怕用户不但不买账,还会引发更多安全问题。

APP频频向社交界进军

  大众点评最近引来了大麻烦。根据《经济日报》报道,只要用户将大众点评与微信进行绑定,大众点评就会在首页中为你展示其他微信好友去过的餐厅,点评过的酒店等个人信息,这让用户大为恼火,认为大众点评侵犯了个人隐私,在一众舆论的声讨之下,大众点评很快面向公众进行道歉,并着手整改。对于大众点评来说,或许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增加此类社交分享,增加好友间的互动,然而一旦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这项功能就变了味。
  也许你已经发现,现在不少APP都在走一条社交化道路,不论本身APP的功能属性是什么, APP厂商都希望朝着这方向靠拢。此次大众点评APP引发的问题,其实是APP走向社交道路很容易犯的错,这不禁让人想起,不久之前航旅纵横曾犯过类似的错。
  今年6月,航旅纵横APP上线了一项新功能,旅客通过APP选座时,可以看到邻座其他人的个性标签和飞行信息,甚至可以“搭讪”。这项功能一经上线随即引发很大争议,航旅纵横也陷入了舆论旋涡。除此之外,滴滴顺风车业务中给司机乘客添加标签的功能,也在一片抵制声浪中下线。
  事实上,很多工具类APP都开始上线社交功能,我们熟悉的自拍软件激萌,以及很常用的天气软件墨迹天气,都已经搭载了这些功能,墨迹天气还上线了所谓的“墨圈”,用户可以搜索并加入同城感兴趣的圈子。

社交流量成香馍馍

  不管是大众点评、航旅纵横还是墨迹天气,这些都是在用户看来有口碑、有使用量的知名APP,其本身功能已经足够获得用户的认可和使用,为何还要冒着可能引发争议的风险,走上社交化道路?原因很简单,社交流量具有更大吸引力。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社交是人的天性,社交流量是高频流量,社交流量永不枯竭。
  很多APP都希望通过增加社交功能,来增进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对自身产品的黏性,这在工具类APP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日活跃度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类APP。用户对于工具类APP打开的频次有限,相较于那些社交APP而言,停留的时间也比较短暂,迫切渴望流量成为这些APP改革的驱动力,于是社交化就成为了这些公司普遍采取的方式。
  百度CEO李彦宏曾说过:“中国人愿意以隐私换便利”,这句有争议的话语曾经引来一片批判,但很多互联网公司却似乎对这句话颇为认可,想方设法地在各个环节中增加社交功能,却似乎不曾考虑过可能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而随着用户隐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司与用户间因为隐私问题而产生的冲突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用户隐私岂能随便侵犯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看来,手中掌握的用户数量和用户信息,似乎成为了他们走社交化道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优势”,但用户的隐私岂能成为互联网公司角力的工具。现在看来,互联网公司社交化“试错”成本太过低廉。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开辟社交功能是一项创新尝试,如果用户能够接受,那么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但如果用户不能接受,那么就公开道歉并进行整改,这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惯用的套路。也正是由于如此低廉的“试错”成本,才导致了APP走上了野蛮化社交道路,给用户隐私带来更多风险。
  如何管住互联网公司“胡来”的举动,如何让用户隐私保护更加安全可靠,这恐怕不是用户所能够左右的,更多的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监管,以及企业层面的自觉守护。尊重用户隐私、保护信息安全,这不仅是处于互联网健康长远发展的考量,也关于企业自身发展前途。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24 02:50 , Processed in 0.09912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