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设备机架/箱安装6.1.1 机架1. 机房内机架(机柜)的平面位置、机面朝向、机架相互距离应符合机房总体布局要求。 2. 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机架底部和顶部应有安装加固螺孔,高度在2.2m以上的机架宜进行上加固。机架安装必须按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3. 机架安装后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应不大于3mm。 4. 除有特定的绝缘隔离、散热、电磁干扰等要求外,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大于3mm。 5. 列内机面平齐,无参差现象,机面对齐误差不大于3mm。 6. 列间距离与设计的误差应不大于5mm,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 7. 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8. 机架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 9. 设备机架内部的电源分配系统应有物理上的防直接碰触措施。机架内不宜使用多功能电源插座。 10. 机架应作保护地线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机架保护地线连接点与架内电源分配模块相连或者直接与机房内地线排、或头柜、电源分配柜的保护地线接线装置相连。机架保护地线不允许架间复接。 11. 机架前后距离应能满足机框门的开关以及人员的施工。对于OLT设备机架的安装,要求: 1)机架背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如需要背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600mm; 2)机架侧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 3)机架之上不小于300 mm; 4)机架前方不小于800 mm。 12. 设备机架需要和底座或地面进行加固连接,因此需要根据机架的实际需要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13. 机架加固底座的安装应根据设备安装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同时在设备到货后由施工人员具体精确确定安装位置,机架加固底座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加固在水泥地面上,机架加固底座必须保持水平。 6.1.2 楼道/户外综合箱1. ONU、交换机、路由器、光分路器、光纤收发器等用户接入侧设备均可放置在楼道综合箱或户外综合箱内。视频监控场景下,室外摄像头的配套设备,如编码器及其配套设备等可放置在户外综合箱内。 2. 楼道/户外综合箱的安装应远离变压器消防栓等会造成电磁干扰和安全隐患的公共设施。不宜选择灰尘较大的地区及腐蚀区域和强雷击区。 3. 楼道/户外综合箱应设置在不影响人员进出的地方,户外综合箱安装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防雷功能。 4. 楼道/户外综合箱的型号规格、安装方式和位置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 5. 楼道综合箱应优先选择放置于弱电井,在无弱电井的情况下,可放置于楼道。尽量保证所有用户线全部在楼内布置,避免感应雷击。 6. 户外综合箱操作面应朝向人行道或便于安全操作的方向。 7. 楼道安装时箱底距离地面宜为2.2m~2.5m,竖井内安装时箱底距离地面宜为1.0m~1.5m。户外综合箱安装于房屋外墙或抱杆上,箱底距地面应为2.2m~2.5m。 8. 箱体应有良好的接地,箱体处应设接地装置并与建筑物体等电位相联结。 9. 楼道/户外综合箱的标识应符合建设方要求,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10. 楼道/户外综合箱内的布线基本原则是安全、美观、强弱分开、避免线缆交叉,做到横平竖直,业务接入方便,户外综合箱应做好防水措施,一般采取下走线进出缆线。 11. 楼道/户外综合箱的配置标准如下: 1) 综合箱至少包括箱体、进线空开、理线盘、光缆熔纤盘、接地铜排等部分,还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配电源插座、温控风扇、防雷模块、应用配线模块等; 2) 箱内交流空开应靠近交流电引入孔洞安装,减少交流电源线在柜体内的布放长度; 3) 箱体内可配备具有万能插孔的交流电源排插,为数据通信用交换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源,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应满足电压允许变化范围应符合+10~-15%,频率为50Hz,频率允许变化范围±4%的规定;插座可由进线空气开关控制,进线开关容量按最小容量6A配置。电源排插及空气开关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无法直接接触到电源排插及空气开关中的导体,并应符合GB 2099.3-2008要求; 4) 箱内交流电源线引入应与光、电缆分设,引入孔,内部布放时按要求绑扎牢固,且用明显标牌提示; 5) 光缆、电缆引入箱体时,应有可靠的固定和保护装置,并都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6) 当箱体提供光缆引入时,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层及加强芯等金属构件应可靠连接至接地装置; 7) 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保护并固定在光纤熔接盘; 8) 应有明晰的线序銘示标志。通过光纤或电缆跳线,能快捷方便地调度光纤路由; 9) 应具备富余光纤光缆的存储空间。无论在何处转弯时,光缆弯曲半径均应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光纤在机箱内部布放时,光纤曲率半径大于30mm; 10) 温度:-10℃- +50℃;相对湿度:≤93%; 11) 箱体应利于散热,箱体应开有百叶窗,可具有风扇降温装置; 12) 箱体内应提供安装ONU等设备的空间以及固定的槽孔,并应保证所有设备装拆方便,布局合理,牢固可靠; 13) 箱内应设有熔纤盘,楼道综合箱要求按照不同规格配备12芯成端、24芯成端或、48芯成端模块; 14) 室内型箱体密封性能应满足GB4208-2008标准中IP33级的要求,户外型箱体密封性能应满足GB4208-2008标准中IP55级的要求; 安装于户外环境的综合箱应具备良好的防水功能,并采取下走线开孔 6.1.3 家庭信息箱1. 家庭信息箱一般用于放置FTTH场景下用户侧ONU等设备。 2. 家庭信息箱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 3. 采用家庭信息箱作为用户家庭布线汇聚点,安装位置应选择合适,进出的线路方便,箱/盒内的220V电源线布放应尽量靠边,电源线中间不得做接头,电源的金属部分不得外露,通电前必须检查线路是否安装完毕,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4. 内嵌安装时,盒体与墙体的缝隙应抹平,盒体的正端面应与墙壁平齐。 5. 壁挂安装时,盒体应固定牢固。 6. 家庭信息箱内各部件应连接牢固;盒体的接线孔应与外部引接管对齐,不得错位。 7. 应有良好的接地,箱体处应设接地装置并与建筑物体等电位相联结。 8. 家庭信息箱的标识应符合建设方要求,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9. 需为FTTH用户提供IPTV服务时,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机顶盒的位置由用户自行选择放置在电视机附近。 10. 家庭信息箱的配置标准如下: 1) 家庭信息箱至少包括箱体、光缆熔纤盘、接地铜排,还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配电源插座、防雷模块等; 2) 箱体内应配备具有万能插孔的交流电源排插,为数据通信用交换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源,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应满足电压允许变化范围应符合+10~-15%,频率为50Hz,频率允许变化范围±4%的规定。电源排插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无法直接接触到电源排插中的导体,并应符合GB 2099.3-2008要求; 3) 箱内交流电源线引入应与光、电缆分设,引入孔,内部布放时按要求绑扎牢固,且用明显标牌提示; 4) 光缆、电缆引入箱体时,应有可靠的固定和保护装置,并都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5) 当箱体提供光缆引入时,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层及加强芯等金属构件应可靠连接至接地装置,与箱体地绝缘; 6) 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保护并固定在光纤熔接盘; 7) 应有明晰的线续铭示标志。通过光纤或电缆跳线,能迅速方便地调度改变传输系统的路由; 8) 应具备富余光纤光缆的存储空间。无论在何处转弯时,光缆弯曲半径均应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光纤在机箱内部布放时,光纤曲率半径大于30mm; 9) 温度:-10℃- +50℃;相对湿度:≤93%; 10) 箱体内应提供安装ONU等设备的空间以及固定的槽孔,并应保证所有设备装拆方便,布局合理,牢固可靠; 11) 箱内应设有熔纤盘,家庭信息箱要求配备2芯成端模块; 7.2.1.1敷设光缆的一般要求1. 光缆的规格程式、光缆的走向、路由应符合具体工程要求,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光缆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槽道光缆必须绑扎牢固,外观平直整齐,松紧适度,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绑扎间距应均匀。 3. 架内光缆布放应顺直,出线位置准确、预留弧长一致,并作适当的绑扎。 4. 每条光缆在进线孔和ODF两端和拐弯处应有统一的标识,标识上宜注明光缆两端连接的位置并符合公司相关标识规范的要求。 5. 敷设工艺必须符合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 6. 光缆布放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应不小于20倍。 7. 光缆的布放端别:局侧、光交箱侧为A端,用户侧为B端。 8. 布放光、电缆时,光电缆必须由缆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的弧形。 9. 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背扣、浪涌等现象发生。敷设时,速度要均匀。 10. 放出的光、电缆要注意看护,避免损伤。放缆时应在光缆两端加贴临时标签。光电缆尽可能一次性放完,边放边整。对于未放完光电缆要进行有效保护,端头要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11. 光缆敷设完毕应安装标志牌。 机房内缆线的布放应采用上走线、开放式的方式,应具备“三线分离”即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分开布线和“三防”即防火、防水、防盗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下,三线不能完全分离时,交叉部分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以保证安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活动地板下布放的缆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别走设备正面和反面,分别走两边,尽量走边墙”的原则,尽量避免交叉,对于信号线和电源线在地板下无法避免交叉时,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或阻燃PVC 管保护,不得堵住送风通道。有条件的宜按走线槽方式将信号线、尾纤、交流线、直流线分槽走线。 7.2.1.3光缆、光纤的接续要求1. 光缆、光纤的连接,可以采用二种方式:活动连接和固定连接。活动连接即通过活动连接器,完成光纤与光纤的连接。固定连接宜采用熔接方式,即通过光纤熔接机完成光纤、光缆的接续。 2. 光缆、光纤连接方式及接续衰耗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 光缆、光纤曲率半径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入户皮线光缆、光纤的连接: 1)皮线光缆、光纤的连接,一般采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可以采用二种技术:熔接和冷接。熔接即通过光纤熔接机完成光纤、光缆的接续;冷接则是通过“冷接子”完成光缆的机械接续; 2)当采用熔接方式时,单芯光纤双向熔接点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0.08db/芯.点;当采用冷接方式时,单芯光纤双向连接点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0.15db/芯.点; 5. 入户皮线光缆接续要求 1)光纤的接续方法在采用冷接子机械接续方式时,应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冷接子的规范操作方法进行接续操作,以保证接续质量和耐用稳定性; 2)皮线光缆进入光分纤箱,采用冷接子机械接续时,在接续完毕后,尾纤和皮线光缆应严格按照分纤箱规定的走向布放,要求排列整齐,将冷接子和多余的尾纤和皮线光缆有序地盘绕和固定在熔接盘中; 3)用户光缆一侧采用快接式光插座时,多余的皮线光缆顺势盘留在接线盒内,在盖面板前应检查光缆的外护层是否有破损、扭曲受压等,确认无误方可盖上面板。 7.2.1.4室外光缆的施工
室外通信光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方式敷设,如果实际环境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直埋、架空、墙挂等其他敷设方式。 7.2.1.4.1架空与墙挂方式敷设光缆的工艺要求1、墙壁吊线方式: 1) 吊线式敷设光电缆时,要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2) 应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煤气管等交叉或靠近,更不得接触任何接地的金属物。 3) 吊线的两端用拉攀做终结,中间支持物间隔在10米以下,并做到间距均匀。 4) 吊线应收紧,吊挂高度不小于4.5m,挂钩间距50cm。 2、墙壁卡固方式: 1) 卡子的大小应与光电缆的外径相适合。 2) 沿墙钉固时要做到横平、竖直,钉固高度不小于3m;钉固间距均匀,钉固间距为:横 向60cm,竖向100cm,拐弯10-25cm。 3、架空光电缆布放的相关要求: 1) 架空光、电缆不得出现蛇形弯现象。 2) 转角处光、电缆应呈松弛的弧形、弧度均匀。 3) 光缆所有转角处必须用软管保护。 4) 室内段落的光电缆均需采用PVC管或线槽保护,特殊位置可采用软管或自缠扎带保护。 5) 所有光、电缆应独立固定,严禁依附于其他运营设施固定(特殊指定的除外)。 7.2.1.4.2管道方式敷设光缆的工艺要求1、光缆在管道管孔内的占孔应符合设计要求。 2、人工敷设光缆的一次敷设长度不得超过1000m。 3、光缆出管孔150mm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 4、敷设后的光缆应平直、无扭转、无明显刮痕和损伤,并应保持自然状态,不得拉紧受力 5、光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孔壁、排列整齐,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6、人(手)孔内的光缆应设置醒目的识别标志。 7、在管道出口处应采取避免损伤光缆外护层的保护措施。 7.2.1.5.2用户布线系统建设要求一、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建筑设置用户布线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家庭信息配线箱的功能可根据需要设置各种信息业务的配线模块、家庭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集线器或以太交换机及家庭智能化系统模块等设备。能实现电话、上网、IPTV(网络电视)、有线电视的分配及家庭安防等功能。 2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建筑内交换间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箱、楼层配线箱至住户家庭信息配线箱;别墅的户外(户内)配线箱至住户家庭信息配线箱的皮线光缆宜采用单芯及以上的容量,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等需要,一次布放到位。 3 蝶形入户光缆不出楼。考虑到蝶形入户光缆防护能力较弱,不应在室外场合(架空,管道)使用蝶形入户光缆。 4 在敷设蝶形入户光缆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100N。光缆敷设完毕后应释放张力保持自然弯曲状态。 5 蝶形入户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敷设过程中蝶形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 2)固定后蝶形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5mm。 6 布放蝶形入户光缆两端预留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楼层光分路箱一端预留1m; 2)用户光缆终端盒一端预留0.5m; 7 蝶形入户光缆不能长期浸泡在水中,一般不适宜直接在地下管道中敷设。 8 在管道中敷设入户光缆时,可采用石蜡油、滑石粉等无机润滑材料。竖向管中允许穿放多根光缆,水平管宜只穿放一根蝶形入户光缆,从光缆分纤箱到用户住户弱电箱宜单独敷设,避免与其他线缆共穿一根预埋管。高层住宅采用光缆敷设时,线槽内敷设光缆应顺直不交叉,光缆在线槽的进出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内光缆应每隔1.5m固定一次。水平敷设时,在光缆的首、尾、转弯处和每隔5-10m处应绑扎固定。 9 穿放用户线缆时,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分别为50%~60%和25%~30%;弯曲管的管径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分别为40%~50%和20%~25%。楼内明暗管穿放蝶形入户光缆条数应符合下表规定:楼内明暗管穿放蝶形入户光缆数量表 敷设段
不同管径下穿放蝶形光缆条数(条)
内径15mm
内径20mm
内径25mm
内径32mm
直线段敷设
8
15
24
40
弯曲段敷设
7
13
20
33 注:蝶形入户光缆外形尺寸为2.0mm×3.0mm。 10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家庭信息配线箱宜靠近暗管入户一侧嵌入式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家庭布线系统的汇聚点,便于线路进出和维护,箱体底部距离地面不宜小于500mm。箱体大小应满足配线模块和其他信息通信设施安装及发展的需要,主要用于通信设备安装、蝶形入户光缆端接、用户终端五类线、市电、有线电视等接入。 11 住户家庭信息配线箱至户内各信息插座的4对对绞电缆与光缆应一次布放到位。户内配线应采用5类及5类以上数字通信电缆,从家庭信息配线箱布放电缆至每个家庭信息点。每个家庭电视信息点也须布放1条5类及5类以上数字通信电缆,每个家用电器旁边也可设置信息点布放1条5类及5类以上数字通信电缆,以便于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业务开放。 12 家庭信息配线箱至户内信息插座之间五类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13 家庭信息配线箱板材质可为非金属或金属材质,宜优先选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其机械强度应等于或优于厚度为1.5mm冷轧钢板的指标要求,以满足无线信号的穿透。当用户选用终端设备带有WiFi无线宽带功能时,建议选用非金属材质的箱体;家庭信息配线箱面板宜预留散热孔;箱内成端的所有缆线必须粘贴标签、标志。 14 在安装家庭信息配线箱应设置电源插座,应预留一路220v(100W)AC电源。电源线中间不得做接头,电源的金属部分不得外露,通电前必须检查线路是否安装完毕,以防发生触电等事故。 二、通信业务接入点(设备间、电信间等部位)设置的配线模块类型与容量应按照接入家庭信息配线箱光缆与电缆的光纤芯数和电缆线对数配置。 三、通信业务接入点处设置的配线模块应能满足于通信业务经营者设置的通信业务接入配线模块通过跳线互通的要求。 四、各家信息提供商的通信业务接入配线箱或配线柜宜分别设置、当配线模块容量较小时,也可分区域安装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统一配线柜或配线箱体内。 五、配线柜或配线箱的具体功能与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