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xberrylee 于 2019-9-8 00:50 编辑
近期的光博会很热闹,厂家吹的“天花乱坠”,各个运营商更是坐不住。下面我们就聊聊中移在光博会提出的5G MWDM方案。
5G前传方案包括光纤直驱、波分网络和切片分组网络。其中波分网络又主要有无源 W DM 、有源 W DM/ OT N 和WDM-PON这三种方案。 光纤直驱主要用在AAU小规模集中,接入距离不是很长,光纤资源较丰富的场景,而WDM方案主要应用在中大规划AAU集中的场景。
(一)无源WDM方案
![]()
(二)有源WDM/OTN方案
![]()
(三)WDM-PON方案
![]()
其本质上都是利用波分技术对多个eCPRI链路采用不同的波长来承载,然后再复用到一根光纤中,以达到节省光纤资源的目的。
进入主题:那么中国移动的5G前传Open-WDM/MWDM方案又是什么鬼?
根据其方案组成:主要包括AAU彩光模块、AAU侧无源波分复用器、DU侧的有源WDM设备。既包含了有源的彩光模块和有源的WDM设备,又包含了AAU侧的无源的波分复用器。也就是说,Open-WDM/MWDM实际上是一个半有源的WDM方案。 从AAU侧的无源波分复用器到DU侧的有源WDM设备,这一段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个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
而中移动的AAU侧的彩光模块的波长方案,才是其方案的差异点。根据其方案介绍,10站左右中等接入是前传的主要应用场景,因此中移提出了前传网络MWDM方案要求12个波长。
那么如何实现12个波长呢?中移的方案是这样的: 重用25G CWDM 前6波的基础上,通过增加TEC温度控制,左右偏移3.5nm波长形成12个波长,方案如下:
![]()
其中前8个波长搭配DML+PIN+TEC,后4个波长搭配DML+APD+TEC,以此满足10km链路预算。其中,DML指的是光模块的TOSA发送端的直接调制器激光器(DirectlyModulatedLaser),PIN及APD管指的光模块ROSA接收端的二极管(常听到的接收灵敏度和过载点就是这它俩的指标),TEC指的是温度控制。
另外,中移的这个方案,具有非等距波长和等距滤波系统的特点,假设滤波器波长距离为M,非等距波长为M-N和N,M典型配置为10nm,N典型配置为3.5nm,则中心波长间距为7nm和13nm交替。
最后说一些与技术无关的,无论上面的WDM-PON(中国电信牵头)还是中移的Open-WDM/MWDM方案,最终是否大规模应用,少不了运营商,厂家等各个方面的博弈,还是得看某些群体的利益怎么划分。毕竟5G回传这块大蛋糕🍰, 已经烤得很香很香了。
本文转载自“ 通信百科 ” 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要转载请备注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