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14-10-1515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27 06:4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首先介绍下NFV,全称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翻译过来就叫网络功能虚拟化,相信不少人没听过NFV也至少听过SDN,SDN算是NFV的一部分,只是NFV在某一类型网络功能(主要是传输网)上的实现,NFV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使用x86等通用性硬件来处理很多功以前依靠专用硬件才能处理的通信协议,从而减少使用某些垄断供应商昂贵的专用设备,真正做到不受制于人。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就我了解而言,真正从底层对网络设备了解的通信人可谓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人存在“只有专用硬件才能处理特定协议的数据包”的认知,却不知道所有协议都可以用软件实现,例如路由上的常见的PPPoE,NAT网关,windows下就能实现(实际上路由器上也是Linux的开源实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在国外,对NFV最早的实现可能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种东西,“wei基站”,一台小小的PC,搭配上软件无线电,成本最多几万就能完成运营商总共投资几百万的网元功能,运营商不少人对“wei基站”避之不及,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却看不到了这背后可能产生的变革力量---NFV的产生,技术永远是双刃剑,用人可以拿去干坏事,有人也可以去拿去做好事,就看是谁拿到在用,怎么用。另外NFV里的“V”,即虚拟化,可以说是NFV解决方案厂家不遗余力鼓吹的一点,这里面当然是有利益原因的,举个例子vmware主要是一家开发虚拟化技术的厂家,当然不会放弃这次绝佳的占领阵地的机会,当然更好的选择是Linux下早就有KVM之类的虚拟化技术,最重要的是,开源避免了厂家锁定,这也是NFV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否则就失去了意义。虚拟化所带来的主要是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可以充分灵活共享,充分利用投资的硬件资源,不过虚拟化并非必须,这只是运营商大规模部署的一种优化,物理服务器进程化完全也可以提供多重网元功能。
v2-0f60dd57da88255bff05c5078c7a6f53_hd.jpg
众所周知,电信设备行业作为一个相对封闭、垄断的行业一直鲜有人了解其真正供应成本,光是从多年前某两厂28、26的称号来看,利润一定不是一个很低的水平,在目前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现有资源利用率,甚至都开始利用废旧卫星的世界大环境下,为了达到所谓的“电信级”性能、可靠性要求所采用的传统“高浪费”、“高冗余”部署模式似乎已经不符合当前运营商收入压力增加的现况,核心网当下似乎成了相对容易进行变革的地方,从购买动辄数十万元的CT设备转换到购买1万出头的CT设备,硬件利用率从不均匀到几乎大部分时候满载,NFV能带来的显然不只是成本降低、运维简化,更重要的摆脱某些设备厂家的约束,虽然不少人觉得似乎站点租金是现在更大的问题,设备的价格算个九牛一毛,并且传统设备类似turnkey模式的简单分工极大减少了后期维护的麻烦,不过我还是觉得NFV带着开源的特性出身,一定会类似Chromium一样最后成为减少成本的最佳选择,即便不能彻底替代,也能给某些厂造成不少压力,某厂一直未加入Open-RAN的原因很显然也是因为这些东西。 cran_figure1.png
那么说了这么多,为什么始终有人为NR的SA组网架构摇旗呐喊呢?这里,就得细分几类人来分析,第一类人,很显然,利益相关,主要是CT厂家,我就不点名了,某厂老早就在开发NR,肯定是最着急变现的;第二类人,半桶水用户,爱看微信毒鸡汤,懂几个通信名词,但是基本半桶水都算不上,信奉某厂“SA真5G”,“NSA假5G”之类的言论,完全不清楚他的体验瓶颈实际上只在RAN侧,也就是NSA的gNodeB侧,过了gNodeB,管你是5GC还是EPC,只要backhaul速率跟上,完全没有任何区别,至于某些厂吹的1ms,即便用所谓的NPF,也不可能达到的;第三类人,鼓吹网络切片的,就我目前的观点,运营商想通过“网络切片”(就是NFV的虚拟机)来搞所谓的OTT应用,但是至少在我国,是不可能的,原因运营商内部的人应该都明白,不是技术问题,而且所谓的“网络切片”不少CT厂家的人渲染概念高大上,让人以为什么高级玩意儿(其实他也就那水平,CT厂家的人都爱故作高深),当然设备商趁机卖专有配套软件是最终目的,核心网的应用,目前来说跟普通人半毛线关系都没有,顶多IMS的QoS承载在NR和LTE信令不同怎么处理的问题,IP带来的简化,设备商为了圈地想尽办法又封闭回去真是一群天才(可惜精力没用在正道上),另外提一点国内有关于电信系统的内容,设备商不仅不介绍,还极力以“wei基站”名义,很多内容都是被封掉的,这也是造成今天很多运营商的人不清楚硬件软件关系的原因。
8c89a5e916f11d8532f809.png
8c89a5e916f11d8532cc02.png

epc.png
CT厂家,未来可能还能靠卖专有Ue--NodeB硬件生存,因为这大多是专利云集的嵌入式系统和高集成ASIC的应用场景,短期内开源技术无法侵蚀这种高技术集成的环节,不考虑引入部分LTE技术的802.11ax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核心网侧被NFV取代是一定的,以后核心网侧也就只有延时的区别,管你是EPC还是5GC,谁处理得快谁就更好,都是代码有什么区别呢,虽然对于基本只会拿来主义的运营商员工来说,这又成为了一个问题,什么802.11ax管理性不行balabala,什么达不到“电信级”要求(不过等以后被低成本的802.11??啪啪打脸估计就不会说不够用了),不想麻烦有一千种理由,真想做一万种麻烦都难不住。
说到最后,我个人并不是什么反技术进步的人,但是我觉得运营商投资至少应该理性,不然后面成本都会转嫁到我们头上,TD-SCDMA已经吃过一次亏,不奢求利益相关的人停止鼓吹SA,但也希望某些一天沉浸“真假”之类的人仔细自己看看SA的本质(虽然微信毒鸡汤的市场证明这肯定是徒劳的),免得再出现什么NSA手机不能在5G SA下用的笑话。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 17:37 , Processed in 0.24740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