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将

注册:2009-1-1818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0 07:3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年股价狂飙的东方通信,是名副其实的5G妖股之王。

有人把股价连创历史新高的今年年初当作东方通信的巅峰时刻,但在二十年前,台湾人黄钦勇就在书里记录下了东信这个巨无霸的传说。

早在1997年,东信年产的手机数量就已经超过150万台,国内每6台手机,就有一台是东信制造的。

这是当年的国内电信三剑客之首、上市公司50强,时代的榜样,也是“十年来国有资产增值150倍、销售收入增长200倍”业绩神话的一手缔造者。连最高层领导人带队视察,都表示东信在“移动通信产业政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十年前,国内几乎所有通信企业都要伏倒在东信面前。这才是东信最巅峰的时光。



1988年,在杭州通信设备厂工作已经18年的施继兴,就职设备厂新一任厂长。这是原邮电部直属的一家工厂,总产值不过3000万,隶属于原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普天集团。

那是国内手机市场最开始的萌芽期。刚上任的施继兴,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抓住移动电话这个机会,搏一把,吃到这块肥肉。只靠设备厂落后的技术和匮乏的资金显然是不成的,施继兴把主意打到了外资的身上——用市场换技术。

几次艰苦的谈判之后,施继兴说服了方方面面,得到了普天方面的支持,并和美国摩托罗拉、瑞典爱立信和日本NEC三家开始接洽。杭州通信设备厂最后选中了态度更好、技术也更可靠的摩托罗拉。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当年的那一声“Hello, Moto”魂牵梦绕。

摩托罗拉出技术,国内提供市场,而东信则实际上成了摩托罗拉在国内的代工厂。

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束缚。但不管怎样,东信都借此搭上了这一班90年代GSM移动通信(2G)的“特快列车”,拿到了2G黄金时代的门票。



黄金时代从1991年夏天,国内第一代“大哥大”从杭州通信设备厂的生产线上出炉开始。施继兴和杭州通信设备厂用笨重的大哥大,敲开了移动通信产业的大门,门后是一片光明大道,一切蓬勃滋长。

两年时间不到,杭州通信设备厂的产值就从3000万翻了十倍还要多,达到了4个亿的年产值。国内的手机市场越来越大,东信的营收规模也迅速膨胀了起来。

1996年,在邮电部的扶持下,春风得意的东信来到“福地”上海上市,很快就成为上证180指数的成分股,饱受市场欢迎。
2001年,东信的业绩神话到了一个高潮。“十年来国有资产增值150倍、销售收入增长200倍”的业绩神话面前,几乎所有的国内通信企业都要低下自己的头颅。
因为原料和技术基本都是外方包办,东信的进口贸易量巨大,一度把当时芝加哥到上海每周一次的货运量全给包揽了,在上海机场的货运量只比当时的桑塔纳轿车要差一点。这也是东信历史上的最高峰了。

再然后就是东信江河直下般的坠落。这场坠落的推手有两个,正是东信赖以起家的两大支柱——摩托罗拉的支持和国资背景。
2002年10月,“钱江论道”论坛上,施继兴面对众人侃侃而谈中国手机市场的国有化率,提出2003年中国手机的国产化率将会从30%提高到40%。台湾人黄钦勇在他的书中记录下了这一幕,并把其当成内地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案例。

而事实上,这时的东信,看起来庞大茁壮,其实更像是落日前的余晖,已经被抽干了血液。

对东信来说致命的一次重击,来自昔日的合作伙伴摩托罗拉。

进入2001年之后,国内的移动通信市场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大幅削减资本支出以应对市场格局的变化,整个通信设备行业业绩都大幅下滑。

而东信口中具有“爱心文化”的摩托罗拉,为了保证自己工厂的订单和生产能力,逐渐停止了和东信的战略合作关系,之后设备产销几乎剥离了东信的体系。

东信引进自国外的生产线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同样的手机,但已经无法再打上摩托罗拉的标签。

另一次重击来自东信背后的普天集团。作为央企旗下的排头兵,东信曾经深深受益于自己的身份,也最后被身份所制约。
2000年前后,普天集团开始执行新的集团战略,要求下属公司进行整合,希望把大量的小舢板合在一起,打造成一艘巨舰。作为普天旗下的大将,“东信”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2002年初,普天要求下属企业统一使用普天的标识,但遭到施继兴等人的反对。因为不愿意花东信的钱给普天打广告,东信甚至一度停了自己的电视广告。内部的斗争对东信本就不佳的手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公司状况愈加恶化。



矛盾进一步激化之后,2003年7月,两周之前刚刚许下“誓要将东信扭亏为盈”雄心,试图自主研发手机进行突围的施继兴,被宣布“光荣退休”。

后来有媒体报道,“脸上写着施继兴三个字的人都已经陆续被赶走了”。以施继兴为首的自主研发派,输掉了手中所有的筹码。

东信的神话落幕了,只剩下零散的余晖仍在闪烁。

1998年,功成名就的施继兴的书中,充满了意气风发。谈及东信上市时的盛景,施继兴表示,资本市场真是太神奇了,威力无穷,东信要向老大哥长虹发起挑战,取长补短,共创未来。说到市场和股东对东信未来的期望的时候,施继兴写道:

买东信就是买未来。

很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表过类似的态,但彼时彼刻,在98年的时间点,施继兴可能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东信的时代落幕之后,股价屡创新高,但再难复当时的荣光。

二十多年之后,东方通信因为爆炒又一次被推上潮头,面对着来意汹涌的各路游资和翘首期待的股民。然而在5G概念热情似火的今年,昔日国有通信界的巨擘,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上市公司,纵然有千般心事,却也只能对着市场说一句:

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无与5G通信网络建设相关的营业收入。

东信还是那个东信,当又一代的投资者们提起这支大名鼎鼎的票,却再难想到二十年前的盛景。东信神话和东方神话之间,差了不止一个时代。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8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2 04:28 , Processed in 0.2032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