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孔产生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1)局部控制温度超高。 (2)塑料潮湿或有水分。 (3)停车后塑料中的多余气体没有排除。 (4)自然环境潮湿。 排除方法 (1)温度控制要合适,发现温度超高要立即调整,防止局部温度超高。 (2)加料时要严格地检查塑料质量,特别是阴雨季节,发现潮湿有水,应立即停止使用,然后把潮料跑净。 (3)在加料处增设预热装置,以驱除塑料中地潮气和水分。 (4)经常取样检查塑料层是否有气孔、气眼和气泡。 2.护套/绝缘表面褶皱,起包,不平整。 (1)塑料包带和钢带绕包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2)模具选配过大,抽真空后造成的。 (3)模芯损坏后产生塑料倒胶。 (4)线芯太重,塑料层冷却不好。 排除方法 (1)严格检查半成品品质量,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2)装配前要检查模具是否有缺陷,模具选配要合适。适当降低牵引的速度,使塑料层完全冷却。 3.表面有疙瘩 树脂在塑化过程中产生的疙瘩,在塑料层表面有小晶点和小颗粒,分布在塑料层表面四周;焦烧产生的疙瘩,在塑料层表面有焦烧物,特别反映在合胶缝的表面上;杂质疙瘩,在塑料表面有杂质,切片的疙瘩里面有杂质;塑化不良产生的塑料疙瘩,切片后疙瘩里面应是熟胶。
(1)由于温度控制较低,塑料还没有塑化好就从机头挤出来了。 (2)塑料质量较差,有难塑化的树脂,这些没有完全塑化就被挤出。 (3)加料时一些杂质被加入料斗内,造成杂质疙瘩。 (4)温度控制超高,造成焦烧,从而产生焦烧疙瘩。 (5)对模压盖没有压紧,进胶后老化变质,出现焦烧疙瘩。 排除疙瘩的方法 (1)塑料本身造成的疙瘩,应适当地提高温度。 (2)加料时严格检查塑料是否有杂物,加料时不要把其它杂物加入料斗内,发现杂质要立即清理机头,把螺杆内的存胶跑净。 (3)发现温度超高要立即适当降低温度,如果效果不见好,要立即清洗机头和螺杆,排除焦烧物。 (4)出现树脂疙瘩和塑化不良的疙瘩,要适当调高温度或降低螺杆和牵引的速度。 4.外径超标或波动不稳定 (1)线芯或缆心不圆,还有蛇形,而外径变化太大。 (2)半成品有质量问题,如:钢带接头不好,钢带松套,钢带卷边,塑料带松套,接头过大,散花等导致的外径超标。 (3)操作时,模芯选配过大,造成倒胶而产生塑料层偏芯,导致外径超标。 (4)调整模具时,调模螺钉没有扭紧,产生倒扣现象而使塑料层偏芯。 (5)螺杆或牵引突然不稳,造成外径时大时小。 (6)加料口或过滤网部分堵塞,造成出胶量减少而出现负差。 (7) 由于原材料在混炼加工过程中没有混炼均匀,造成填充与树脂分布不均。 (8)模具选配较小,半成品外径变化较大,造成电缆的塑料层厚度不均。 排除方法 (1)经常测量电缆外径和检查塑料层厚度,发现外径变化或塑料层不均匀,应立即调整。 (2)选配模具要合适,调好模具后要把调模螺钉拧紧,把压盖压紧。 (3)注意螺杆和牵引的电流和电压表,发现不稳,要及时找电工、钳工检修。 (4)不要把条料或其它杂物加入料斗内,若发现此情况要立即清除。 (5) 原材料加工过程中应提高混炼时间(或者加入相应的试剂助其充分结合分散)。 (6)经常检查螺杆、牵引、收放线的速度是否均匀。 (7)模具选配要合适,防止倒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