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尉

注册:2007-3-191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9 09:3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继生  心声社区

“这么多年,你还在做配置器?”每每听到别人问我,我就会微笑着点点头。

做市场的人应该都知道配置器。一线产品经理对这个小小配置器又爱又恨。爱是离不开,每一份与客户签署的合同都要有配置器做出来的配置清单;恨是工具复杂,屡屡改进,屡屡让人不尽满意。

华为的业务遍及全球,涉及无线网络、固定网络、传输网络、核心网等多个领域,每一个产品都有成百上千种型号,配置组合更是不胜枚举。配置器就像华为公司的购物APP,行销同事通过它帮客户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出所需要购买的产品,放入购物车生成最终的购物清单,生产制造完成后传递给供应链,形成发货清单发给客户,合同履行完最终还得经过它体现各产品的财务经营结果。

正因为小小配置器承载了公司销售链条的全过程,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在大家的关注和鞭策下不断成长。

1
吐槽大会让我跟它结了缘

2012年底,我离开奋斗了十年的整机工程部,加入了无线网络MO(营销运作)团队,也开启了与无线领域配置器的缘分,只是没想到第一次接触就被雷到了。

那是我加入新部门后参加的第一个会议,走在路上,当时无线配置器的Owner朱老师对我说:“你刚从整机研发转过来的,流程应该很熟悉,看看咱俩加一起今天能不能吵得赢?”我心想,一个新兵蛋子哪有啥话语权啊!现场感受了多方交火的激烈场面:版本经理抱怨配置器交付进度慢,从而影响产品如期发布;负责配置器开发的PDE(产品数据工程师)抱怨MO配置原则提供得晚且质量差,影响了开发进度;MO则抱怨产品线的SE没有及时输出配置算法……回办公位的路上,朱老师开玩笑说:“以后配置器就交给你吧。”我当时就肝颤了“您可别吓我,看今天这场面,这不是个好活啊!”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通过学习产品技术、了解上市流程、投标答复、支持市场项目、参与产品上市策略和规格口径的制定等,深刻体会到配置器对支撑一线作战的重要性。

2014年初,我加入MO整一年,主管陈以昉还真的把这个活交给了我,“配置器看似个简单的小东西,实际很复杂,你懂整机、懂辅料、经过一年的锻炼也开始懂产品、懂市场了,以后你就作为无线配置器的Owner,把配置器做好!”

我感觉责任重大,一是配置器在大家看来只是一个小工具,意味着成本投入越少越好;二是作为配置器的Owner要承担起提升产品盈利能力的责任;三是配置器关联周边商务模式、研发、生产、财经等10个领域,所以要不断优化以提升端到端的效率。彼时全球4G合同开始纷沓而至,而内部分工合作却不是很顺畅,一时间压力山大又不知该从哪下手。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从乞丐到富人”的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的一句名言“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我就想,配置器涉及那么多领域,怎样让大家尽可能满意呢?于是,2014年4月份,我就在无线大本营组织了第一届“配置器年度工作研讨会议”,实际就是吐槽大会。邀请了前端使用者代表的中国区及海外网设同事、负责开发的PDE和IT同事、后端生产制造、定价中心及成本部的同事,来自深圳、北京、西安和上海的几十位多年的“网友”终于见面了。

一开始大家自我介绍,会议氛围还挺祥和的,但是当大家讨论具体业务的时候,不满和诉求便倾倒而出,作为组织者的我就做好倾听、记录和引导。虽然气氛有些凝重,但是互相有了更深的理解,到了讨论方案时,大家从大局出发,客观地制定方案。研讨期间我们也品尝了北京的“稻花香”糕点、西安的核桃大枣、还有上海的“来伊份”小吃,中午我们还一起聚餐增进感情,漫步领略上研所的美丽风景。研讨会让我们有了情怀,有了目标,有了流程,有了制度,有了分工,有了工具,有了合作的精神,也有了一个更有凝聚力的团队。

640?wx_fmt=jpeg
▲吐槽大会现场

为期一天的吐槽大会,共达成了几十条会议结论,有交付件分工、交付时间点、运作机制、决策机制、测试验收机制等,可谓收获颇丰。后来我们连续举行了四届“配置器年度研讨大会”,大家的精力不是放在扯皮上,而是“把方便留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共同努力把配置器做得一年比一年好。

2
成百的“成套工程师”下了岗

公司的分布式基站和SingleRAN解决方案是华为“把简单留给客户,把复杂留给自己”的经典案例。它们持续降低客户站点获取、建站、运维和未来演进的难度和成本,这背后公司内部的IT系统、流程、工具及其相互间对接的复杂度必然成倍增加。比如为了减少发错货导致的客户投诉,公司设置了“成套”这样的一个岗位,顾名思义就是要确保制造发货的成品必须是齐套匹配客户订单的,否则到安装现场后哪怕少一个部件、错一个零件都得补货、调货延误工程进度。

2015年以前,公司最多时有200多成套工程师。他们日复一日、如履薄冰地做着数据比对转换、手工下单这类繁琐而又枯燥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模式必然存在数据反复确认导致转换效率低、合同履行周期长,人工操作易出错等问题。

为了改变“成套”被“套牢”的囧境,2014年初成立了“工勘成套自动化专项组”,目标是实现工勘成套自动化,降低交付成本。从源头上将工勘数据在工勘配置器里结构化,售前产品经理通过配置器将合同注册后,根据双方约定的工勘算法,自动生成需要勘测的项目,服务工程师就很清楚哪些设备和辅料需要实地勘测,勘测完毕生成的工勘报告会自动导入到后端生产制造环节,成套工程师只需对异常数据和一线备注的特殊情况进行干预。各方通过大半年的通力协作,终于实现了工勘配置数据的结构化和自动流转,打开了配置领域一扇新大门。

通过这次专项改进,工勘更准、效率更高了,自然减少了大量的沟通、催促等不增值工作。随着方案在各个产品线推广落地,到2019年,尽管订单数量从2014年的20万个增加到55万个,成套工程师却从200多个减少到了不到40人。成套老专家周德炎感慨道:“之前成套就像拼乐高,每一步都不敢错,最恼火的是还不能够保证零件够用。现在成套就像公路维修工,只对订单不规范的地方修修补补就行了。”

除此之外,我们联合生产部门根据业务属性制定成套自动化规则,使80%的手工插入编码无需人工干预自动进入生产制造环节,进一步提升成套效率和一线的配置效率。虽然这样的小事没有进入太多人的视野,但我们配置人还是坚信“配置无小事”,秉承“把简单留给下游,把复杂留给自己”的理念,不断优化工勘参数和算法来提升服务、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希望减少浪费,用最恰当的物料去满足客户诉求。

3
做一次唐僧取个经

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我接触的一线项目也越来越多,先后参与了两百多个项目配置方案的评审,听到一线诟病最多的还是我们的产品在合同界面销售给客户的报价项设计得太复杂啦,很难懂,和客户澄清太难啦,这些话整天在我耳边嗡嗡转,例如我们的射频模块(RRU),由于历史演进原因造成配置原则很复杂,“功率、载波、通道、带宽都有各自的销售和控制规则,再加上制式间(2G/3G/FDD/TDD/NB/5G)的耦合更是眼花缭乱,傻傻分不清”“在客户眼里射频模块就是个实体的盒子,而我们有的报价项却按照虚拟的扇区来设计,解释起来百口难辩”……一线的抱怨不无道理,我深知这也是配置器复杂的万恶之源,唯有把报价项设计好才能做好配置器。

但优化报价项必然意味着研发要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开发和验证,一线还要主动向客户澄清商业模式的变化,拆分规则的变化还会影响产品线的经营结果……所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次冒出这样的念头就会被众多产品和业务领域的专家、领导们挑战、训斥甚至拍桌子 “你有没有为我们想过,这样会增加我们很多工作量”、“你管的太多了”、“如果这样改会影响我的经营”……感觉自己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为难,但一直默默寻找机会。

2016年中,我终于找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无线启动开发面向5G时代的5000系列射频模块。于是我提出以制式间解耦、报价项归一化、销控规则统一为目标,重新设计射频模块的配置原则,相当于对传统射频模块报价项的配置原则进行了一次重构。

这一次可不是单一报价项优化的小打小闹,很多人都劝我说“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涉及太多产品和领域,难度太大了,要扒两层皮啊”。我坚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而且这个机会如果抓不住,可能就得再等十年,于是头也不回地开启了为期4个月的推动工作。

N多次市场一线的沟通和多个领域的推动、近10次产品开发团队汇报、3次业务管理团队汇报、两次无线定价分委会的汇报,像个卒子一样,一步一拱终于把这事做成了。期间经历了太多挑战和不理解,任一个环节松口劲儿就是半途而废,时任SingleRAN产品线总裁姜向中在邮件中提议“结合老高这个案例,我们应该设置一个‘使命必达奖’,奖励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任务负责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唐僧,组织需要这样的文化”。

640?wx_fmt=jpeg

如今三年过去了,5000系列已全面上市,海外一线反馈“配置原则清晰多了,和客户沟通也容易了”。在2019年度无线MO一线满意度调研中,配置器得分最高,我想这就是坚持“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配置器的客户”的最好回报,我把这当做是对团队最大的激励,一切付出都值了。

4
革自己的命,挑战配置自动化

无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形成规模庞大的存量市场,因此扩容和代际演进成了一线最经常面对的业务场景。5G时代网络架构更为复杂,商业模式更多样化,配置器要支持多种网络制式,数以百计的参数足以让一线产品经理头晕眼花,海量PO处理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加,如何让成千的一线产品经理从繁杂的配置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我们配置人的新挑战。

2018年初,无线产品线成立了“面向5G多制式扩容敏捷配置项目”,目标很明确——实现从现网到目标网的配置自动化。

现网的参数配置在得到客户许可后是可以获取的,如果一线能根据客户的商业发展规划、话务模型和网络容量预测等明确下一步目标网络的规划参数,那实际相当于输入和输出都是确定性的,配置器理应自动输出确定性的配置结果。假设某客户现网有几百个4G的基站,分为几种站型,现在要升级到5G网络,在跟客户明确5G站点方案后就能直接输出最终的配置清单,包含要新增多少个5G频段的RRU,主控板和基带板哪些要替换哪些要升级,光模块、馈线等配套辅料数量,一股脑完整准确的输出,如果真能实现,无论是对一线产品经理还是对网设配置人员生产力的解放是巨大的。

理想能不能成为现实,必须得经过一线检验,聚焦一线主流的作业场景,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项目组成立了几个专题攻关小组:网设去做一线业务场景调研,梳理一线现网配置和目标网规划数据格式;MO和SE研究扩容演进策略;PDE和成本部去搞配置算法优化;IT专家去做系统重构设计。

为了摸清楚一线实际作业场景和诉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网设专家老范、数据专家丹姐、IT专家晓舸和我三下马来西亚。第一次到马来的第二天,我们就请本地同事Darwin、Minghao以4G扩容场景为例,给我们分享了马来C客户的配置作业模式,让我们现场感受到配置复杂性给一线带来的痛苦,他们笑言做一次配置相当于洗个大澡,从开始准备到出最终结果,耗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什么时候做配置能简化像喝咖啡一样就好了。然后一起分析,如何设计数据,如何优化工具架构和功能才能做到配置自动化,也感受到了一线对配置自动化的渴望。

经过两周的交流、方案讨论,我们基本摸清楚了需求和挑战,回到机关开始了具体方案设计和开发。三个月后,我们卷土重来开始试点,解决老问题,产生新需求,直到我们第三次到马来才完成了基本试点跑通,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配置自动化在德国、马来西亚、沙特几个主要客户群上线,万事开头难,但既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们就会坚持“把简单留给一线,把复杂留给自己”,投标场景的方案设计自动化是我们下一步挑战的目标。

5
为“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配置器是产品销售策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除了常规按季度发布匹配产品开发节奏的版本之外,对于突发的销售策略的变化也要能做到及时响应。

去年5.16之后,供应连续性成为了公司TOP级的任务。根据梳理出来的可销售产品清单,配置器团队启动了相关预案,几个月时间里,各产品线的兄弟通宵达旦地刷新、确认最新的供应情况,配置器团队也开上了版本火车,以每10天发布一个版本的密集节奏及时把销售策略落实到配置器中,和产品线、采购及供应链体系一起应对了这一突发事件,保障了供应连续性策略平稳落地。

与此同时,2019年6月,公司酝酿已久的“产品与合同生命周期变革”也有了明确的结论。该变革一方面确保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满足行业一般性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解决长期以来一线合同界面生命周期不明确的现象。为了落实这两方面的变革诉求,各产品线对所有配置器上可销售的产品进行了梳理,把不满足新生命周期总纲要求的销售清单进行了清理,配置器团队站好最后一班岗,确保一线在配置器下PO的产品/单板/模块/编码均能满足新的生命周期要求。

面对供应连续性及产品与合同生命周期变革对配置器的要求及挑战,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无线产品线率先尝试可销售清单IT化变革,配置器和GPC(全球产品目录)系统完成对接,只要在GPC上对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上市策略、供应连续性、生命周期管理等进行变更,配置器便会将这些信息同步过来,达成销售管控策略的实时管控。

640?wx_fmt=jpeg

配置器的发展历史见证了几代配置人的辛勤耕耘,我们站在前任的肩膀上,也获得了成长。2019年初,我作为无线领域配置器的代表获得了蓝血十杰的荣誉,这是对所有从事配置器基础工作人的认可。我们也将不辱使命,持之以恒地把配置器这块“豆腐”磨好!



本文来自“华为人”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3 03:48 , Processed in 0.1923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