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比如,我是客服,接到一个电话,用户说收到的货有破损,很生气地打电话投诉。
如果我笼统地去听,就会被对方暴跳如雷的情绪所误导。那我作出的反应是什么?只能跟客户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这种沟通当然是没用的,因为我没有听懂他真正的意思。你越这么说,对方就会越生气。
但是,如果我学习过结构化倾听,我就知道脑子里面打三个格:
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对方收到了一个破损的商品。
情绪是什么?他很生气,也很着急。
他期待我作出的行动是什么?他收到了一个破损的商品,期待我赶紧给换个货。
所以你看,这个时候我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我就要先告诉他说:“我马上给您发一个新的商品”,然后才是道歉和安抚情绪,沟通的效率就提高了。
你看,沟通的基础是什么呢?是通过结构化倾听,听懂对方的意思。
再看一个场景,我们在餐厅都见过这个场景。
有一道菜迟迟不上,客人喊:“服务员,菜点点了半天还没上。再不上,就把菜给我退了!”
对于服务员来说,这个时候就接收到了许多的信息。但是,如果我懂结构化倾听,我就会打格。
第一,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客人点的菜,我们没有给人家上。
第二,情绪是什么?情绪是:我等半天了,特别焦躁。
第三,对方期待我的行动是什么?请注意,不是真的要去退菜,肯定是赶紧上菜。他之前说了,“再不上就把菜退了”。
如果我听懂了客人的真正的意思,那么我怎么回复客人呢?
我肯定是先承认事实,再安抚情绪,然后按照他希望的行动开展行动。我就可以这么跟我的客人说:
第一句话:“您看今天厨房真是太不像话了,您这个菜还没上,真对不起。”你看,这就是承认了事实。
第二句话,我就来安抚他的情绪。“这瓶饮料算我送您的,您先喝着,别着急。”
第三句话,我按照他期待的方式开展行动,“您放心,我现在就去厨房门口堵着,一定把菜给您催出来。”
我们平心而论,如果一个服务员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回应你的表达,你是不是气就消了一大半,而且还会对这个工作人员高看一眼。这就是结构化倾听的魅力。
我们再强调一下,结构化倾听的方法:把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不论信息量多少,都要求自己按照事实、情绪和对方期待的行动这样三个格,来进行分门别类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