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士

注册:2019-1-1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4 22:56: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通信工程防雷接地及强电防护强条
1、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必须釆用联合接地的方式。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GB 51120-2015 3.0.1
2、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必须符合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内容分发网络工程技术规范》YD 5220-2015 5. 1.3
3、接地线与设备及接地排连接时必须加装铜接线端子,并必须压(焊)接牢固。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3.9.1
4、缆线严禁系挂在避雷网或避雷带上。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7.4.6
5、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GB 51120-2015 6. 3.2
6、通信局(站)范围内,室外严禁采用架空走线。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3.11.2
7、局站机房内配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部分均应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3.13.6
8、室内的走线架及各类金属构件必须接地,各段走线架之间必须采用电气连接。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3.14.1
9、接地排严禁连接到铁塔塔角。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6. 4. 3
10、设备机架的接地,应釆用截面不小于16平米多股铜芯线接到本机房的接地汇集排。
——《自动交换网络(ASO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T 5145-2007 13.1.3-3
11、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的地区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电)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8-2015 8.3.1
12、局站内或交接箱处的光(电)缆金属构件应接防雷地线。电缆进局时,电缆成端应按电缆线序接保安接线排。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2016 8. 8.7
13、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8.0.10
通信工程抗震强条
1、抗震设防区的所有通信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的通信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 5054-2010 1.0.3
2、架式电信设备顶部安装应釆取由上梁、立柱、连固铁、列间撑铁、旁侧撑铁和斜撑组成的加固联结架。构件之间应按有关规定联结牢固,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1.1
3、电信设备顶部应与列架上梁加固。对于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必须用抗震夹板或螺栓加固。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1.2
4、电信设备底部应与地面加固。对于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设防,设备应与楼板可靠联结。螺栓的规格按本规范4.3.1条的计算方法确定。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1.3
5、列架应通过连固铁及旁侧撑铁与柱进行加固,其加固件应加固在柱上,加固所用螺栓规格应按4.3.1条公式计算确定。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1.4
6、对于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小型台式设备应安装在抗震组合柜内。抗震组合柜的安装加固同5.2.1条。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2.2
7、6〜9度抗震设防时,自立式设备底部应与地面加固。其螺栓规格按本规范4.3.2条公式计算确定。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3.1
8、6〜9度抗震设防时,按5.3.1条计算的螺栓直径超过M12时,设备顶部应采用联结构件支撑加固,联结构件及地面加固螺栓的规格按4.3.1条计算确定。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5.3.2
9、铁架安装方式应采用列架结构,并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一一《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 5026-2005 2.1.1
10、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的机房,铁架安装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 5026-2005 2.1.7
11、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含7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源设备必须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4-2016 1.0.4
12、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的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直放站设备应当经过抗震性能检测,并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移动通信网直放站设备抗地震检测规范》YD 5190-2010 1.0.2
13、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必须经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
——《光传送网(O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209-2014 1.0.5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200-2014 1.0.3
通信工程防火强条
1、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非燃烧材料的安全盖板,已经启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非燃烧材料封堵。
——《宽带IP城域网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T 5181-2009 3. 2.4
2、孔洞封堵必须釆用不燃烧材料封堵。
——《光传送网(O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209-2014 3.1.3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200-2014 3.1.3
3、电缆等各种贯穿物穿越墙壁或楼板时,必须按要求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洞口。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6.8
4、光缆穿越楼板、墙体的孔洞敷设后,必须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空洞封堵严密。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YD 5207-2014 6.6. 11
5、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阻燃性材料。
——《SDH数字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5141-2005 2.2.3
6、架空地板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而成,架空地板材料的防火性能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验收。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工程验收规范》YD 5194-2014 3. 3. 2. 2-3
7、架空层下敷设的保温隔热层和防护层,必须釆用非燃烧材料。保温隔热层和防护层材料的防火性能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验收。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工程验收规范》YD 5194-2014 3. 3. 2. 2-7
8、新建机房不得安装吊顶和活动地板。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枚规范》YD/T 5140-2005 2. 1.2
通信管道工程强条
1、通信管道与通道规划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通信管道建设规划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2.0. 1
2、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2. 0.4
3、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等于或大于40m时,通信管道应建在用户较多的一侧、并预留过街管道,或根据具体情况建设。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2.0.6
4、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 1. 8
5、挖沟(坑)接近设计的底部高程时,应避免挖掘过深破坏土壤结构。如挖深超过设计标高100mm,应填铺灰土或配砂石并应夯实。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1.10
6、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 1. 12
7、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施工现场,应设置红白相间的临时护栏或醒目的标志。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 1. 13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条
1、基站机房共享时,必须根据所有设备的重量、尺寸,排列方式及楼面结构布置等对机房楼面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4. 1. 2
2、在已有建筑物里共建基站机房时,必须根据所有设备的重量,尺寸,排列方式及楼面结构布置等对机房楼面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4.2.2
3、在基站天面共建共享时,必须根据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天线及其支撑设施的尺寸、重量和安装方式等情况对支撑设施及屋面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5. 0. 3
4、基站天面共建共享时,电磁辐射应满足GB 87024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5.0.7
5、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时,电磁辐射应满足GB 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6.0.2
6、防雷与接地系统应共享,并检查原有系统是否满足YD 509&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必要时进行扩建或改造。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7.1.6
7、防雷与接地系统应共同建设,并满足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7. 2.5
8、共建共享电信基础设施时,应满足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其他相关要求。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 5191-2009 1.0.5
通信设施安全间距强条
1、通信管道与通道应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建设,不可避免时,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03:
表3.0.3通信管道通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        平行净距(m)        交叉净距(m)
已有建筑物        2.0        —
规划建筑物红线        1.5        -
给水管        300mm        0.5        0.15
        300mm≦d≦500mm        1.0       
        d>500mm        1.5       
污水、排水管        1.0        0.15
热力管        1.0        0. 25
燃气管        压力≦300kPa (压力3kg/cm2)        1.0        0. 3
        300kPa<压力≦800kPa (3kg/cm2≦圧力 ≦8kg/cm2)        2.0       
电力电缆        35kV以下        0.5        0.5
        ≧35kV        2.0       
高压铁塔基础边        >35kV        2.5        -
通信电缆(或通信管道)        0.5        0.25
通信电杆、照明杆        0.5        -
绿化        乔木        1.5        -
        灌木        1.0        -
道路边石边缘        1.0        -
铁路钢轨(或坡脚)        2.0        -
沟渠(基础底)        一        0.5
涵洞(基础底)        —        0. 25
电车轨底        -        1.0
铁路轨底        —        1.5
注:1.主干排水管后铺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在交越处2m范围内,燃气管不应作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
3.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交叉净距可减至0.15m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3.0.3
2、管道施工开挖时,遇到地下已有其他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接近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规定核对其相互间的最小净距是否符合标准。如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危及其他设施安全时,应向建设单位反映,在未取得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同意时,不得继续施工。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1.2
3、直埋光(电)缆、硅芯塑料管道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表4. 0.5直埋光(电)缆、硅芯塑料管道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m)
名称        平行时        交越时
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        0.75        0.25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        0.5        0.25
埋式电力电缆(交流35kV以下)        0.5        0.5
埋式电力电缆(交流35kV及以上)        2.0        0.5
给水管(管径小于300mm)        0.5        0.5
给水管(管径在 300mm〜500mm)        1.0        0.5
给水管(管径大于500mm)        1.5        0.5
高压油管、天然气管        10.0        0.5
热力、排水管        1.0        0.5
燃气管(压力小于300kPa)        1.0        0.5
燃气管(压力 300kPa—1600kPa)        2.0        0.5
其他通信线路        0.5       
排水沟        0.8        0.5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0       
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 行道树)        0.75       
树木(市外大树)        2.0       
水井、坟墓        3.0.       
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       
架空杆路及拉线        1.5       
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燃气管、输油管交越时的净距不得小于0.15m。
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耸建筑,还应符合防雷要求。
3.大树指直径0.3m及以上的树木。
4.穿越埋深与光(电)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电)缆应在管线下方通过并采取保护措施。
5.最小净距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2016 4.0.5
4、架空线路与其它设施接近或交越时,间隔距离应符合下述规定。
①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6.4.8-1的规定:
表6. 4. 8-1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表
其它设施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m)        备注
消火栓        1.0        指消火栓与电杆距离
地下管、缆线        0.5 〜1.0        包括通信管、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火车铁轨        地面杆高的4/3倍        —
人行道边石        0.5        —

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       
地面杆高的4/3        以较长标高为基准。其中,对500kV-750kV输电线路不小于10m,对750对以上输电线路不小于13m。
市区树木        0.5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0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房屋建筑        2.0        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注: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与已有架空线路平行敷设时,若间距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用其他方式敷设光缆线路,并满足隔距要求。
②架空光(电)缆在各种情况下架设的高度,不应小于表6.4.8.2的规定
表6.4.8-2架空光(电)缆架设高度表
名称        与线路方向平行时        与线路方向交越时
        架设高度(而        备注        架设高度(m)        备注
市内街道        4.5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市内里弄(胡同)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轨面
公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 5        最低缆线到路面
土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路面
房屋建筑物                        0.6        .最低缆线到屋脊
                        1.5        最低缆线到房屋平顶
河流                        1.0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 桅顶
市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材枝的垂直距离
郊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其它通信导线                        0. 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 线条
③架空光(电)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4.8.3的规定:
表6.4.8.3架空光(电)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其它电气设备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01)        备注
        架空电力线路有 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路无 防雷保护设备       
10kV以下电力线        2.0        4.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5kV 至 110kV 电力线(含 110kV)        3.0        5. 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110kV 至 220RV 电力线(含 220RV)        4.0        6.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220kV 至 330kV 电力线(含 330kV)        5.0        —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30kV 至 500kV 电力线(含 500kV)        8.5        —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500kV 至 750kV 电力线(含 750kV)        12.0        —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750kV至1000kV电力线(含
1000kV)        18.0        —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注1)        0.6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电气铁道及电车滑接线(注2)        1.25       

注:1.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以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2.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装置。
3.通信线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位置,应架设在电车滑接线的上方位置。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8-2015 6.4.8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2016 4.0.6
5、杆路与电力线交越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杆路与35kV以上电力线应垂直交越,不能垂直交越时,其最小交越角度不得小于45°。
2.光(电)缆应在电力线下方通过,光(电)缆的第一层吊线与电力杆最下层电力线的间距应符合附录R表B3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
表B3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其他电气设备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j■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路有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路无防雷保护设备       
10kV以下电力线        2.0        4.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5kV至110kV电力线(含 110kV)        3.0        5.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110kV至220kV电力线(含220kV)        4.0        6.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220kV至330kV 电力线(含330kV)        5.01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30kV至500kV 电力线(含 500kV)        8.52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2        0.6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电气铁道及电车滑接线3        1.25       
注:1该数据取自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以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3特殊情况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装置。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48-2007 2.1.4
6、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等应采用钢绞线吊挂,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必须符合表7.7.47
表7.7.47墙壁光缆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线缆最低点距地面距离
名称        与线路交越时垂直净距
市区街道        5.5m
胡同(里弄)        5.0m
铁路        7.5m
公路        5.5m
土路        5.0m
注:铁路不包含高铁。
墙壁光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必须符合表7.7.4.2
表7.7.4.2墙壁光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表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电力线        200        100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线        15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燃气管        300        20
其他通信线路        150        100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YD 5206-2014 7.7.4
通信网络及设施安全强条
一、通信设备入网
1、工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必须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
——《光传送网(0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209-2014 1. 0. 4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200-2014 1.0.2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 5199-2014 1.0.5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工程设计规范》YD 5193-2014 1..0.3
——《光传送网(0T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 5208-2014 1.0.4
2、工程中所釆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 网许可证气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2015
3、工程中所釆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 构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YD 5214-2015 1.0.3
二、通信局(站)选址的环境安全
1、严禁在易燃、易爆的仓库、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区域设站。
——《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技术规范》YD 5115-2015 5. 0.7
2、局、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4. 0.3
3、局、站址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故河道、有可能塌方、滑坡、泥石流及含氨土壤的威胁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段,不利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4. 0.4
4、局站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场地高处高于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若仍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符合GB 50201《防洪标准》的要求:
1.城市已有防洪设施,并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时,可不采取防洪措施, 但应防止内涝对生产的影响。
2.城市没有设防时,通信建筑应采取防洪措施,洪水计算水位应将浪高及其他原因的壅水增高考虑在内。
3.洪水频率应按通信建筑的等级确定: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防洪标准等级为I级,重现期(年)为100年;其余的通信建筑为II级, 重现期(年)为50年。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4. 0. 5
5、局、站址选择时应符合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4.0.9
三、通信建筑安全
1、通信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其他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3. 2.2
2、局址内禁止设置公众停车场。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6.3.3
3、在地震区,通信建筑应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当条件不允许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釆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通信建筑,不应建造标准设防类(丙类)通信建筑。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2014 8. 3.2
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强条
一、安全管理
1、在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桥梁、通航的河道等特殊地段和城镇交通繁忙、人员密集处施工时必须设置有关部门规定的警示标志,必要时派专人警戒看守。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 2. 1
2、从事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2.8
3、临时搭建的员工宿舍、办公室等设施必须安全、牢固、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严禁使用易燃材料搭建临时设施。临时设施严禁靠近电力设施,与高压架空电线的水平距离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 3.1
4、严禁在有塌方、山洪、泥石流危害的地方搭建住房或搭设帐篷。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 4.7
5、在江河、湖泊及水库等水面上作业时,必须携带必要的救生用具,作业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听从统一指挥。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4. 10
6、在光(电)缆进线室、水线房、机房、无(有)人站、木工、场地、仓库、林区、草原等处施工时,严禁烟火。施工车辆进入禁火区必须加装排气管防火装置。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 6.6
7、电气设备着火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3.6.9
二、工器具和仪表
1、伸缩梯伸缩长度严禁超过其规定值。在电力线、电力设备下方或危险范围内,严禁使用金属伸缩梯。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3.9
2、配发的安全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禁用一般绳索、电线等代替安全带。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4. 1
3、在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式用电工具。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6.4
4、焊接现场必须有防火措施,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禁火区内严禁焊接、切割作业,需要焊接、切割时,必须把工件移到指定的安全区内进行。当必须在禁火区内焊接筑切割作业时,必须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办理许可证,采取可靠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7. 1
5、焊接带电的设备时必须先断电。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洗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7.5
6、使用氧气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严禁接触或靠近油脂物和其它易燃品。严禁氧气瓶的瓶阀及其附件沾附油脂;手臂或手套上沾附油污后,严禁操作氧气瓶。
2、严禁与乙烷等可燃气体的气瓶放在一起或同车运输。
3、瓶体必须安装防震圈,轻装轻卸,严禁剧烈震动和撞击;储运时,瓶阀必须戴安全帽。
4、严禁手掌满握手柄开启瓶阀,且开启速度应缓慢。开启瓶阀时,人应站在瓶体一侧且人体和面部应避开出气口及减压气的表盘。
5、严禁使用气压表指示不正常的氧气瓶。严禁氧气瓶内气体用尽。
6、氧气瓶必须直立存放和使用。
7、检查压缩气瓶有无漏气时应用浓肥皂水,严禁使用明火。
8、氧气瓶严禁靠近热源或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 2014 4.7.7
7、严禁使用汽油、煤油洗刷空气压缩机曲轴箱、滤清器或空气通路的零部件。严禁曝晒、烧烤储气罐。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8.1
8、严禁发电机的排气口直对易燃物品;严禁在发电机周围吸烟或使用明火;作业人员必须远离发电机排岀的热废气;严禁在密闭环境下使用发电机。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8.4
9、严禁用挖掘机运输器材。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8. 14
10、推土机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严禁上下人。停车或坡道上熄火时,必须将刀铲落地。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8.17
11、吊装物件时,严禁有人在吊臂下停留或走动,严禁在吊具上或被吊物上站人,严禁用人在吊装物上配重找平衡。严禁用吊车拖拉物件或车辆。严禁吊拉固定在地面或设备上的物件。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4. 8. 19
三、通信管线工程安全生产
1、在供电线路附近架空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和使用绝缘工具。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2.1
2、在高压线附近架空作业时,离开高压线最小距离必须保证:35kV以下为2.5m,35kV以上为4m。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2.5
3、光、电缆通过供电线路上方时,必须事先通知供电部门停止送电,确认停电后方可作业,在作业结束前严禁恢复送电。确不能停电时,必须采取安全架设通过措施,严禁抛掷线缆通过供电线上方。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2.6
4、当通信线与电力线接触或电力线落在地面上时,必须立即停止一切有关作业活动,保护现场;立即报告施工项目负责人和指定专业人员排除事故。事故未排除前严禁行人步入危险地带,严禁擅自恢复作业。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2.8
5、严禁在电力线路正下方(尤其是高压线路下)立杆作业。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3.7
6、更换拉线前,必须制作不低于原拉线规格程式的临时拉线。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5.3
7、若钢绞线在低压电力线之上,必须设专人用绝缘棒托住钢绞线,严禁在电力线上拖拉。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6.6
8、拆除吊线前,必须将杆路上的吊线夹板松开。拆除时,如遇角杆,操作人员必须站在电杆转向角的背面。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7.3
9、在跨越铁路、公路杆档安装光(电)缆挂钩和拆除吊线滑轮时严禁使用吊板。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 8.4
10、跨越街巷、居民区院内通道地段时,严禁使用吊线坐板方式在墙壁间的吊线上作业。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9.7
11、在桥梁侧体施工必须得到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并按指定的位置安装铁架、钢管、塑料管或光(电)缆。严禁擅自改变安装位置损伤桥体主钢筋。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11.1
12、进入地下室、地下通道、管道人孔前,必须使用专用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气体检测,确认无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并通风后方可进入。作业期间,必须保证通风良好,必须使用专用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气体监测。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14.4
13、上下人孔时必须使用梯子。严禁把梯子搭在人孔内的线缆上。严禁踩踏线缆或线缆托架。进入人孔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帽并系好安全绳。在人孔内作业时,人孔上面必须有人监护。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14.5
14、在地下室、地下通道、管道人孔作业中,若感觉呼吸困难或身体不适,或发现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呼救并迅速撤离,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恢复作业。人孔内人员无法自行撤离时,井上监护人员应使用安全绳将人员拉出,未查明原因严禁下井施救。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14.7
15、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地下室、地下通道、 管道人孔。 严禁在地下室、地下通道、管道人孔吸烟、生火取暖、点燃喷灯。在地下室、地下通道、管道人孔内作业时,使用的照明灯具及用电工具必须是防爆灯具及用电工具,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6. 14.8
16、对地下管线进行开挖验证时,严禁损坏管线。严禁使用金属杆直接钎插探测地下输电线和光缆。在地下输电线路的地面或在高压输电线下测量时,严禁使用金属标杆、塔尺。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 5201-2014 7.2.6

通信线路安全规定强条
1、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3. 0. 1-3
2、应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浆地带修建管道与通道。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3.0. 1-5
3、通信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的土壤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待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施工。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 1. 1
4、新建杆路应首选水泥电杆,木杆或撑杆应釆用注油杆或根部经防腐处理的木杆。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48-2007 3.3.1
5、电杆规格必须考虑设计安全系数K,水泥杆KN20,注油木杆KN22。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48-2007 3. 3. 2-3
6、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48-2007 3. 4. 2-5
7、人行道上易被行人碰触到的拉线应设置拉线标志。在距地面高2.0m以下的拉线部位应采用绝缘材料进行保护。绝缘材料应埋入地下200mm,包裹绝缘材料物表面应为红白色相间。
一一《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2016 6.4.6
8、挖掘沟(坑)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负责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等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工作。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 4. 1.3
通信线路安全埋深强条
1、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6.0.1的要求。 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
表6. 0.1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表
类别        人行道下        车行道下        与电车轨道交越 (从轨道底部算起)        与铁道交越
(从轨道底部算起)
水泥管、塑料管        0.7        0.8        1.0        1.5
钢管        0.5        0.6        0.8        1.2
一一《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6.0.1
2、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0.3mo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6.0.2
3、当遇到下列情况时,通信管道埋设应作相应的调整或进行特殊设计:
1.城市规划对今后道路扩建、改建后路面高程有变动时。
2.与其他地下管线交越时的间距不符合表3.0.3的规定时。
3.地下水位高度与冻土层深度对管道有影响时。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6. 0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7 14:32 , Processed in 0.52550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