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尉

注册:2017-5-192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7 17:14: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通信敢言(公众号)
芯片当今中国高端产业之“痛”。
为了解决芯片之困,几乎所有与IT产业相关的行业、企业都动员了起来,比如,小米、格力这些芯片的使用方都开始亲身上阵研究制造芯片,甚至连中国移动这样的以运营能力见长的巨头都开始躬身入局,探索芯片脱困之道。

而中芯国际这家“正宗”的芯片制造企业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人都希望它能尽快突破技术难点,带领中国芯片产业链追赶国际巨头的先进进程,从而彻底解决芯片之困,从此中国高端制造不再受困于人。
而过去几年中芯国际的表现似乎也配得上人们的期待——
中芯国际在2000年前后创立,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从创立到上市(2000-2004年)、走向盈利(2004-2012年)、开拓创新(2012-2019年)、加速追赶(2019-2025年)。中芯国际在逆境中创立,持续追赶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用20年的时间,将中国大陆与世界一流的半导体技术差距从20年以上缩短至5年以内。

目前,在国内厂商中,中芯国际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根据调研公司的数据数据,中芯国际是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业,其市场份额在中国排名第二。在技术方面,中芯国际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批量生产14纳米芯片的公司之一,目前,14nm工艺芯片的成品率已达到行业水平,此外,中芯国际还可以采用N+1工艺批量生产芯片,这与台积电的7nm非常相似。
当前中芯国际正在努力突破7nm生产工艺的技术难关,实现7nm的量产。在2020年底梁孟松发表声明,中芯国际将在三年内完成从28nm到7Nm的五代芯片开发任务,并将于2021上半年启动7nm工艺,换句话说,中芯国际将以7Nm的工艺量产芯片。
中芯国际能实现这个目标,成功攻克7nm难关吗?所有人都对此充满期待,希望中芯国际能够在芯片这个海外发达国家垄断、制霸多年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毕竟7nm芯片是当今的主流,解决了7nm,中国芯片之困几乎可以说就迎刃而解了。
而正当人们对此充满期待的时候,日前,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在财报公布后明确表示,从去年开始,中芯国际一直在困境中前行。梁孟松博士直言,理解大家对中芯国际的高度期望,但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并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目前中芯国际的主旋律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发挥自身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此言论一出,似乎给中芯国际的7nm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至于中芯国际的股价当日从最高的接近12%的涨幅回落至0.39%,甚至拖累了整个芯片板块的表现。
资本市场情绪是极度敏感的,它们的情绪未必准确反映国内芯片事业的发展,但中芯国际梁孟松作为中国芯片产业的一员大将,他如果对7nm没信心,这影响将非常大!

那应该怎么正确来解读梁孟松的发言呢?——“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并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是变相认怂?还是冷静思考、图谋大计呢?
芯片的先进程度要看芯片的制程,那今天中芯国际现在的技术到了哪一步呢?其对市场的主要贡献有在哪里呢?
我们尝试以技术节点分类来说明这个问题——
目前中芯国际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还是55/65纳米和0.15/0.18微米这两个主流的进程,二者之和占总营收超半数(其中55/65纳米占29.9%排名第一,0.15/0.18微米占28.4%排名第二)。
不过,更为先进的FinFET/28纳米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14.5%,更重要的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较一季度提升一倍多。这证明28nm工艺对中芯国际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而且市场上对此的需求仍然旺盛!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背靠的是中国这个超级市场,由于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封锁,这间接相当于帮了中芯国际一把,把它的竞争对手都拒之门外,台积电不能为华为等企业代工了,只能依靠中芯国际,这是中芯国际难得的发展机遇!
那从技术层面,中芯国际的技术与世界顶流的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巨头相比如何呢?
目前世界芯片行业已被台积电一手带进了5纳米时代,甚至台积电方面表现,2022年极有可能实现3纳米芯片的量产。这就是世界最尖端的芯片工艺的水平。不过在这个塔尖上只有两家企业,一个是台积电,一个是三星。其他的都仍停留在7nm之外。
按技术水平看,中芯国际处于第二阵营,甚至还是第二阵营比较靠后的位置。但如果结合中芯国际的起步时间和技术积累来看,中芯国际的发展已经是非常迅猛了,能够跻身第二阵营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当前对中芯国际来说,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争取发展的时间,比如,攻克7nm肯定不是中芯国际一家闭门造车能完成的,肯定需要外部的助力,甚至这些助力还可能要来自于那些随时被封锁的市场,所以,在这个阶段,冷静相比狂热更重要!

再以收入类型来看看,中芯国际当前的盈利点在哪,又该往哪个方向发力?
据公告,中芯国际主要盈利来源为晶圆,2021年二季度晶圆业务占营收比例为91.7%,而晶圆从应用类型分类看,营收主要来自于智能手机,占比为31.6%。从产能来说,公司目前已满负荷运转,今年公司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为98.4%,二季度为100.4%。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二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的FinFET工艺已经达产,每月1.5万片,客户多样化,不同的产品平台都导入了。(这部分)产能处于紧俏状态,客户不断进来。”
事实上,如果从先图生存、后谋发展的角度,中芯国际依靠当前的28nm、14nm的技术,已经具备了生存的能力,7nm甚至包括后面的5nm是“谋发展”的重点,既然是谋发展,肯定是要求稳,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奠定后面发展的根基。

当前中芯国际业绩超预期,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的风险和面对的困难仍然保持头脑清醒,踏实认真的带领公司前行,不狂热不激进,就凭这一点,中芯国际的未来值得期待!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0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22 03:38 , Processed in 0.2581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