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DH技术概述 SDH全称叫做同步数字传输体制,是在PDH传输体制的基础上,改变了复用方式、统一了数字信号的帧格式以及接口码型、传输速率等级而形成的,可以向下兼容PDH技术体系。 最基本的模块是STM-1,四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了STM-4。SDH采用块状帧结构用来承载信息,每帧是有纵向的9行和横向的70×N个列字节所组成的,每个字节含有8bit。 SDH进行业务信号的传送时要进入SDH帧的各种业务信号都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这三个步骤。 将各种支路信号适配装入相应得虚容器VC的过程称为映射;指明低阶VC/高阶VC帧在TU/AU帧中的起始位置。 将多个支路单元(TU-12和TU-3)适配到高阶VC-4或把多个管理单元适配进同步传送模式(STM-N)的过程叫复用。 SDH技术在传输系统方面具有国际认可的统一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与光路接口,能够实现网管系统的互通,因此具有良好的横向兼容性,它不仅能够在技术上实现与现有的PDH完全兼容,还能够承载和兼容各种新的业务信号。 由于SDH的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使得它所能组成的网络相当灵活,这样不仅能增强网络监控力度,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和实现自动化配置功能,还能够优化网络性能,同时也使得网络运行更灵活、安全、可靠,使网络功能更加齐全和多样化。 SDH是严格同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可靠性和稳定性,误码少,而且便于复用和调整。 从OSI模型的观点来看,SDH的划分应该属于其最底层的物理层,并未对其高层有严格的限制,这样便于在SDH上采用各种网络技术。 2. 发展历程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国贝尔通信研究院,称为光同步网络(SONET),1988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DH)”,使它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通信的技术体制,并且使其网络管理功能增强。 3. 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客户对于网络的需求主要在:大带宽,低时延等方向上,SDH技术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末期。运营商的网络中,SDH设备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但是因为其低时延,刚性管道的需求,在部分大客户专项上还有很大的占有量。
未来随着SPN,OTN设备的进一步发展,SDH设备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