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元帅

注册:2007-12-1020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3 09:45: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问:工人居然在飞机生产线里吃咖喱饭,子弹这种简单的军品,印度军方都不敢要本国产品,其他亚非拉国家平民生活连守时都做不到,怎么搞工业生产?守时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是先有工业化再有守时观念,还是先有守时观念才能建立工业化?守时观念建立起来后,军用和民用产品还要有与之匹配、被严格遵守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何做到这一点也是这么难?我国建立起国标军标都这么难,是不是可以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完成工业化难如一步登天,全世界离不开中国产品,那为何最近外资外企要撤离大陆?全世界为何只有欧美和老毛子、东亚中日韩朝建立起了适应工业生产,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人队伍?我解释世界的方法是运动论。经过数十万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人类必然具备求生本能,否则必然在漫长演化过程中被淘汰。系统运动具有耗散性,生物要维持生存必须使物质能量摄入大于等于消耗,人类在食物长期不足的环境中演化而来,获取食物要冒受伤和死亡风险,在求生本能作用下必然追求增加收益、减少能耗、降低风险。人对食物的消化消耗和个体生长发育都有时间限制,因此人类必然本能的关注事件的时间性质,例如获得食物等收益越快越好,获得收益的时间越长越好。

上述条件往往彼此冲突,无法同时达到最优,人类必须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作出最佳选择,从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例如学生侧重几小时短周期内的高收益,所以喜欢自由玩耍,而家长侧重几十年长周期内的低风险高收益,所以要求好好学习,以便走通考学这一成功率最高、风险最低的途径。总之,人类必然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低能耗、低风险、高收益的延续和改善自身及群体生存的本能,并能综合权衡各项要求,这就是人和社会运动的根本追求,可以用来解释各种事情。

工业时代之所以需要严格的时间观念,是因为工业生产需要成百上千人的密切配合,一个人延误时间会影响所有人的工作。例如8点上班,看门人晚到半小时,所有人都要被耽误半小时。一个工序停工,后续所有岗位都会因为缺乏原料而停工。除了人与人的配合,工业还包括人与机器的配合。人可以灵活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机器只能按照设计时就确定的节奏运转,人一旦误时必然无法与机器形成良好配合。

640.png
图:即便不是流水线模式,而是三、五个人配合的小作坊,师傅们也必须赶在玻璃溶液冷却凝固前塑造成想要的形状,这就是机器对人的时间限制。

传统农业不需要多人配合,一个家庭几个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协调配合几乎没有困难可言。而且农业生产对人的节奏限制宽松的很,最急的也不过是赶在下雨前完成收割,人在每一天的任意时间都可以自主安排工作节奏,不需要时刻跟随机器的节奏。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能量消耗和恢复的节奏就不同;单个人每一天的状态不同,做同样事情的节奏也会不同。例如我们每天起床时间会有略微不同,同样工作2小时后的精惫状态也不同,疲惫后需要休息多长时间才能恢复一样不同。越是要求一个人长期保持同一节奏,越是要求多个人彼此保持同一节奏,人就越是会快速疲劳,维持同样状态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为了降低能耗,在没有额外限制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改变和调整节奏。

因此在不需要人与人、人与机器密切配合的传统农业、手工业、零售业等行业,人们绝不会产生严格的时间观念,而是按照自身节奏灵活调整时间安排。例如商店应该8点开门,实际从7点30到8点30开门都有可能,并不会严重影响自身收益,也就是商店的营业额,这就是根本主导信息里面收益和能耗的平衡。

工业生产要求严格的时间观念,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密切配合,从而实现生产效能的最大化,也就是收益的最大化。而且严格要求时间节奏的只是直接承担生产工作的基层工人和职员,负责生产管理的工头、经理绝不会按照同样的时间节奏要求自己,所以他们的能耗并不高,自然愿意用工人的高能耗换取自己的高收益。

640 (1).png

图:操作冲压机的工人必须以0.1秒为单位工作,不然就会被砸掉手指。再敬业的工头、经理也只会以分钟为单位安排工作,绝不会精确到秒。

工人进厂后需要严格遵守时间和制度,但人的认识有滞后性,为了实现低能耗必然倾向于违背工作要求、减缓工作频率、增加活动自由,这是人的天性所在。要改变这一点,必须通过长期严格的生产生活要求改变人天性,在工业国家这是通过学校教育、交通规则、军训等长期潜移默化的规训实现的。农业社会没有这种长期规训,就只能在工厂内完成,需要的训练时间自然延长。

建立工业化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持续循环发展的过程,从小作坊到大作坊、从单人工位到流水线的配合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品的精密度不断提高,于是对时间观念和工作纪律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上的潜在规训不断增加,于是人的天性被不断改变,逐渐与农业社会产生明显区别。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超循环(循环的循环)过程,每一步的结果都促成自身再度发展。

正因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结果,所以落后国家总是可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持续提高自己。现在说人工智能等因素会阻止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是说他们会在国际贸易中失去廉价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无法通过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起来,但这只是预言而不是结论。

工业化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只有在它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时候才能发展起来。欧美日本能实现工业化,靠的是掠夺殖民地获得大量贵金属,社会购买力暴增产生大量需求,而工业化是产出大量商品获得盈利的核心手段。中苏工业化时无法掠夺殖民地,只能通过内部积累实现,痛苦程度就高得多。

640 (2).png
图:14世纪奥斯曼帝国崛起,切断东西方传统贸易路线,迫使欧洲人寻求从海上通往中国的航线,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狭小的地中海容易跨越,广袤的大洋则对导航技术要求很高,天文导航要求准确的星表,于是研究天体运动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同时火炮大量应用促使弹道学快速发展,这就是牛顿研究万有引力的时代背景。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大量黄金,对呢绒的需求和购买力大增,促成15世纪英国纺织业大发展,18世纪发明飞梭和珍妮纺织机,对动力设备产生巨大需求。英国城市紧靠矿区,使工匠熟悉抽水机械,促成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后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指导改进各种机器和纺织品以获得更多财富,科学才获得大发展,从个人兴趣变成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才是西方科技革命的原因,也是李约瑟问题的答案。

外资撤离是美国大战略转型,重建经济全球化体系的一部分,未来会持续几十年;这个过程必然充满了反复,会十分复杂。当前是低端的组装工作撤离我国,转移到越南等国以逃避欧美贸易限制,高端的重化工和科技产业还在向我国转移。至于美国为何重建经济全球化,可以在微信里搜索《美国2016年来社会与政治乱象的大战略转向解释》。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9 14:51 , Processed in 0.23148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