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石家庄市直单位2022年一共定向选调了61名公务员,清华北大毕业生就有25人,占到了总人数的四成。比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共招录10人,其中8人都是清北生!
按理说市直公务员的发展前景和收入并没有多优越,但是清华北大学子也愿意屈居将就。
一张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他们当中一部分入职岗位是在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公示名单显示,其中,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
深圳中学2021年新入职教师名单清一色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这种国内顶尖院校的博士,甚至还有波士顿大学的博士后和牛津大学这种世界名校的博士。
2023年银保监会终于公布了2023年度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入围体检和考察环节的人员名单,名单显示清华大学入职监管组,北京大学入职分局。
清华北大正在选择低配的人生
其实要说智商和职业规划能力,清华北大一定是吊打我们普通人,但是清华北大选择低配的人生背后肯定有其合理原因。
首先,如果不选择低配的人生,选择高配的人生会难以生存。比如不选择收入高的街道办而选择收入普通的部委,这样在一年收入只有十几万的情况下,活成了最低端的人,所以选择40万的街道办让自己的人生稍微体面点。
其次,城市间流动通过学历已经难以实现。这些回到杭州的,去基层街道办的一定是回到本地的,本地人在本地工作还可以。现在各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压力很大,单单靠学历是不可能在一个城市生存的,如果拼尽家底最终只能勉强在一个城市活着,对于大部分90后、00后大学生是不可以接受的。
最后,大城市留下来的机会很难,回到家乡也更难。当清华北大开始卷向基层,当985,211不再痴迷于大城市漂泊,对于本来准备在家乡就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形成很大的挤压,这时候早点定下来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显得更加珍贵和格外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