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mA1UdaeAjk9zFNWd20O6RA
“交300M的钱,用5M的网;打108次投诉,不如一场官司”——内蒙古赤峰市一起普通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撕开了通信巨头霸权的遮羞布。
一、普通人的维权修罗场:投诉上百次,巨头只甩“霸王条款”
原告是赤峰市松山区一名无业居民,每月乖乖缴纳宽带费,换来的却是“莫须有”的限流:2024年6月,中国移动赤峰、松山分公司突然将其网速从“下行300Mbps、上行60Mbps”砍到“下行100Mbps、上行5Mbps”,理由竟是“网络流量异常,涉嫌CDN业务”。 更窒息的是维权过程:打10086投诉108次,拨通12345,甚至求到工信部、通管局——所有渠道都成了“泥牛入海”。直到巨头终于“搭理”用户,却甩出更荒谬的条件:要么提供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有的CDN证书,要么签不平等条约,否则别想解封!
这哪里是服务?分明是“霸权式霸凌”:先不问青红皂白砍你网速,再拿“专业门槛”当枷锁,逼着用户在“屈辱”和“断网”间二选一。普通用户的网络权益,就这样被巨头踩在脚下碾轧。
二、巨头的傲慢:不举证就定罪,抓包窥探隐私成“常规操作”
法庭上,中国移动的辩解堪称“魔幻”:既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原告从事CDN业务,又理直气壮地宣称“限流合规”。更刺眼的是其“抓包统计数据”的操作——作为网络服务商,竟私自抓取用户数据,美其名曰“监测异常”,实则把用户隐私当“砧板鱼肉”。
这背后,是垄断巨头的权力膨胀:凭借市场支配地位,中国移动把“有罪推定”的剧本演到极致——不需要证据,不需要协商,只要“怀疑”,就能随意限流、侵犯隐私、污蔑诽谤。普通用户的网络空间,俨然成了巨头的“私人领地”,想怎么查、怎么限,全凭心情。
三、判决撕开的真相:“1元索赔”背后,是普通人向霸权说“不”的孤勇
赤峰松山区法院的判决,给这场荒诞剧画上了“半赢”的句号: • ✅ 支持恢复网速+删除抓包数据:法院明确,被告无充足证据证明原告违法,限流行为违反合同约定; • ❌ 驳回“精神赔偿”和“未来承诺”:原告拿不出“经济损失”的铁证,“未发生的侵权”也难以预判。
但真正震撼的,是原告“索赔1元”的姿态——这不是为钱,是为被碾碎的尊严而战。面对巨头的霸凌,一个普通人宁愿付出时间、精力打官司,也要让“随意拿捏”的霸权付出代价。这种孤勇,比“胜诉”本身更具意义:当所有人都习惯沉默,总得有人站出来,让巨头知道“用户不是韭菜”。
四、警惕!“限速霸权”背后,是垄断对公平的绞杀
这起案件,绝不是个例。多少用户默默忍受“暗箱限速”“隐性降速”?多少巨头拿着“技术监测”当遮羞布,把“市场支配地位”变成“为所欲为的尚方宝剑”?
更值得深思的是:若不是原告较真打官司,中国移动会主动认错吗?从“108次投诉无视”到“法庭上举证不能”,巨头的傲慢背后,是对普通用户维权成本的精准算计——维权太苦、太难,多数人只能忍气吞声。
这场胜诉,给所有被垄断压迫的消费者提了一口气,但更该刺痛监管者的神经:
• 当巨头把“无证据限流”变成常规操作,如何用更刚性的监管破除“霸权逻辑”? • 当抓包、窥探隐私成了“行业潜规则”,如何给用户的网络空间装上“防盗门”? • 当“1元索赔”成了对抗霸权的孤注一掷,如何让维权不再是普通人的“生死战”?
中国移动败诉了,我相信还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千千万万的网民们进行着弱小的反抗,但法律会给弱小者以公道。
运营商们的“限速霸权”的幽灵并未消散。唯有让监管的手术刀更锋利,让巨头的每一次“臆测定罪”都付出惨痛代价,才能真正守护普通人的网络尊严——毕竟,网络公平不该是“打赢官司才配拥有”的奢侈品,而该是每个用户花钱就能稳稳握住的权利。 (文中案件均基于公开判决书,姓名等信息已隐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