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4-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8 11:4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日,外媒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淘汰赛”。根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在中国市场活跃的129家新能源车企中,预计到2030年,只有15家能够实现财务可持续,其余大部分品牌将面临倒闭、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的命运。
        
2018 年,中国有超过 500 家企业计划研发或生产新能源汽车,其中多数未能落地便迅速夭折。截至 2024 年,仍有 129 家企业在华销售新能源汽车。

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预测,到 2030 年,这 129 家企业中仅 15 家能保持财务健康。尽管该公司未指明具体品牌,但这 15 家企业可能占据中国电动汽车及插电混动市场约 75% 的份额,其中部分已实现全年盈利。


艾睿铂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史蒂芬・戴尔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可能为保护就业和地方经济,对非盈利企业提供扶持,因此未来五年行业整合速度可能放缓。


“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 戴尔表示,“这里正上演残酷的价格战,新势力不断刷新创新速度。这种环境推动了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化,但也让许多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盈利。”


今年 3 月的数据显示,中国仅有 3 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实现盈利,分别是比亚迪、理想汽车和赛力斯集团(旗下包含赛力斯、AITO、蓝电等品牌)。极氪、小鹏、零跑等企业正逐步接近盈利线。


随着智能化、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和持续研发投入的企业难以维持竞争力。


谁能活下来?三大关键因素决定生死

AlixPartners指出,未来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能力:


1、技术领先与研发能力


比如比亚迪在电池、电驱、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实现自研自产,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蔚来通过换电技术和高端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规模化与成本控制能力


头部企业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年销量已突破百万辆,具备规模效应,能有效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


3、政府支持与资源整合能力


地方政府往往会扶持本地车企以保障就业和税收,但资源终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弱势品牌将逐步被边缘化。

未来格局:15家品牌瓜分75%市场

根据预测,到2030年,这15家幸存品牌将占据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约75%的份额,每家企业年均销量需达到100万辆以上才能维持盈利。


目前被认为具备生存潜力的企业包括:


  • 比亚迪(BYD):全球销量第一,垂直整合能力极强;

  • 理想汽车(Li Auto):增程技术路线独特,盈利能力强;

  • 蔚来(NIO):换电模式领先,品牌定位高端;

  • 小鹏汽车(XPeng):智能化技术突出;

  • 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转型代表:具备制造基础和渠道优势;

  • 宁德时代(CATL):虽为电池企业,但通过合资方式深度绑定整车厂,具备强大话语权

    洗牌后,头部企业将主导市场,二三线品牌将加速消失,幸存企业将更有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东南亚等地,资源集中后,头部企业将加大在固态电池、L4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投入。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从“百花齐放”走向“强者通吃”。未来五年,行业将经历残酷洗牌,只有具备技术、规模和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才能活下来。对消费者而言,品牌选择将更少,但产品力和服务质量有望提升;对投资者来说,押注头部企业或许是更稳妥的策略。


    数据来源:AlixPartners、Reuters、SCMP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9 00:38 , Processed in 0.1726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