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类标准:测试超过了预定时间,则停止测试。 • 第二类标准:执行了所有的测试用例,但并没有发现故障,则停止测试。 • 第三类标准:使用特定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案作为判断测试停止的基础。 • 第四类标准:正面指出停止测试的具体要求,即停止测试的标准可定义为查出某一预订数目的故障。 • 第五类标准:根据单位时间内查出故障的数量决定是否停止测试。 单元测试退出标准 1)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 核心代码100% 经过Code Review 3) 单元测试功能覆盖率达到100% 4) 单元测试代码行覆盖率不低于80% 5) 所有发现缺陷至少60%都纳入缺陷追踪系统且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6) 不存在A、B类缺陷 7) C、D、E类缺陷允许存在 8) 按照单元测试用例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 9) 软件单元功能与设计一致 集成测试退出标准 1)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 所有源代码和可执行代码已经建立受控基线,纳入配置管理受控库,不经过审批不能随意更改 3) 按照集成构件计划及增量集成策略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 4) 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集成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5) 集成工作版本满足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要求 6) 在集成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7) A、B类BUG不能存在 8) C、D类BUG允许存在,但不能超过单元测试总BUG的50%。 9) E类BUG允许存在 系统测试退出标准 1)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 按照系统测试计划完成了系统测试 3) 系统测试的功能覆盖率达100% 4) 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5) 在系统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并且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6) 系统测试后不存在A、B、C类缺陷 7) D类缺陷允许存在,不超过总缺陷的5% 8) E类缺陷允许存在,不超过总缺陷的10% 注:这只是一套比较理想化的退出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尤其是测试覆盖率和缺陷解决率不可能是100%。现在的军方标准是达到99%。对于通用软件来说就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