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校

注册:2007-10-29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14 15:12: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I大潮奔涌,真正值钱的是能驾驭它的人。岗位在重构,招人的逻辑也在重写。不是每个人都能上车,但上车的人正在被疯抢。越是智能化的时代,越需要不可替代的大脑。

如果AI已能“顶岗”,这个校招季,为什么大厂还在拼命招人?这一轮扩招,到底是在“补位”,还是在“进化”?真正被争夺的,是技能、潜力,还是对AI的“掌控力”?

战场早已铺开,标准正在改写。那些在学校被招进来的人,不是为了重复劳动,而是要操盘模型、训练系统、设定规则,成为AI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控制节点”。

AI抢跑,人不退场。

这场看似传统的校招潮,背后是一场全新的AI人才争夺战。

大厂不是缺人,是在造“新物种”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2025年的春招季,AI正在快速替代一些传统岗位,大模型一夜之间成为诸多场景中的“万能员工”,自动画图、编程、翻译、分析数据,很多人以为企业将进入“减人提效”的新常态。

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厂纷纷祭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计划。

例如,百度正通过系统化的校园引才机制,为AI时代构建战略级人才蓄水池。天眼查及公开资料显示,百度今年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由三大事业群组对接真实的大客户AI场景,并配套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与工程支持。

由此来看,校招实习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与研发的主力队员。

这只是其更大版图的一部分。未来三年,百度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与转正机制。



图:百度招聘官方公号


不难看出,百度基于人才计划和管理培训生机制,正构建一套覆盖人才识别、锤炼、转化的全链路梯队,瞄准AI技术领军人物与业务中坚力量的长期培养。

尤其是,在大模型产业链条延伸与协作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百度的目标并非填补缺口式用人,而是通过协同式培养,建立AI原生人才主导业务进化的新范式。

腾讯同样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校招计划,将在三年内新增28000个校招实习岗位,2025年将迎来10000名校招实习生,其中技术类占比高达六成。



图:腾讯招聘官方公号


这轮春招覆盖70多个岗位细分方向,大模型、算法、云计算等。同时,腾讯还推出“青云计划”等专项培养机制,为入选人才提供学术资源、全球课程与核心项目锻炼,打通从入职到领军的成长通道。

此外,阿里、美团、京东等也纷纷祭出校招计划,意在集聚更多AI原生人才,为智能生态加速落地提供人力引擎。

表面看,这是逆周期的扩张动作。但如果将它们放进AI大潮下的组织演化背景中观察,实质上,大厂正在集体打造一种新型组织结构。不是扩大人力,而是升级智能协作体,招的也不再是“打工人”,而是一种与AI共生的“新物种”。

传统组织以流程分工、岗位定义、标准化执行为基准,而大模型时代的组织像是全新协调机制。“打工人”不再是孤立的执行者,而是AI的操作者、调教者、验证者、驱动者。他们是AI的“接口”,是模型学习的反馈者,是业务场景与智能系统之间的“桥梁”。

这种“新物种”不只存在于研发部门,更快速渗透到产品、设计、运营、内容等非技术领域。

这意味着,人才开始被重新定义。

大厂在“补人手”的表象之下,是不是在重塑整个组织结构,围绕AI能力打造人机协作单元?

他们不是来工作的,是来调教AI的

在AI大模型的产业路径上,“人”与“机”的协同正在重构企业的组织逻辑,也刷新了人才的定义标准和需求规模。

中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就表示,“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的在校生大概是4万多人,和整个人工智能领域500万的人才缺口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



图源:央视财经公号


而深入分析大厂招聘AI人才的深层目的,或许在于招聘的人才不是来工作的,是来调教AI的。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不是专业是否对口,而是能否与AI协作,是否有能力理解AI、调教AI、修正AI,最终将其嵌入真实业务中形成复利。

也正因如此,大厂对年轻人才的渴求正在升温。他们更愿意接纳“未经格式化”的“潜力股”,未必有多强的从业经验,但对技术敏感、跨界能力强、学习速度快、没有路径依赖。

像今年3月,百度已面向在校学生开放3000多个暑期实习岗位,其中87%与AI相关,覆盖大模型、机器学习、无人驾驶等核心技术方向,体现了其对前沿技术场景的全面开放姿态。



图源:百度招聘官网


这正是AI浪潮真正带来的变化,不是让人下岗,而是让组织升维;不是让人才消失,而是催生出全新的人机“结合体”,从知识工作者转向人工智能协作者。

大厂要的这些校招生,不是从边缘走向核心,而是一上场就站在了AI系统的训练台上。他们不是在配合AI工作,而是在训练AI工作,是用一代人的心智模式去调教一整代机器的决策逻辑。

岗位的存在,亦不再服务于人力完成KPI,而是在打造AI理解世界、服务行业的认知路径,让他们成为新工业时代的AI人才“原住民”。

这一轮大厂校招,不再是让人才被动融入旧框架的螺丝钉,而是作为原生AI协作者被纳入底层重构之中。当他们调教AI的同时,也在被AI反向塑造。像认知习惯、工作方式、表达逻辑、协同节奏,以AI友好型标准迭代。

在这个全新的职场剧本里,谁能“带飞”AI,谁就能打破一切资历框架。学历不再是唯一通关密码,资历也不仅仅是实力的代名词。你能否读懂模型的“话外音”、调校它的“思维路径”,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

AI的边界,不在算力、不在模型,而在人类所独有的“心智”。它无法真正理解情绪的重量、语境的微妙,也捕捉不到人与人之间那些没说出口的默契。

比如,一句“你早点回去吧”,AI会按字面翻译,但人类能分辨出,这句话可能包含体贴、催促,甚至不满;再比如,面对一个沉默不语的团队成员,AI只能记录为“无数据输入”,但人却能从眼神、姿态、氛围中判断出对方是否正经历压力或犹豫。

人类的“心智”是一种隐形的超能力,能在沉默中感知氛围,在复杂中做出平衡,在模糊地带看到线索,哪怕对方什么都没说。正是这种能力,让人类在AI面前,依然不可替代。

在AI系统的每一次构建与部署中,技术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要靠人来“定性”。价值观、同理心、伦理边界,才是决定AI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真正“方向盘”。

AI能跑得快,但只有人,才知道往哪儿去。

AI越强,人越贵

别看中国大厂校招搞得声势浩大,像是“撒网捕鱼”。其实,这是一场“挑驯兽师”的竞赛。AI这头猛兽,谁能驯服它、驾驭它,谁就是下一个黄金中枢。而这场关于AI原生人才的全球争夺战,早已不分东西、不讲边界。

在硅谷,玩法更直接,谁出价高,谁就赢下这场战斗。OpenAI、谷歌、xAI不再讲“发展空间”,他们直接讲“支票”。讲到什么程度?一个顶尖AI工程师的年薪,据传可达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级。

为了不让关键技术大脑被挖走,OpenAI开出超额留任奖金、加速兑现股权;谷歌DeepMind甚至打包了一整套合伙人待遇,缩短股权归属期、加入即时激励机制,活脱脱就是一场AI人才争夺战。

在国内,在大模型人才争夺战中,BAT等大厂间的竞争也从技术层面蔓延至人才的金字塔“塔尖”对决。

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例如,字节跳动通过Top Seed等专项计划,加码吸引高潜年轻人才,开出远超市场均值的实习薪酬,并搭配顶级导师资源与充足算力支持,构建起一套系统的人才招引与培养机制。



图:字节跳动官方公号


而DeepSeek则依托年轻化、高密度的组织结构与极致开放的资源调配逻辑,持续吸引具备潜力的硕博人才加入。

为什么贵?因为这些人不是在“用AI”,而是在“定义AI”。他们是能让模型突破边界的极少数,是能左右AI走向的“操作系统”,是新一轮技术飞跃的“控制芯片”。

传统的职级、学历、资历,在这些人身上统统失效。

就像赛车比赛,你只看谁能跑得快,没人关心他在哪学的开车。

这场人才通胀还在“下沉”。

硅谷公司开始引入体育界那套“球探逻辑”,用AI算法扫描在读博士的代码仓库、论文成果、GitHub活跃度,提前下注,提前签约,仿佛在押宝未来的“AI梅西”。

中国大厂的“万人校招”看似走的是规模路线,实则是在构建自己的“人才池”,用密集的人才实践,快速挑选出能与AI高效对话、协同进化的核心人群。表面是招实习生,本质是在招“操盘手”。

所以,当你看到一边是硅谷天价挖角,一边是中国大厂放量扩招,不妨换个角度看,这是同一场牌局的两种下注方式。

AI成了操作系统,而那些能调AI、训AI、管AI的人,就是新时代最贵的算力中介。

AI越强,人越贵。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未来,真正稀缺资源,将不再是职位名额,而是能否站在AI洪流上,成为系统中关键的变量。

硅谷的天价争夺战看似遥远,实则深刻影响着国内大厂的校招逻辑,当顶尖人才的边际价值突破千万美元,大厂更早介入,通过规模化校招筛出潜在超级个体,成为性价比更高的押注。

写在最后

AI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真正被替换的,往往不是岗位,而是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未来的竞争,不是人与AI的对抗,而是AI“原住民”之间的比拼。当一个组织引入数万个年轻人,并让他们站在AI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应用生态的起跑线上,不是为了填补人力空缺,而是下注于全新能力,如何在技术飞轮转动之中,把人留在环内。

真正的大厂,从不只是造技术,而是以人“再造AI”。


来源:36kr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4 21:56 , Processed in 0.21916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