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多年前,中国电信准备搞CT-ITSP的时候,找IBM做过咨询,当时在省份调研,各类系统林立,本地网级系统数超过300个,省级(非省集中)系统数超过100个,为了应对混乱局面,提出横向整合,纵向集中,推动省集中BSS/OSS系统建设,聚合小小零零散散的系统。
差不多花了十来年时间,全国各地的省集中BSS/OSS系统建设完毕,大量的小厂商消亡。
随着管理体系的逐步成熟,全国性业务快速推出的诉求(与苹果公司签约iphone,快速推出合约套餐是典型)愈加强烈,加上互联网公司天生的全集中,以及银行集中化范例的影响,运营商开始琢磨全国集中化。
电信、联通、移动都在为此琢磨,只是联通走得更坚决。其公众市场、政企市场的支撑系统,在半信半疑之间,在嘲讽挑战的氛围下,加上阿里的技术助力,最终还是完成了全国集中,即便个别省份还残留一些小外挂。
电信和移动则走的是集团-省两级模式,集团级系统位居中枢,居间调度,整合分析,省级系统完成一线生产。
联通的集中化,因为走得坚决,率先创立集中化标杆。这个标杆是被国资委肯定过的,被列为央企信息化标杆案例,成为央企数字化转型的代表。那些年,联通集中化IT系统拿了不少国内国际奖项。
不过电信和移动似乎也没将其太放在心上,毕竟IT系统的集中化,并没有对业务发展带来多少助力,三兄弟间的业务规模排位,联通一直处于小弟,差距似乎还不逐渐拉大。
所以即便几任电信或移动的领导,在过程中,都发起过IT系统全国集中化的推动,一度还热火朝天,但最终都不了了之。而集中化的变种,包括区域集中、或者基线版本,结局基本都属于泡沫过去,一地鸡毛。
联通虽然是小弟,但联通的领导却特别被赏识,经常被提拔至电信或移动当一把手。
话说回来,联通的创新敢为意识确实可圈可点。
何飙从联通到了移动,需要将联通IT集中化的得意之作复制到移动。
刘桂清虽然在电信已呆了8年多,但早年成长于联通,与何飙同为湖南老乡,必然沟通密切。不知道是否是受何飙触动,电信也开始将IT集中化再次推上台面。
一时间,朝野震动,江湖议论纷纷。
这次搞IT集中化,结局如何?是否会像之前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 还是被强硬坚定执行,运营商IT局面被推入集中化时代?
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点是有利的:
过去多年的业务高歌猛进已经偃旗息鼓,个人市场、家庭市场的用户规模触碰天花板,即便是第二增长曲线的政企市场、云业务也颇显颓势。
当一个市场的后续发展空间不再庞大时,上级对业绩考核的要求或许降低,并带来压力某种程度的释放,互相之间竞争往死里怼的场面就会少很多。
业务竞争放缓,给到IT系统的需求就没那么多了,需求实现的时间也就没那么急了。于是原来集中化IT系统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因为集中的瓶颈,导致业务需求支撑响应慢,在联通集中化历程中一度非常突出)已不再是问题,至少不是首要问题。
制约业务发展的首要问题,影响度被压低后,少掉几分业务发展不力的干扰因素,集中化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几分。
而集中化带来的好处,例如:拉齐能力,减少重复建设,业务快速加载,统一管理,数据上收透明等等,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被做好,价值效果被放大。
当然这是理想局面,现在远还没到群体躺平的程度,无论竞争激烈与否,省份乃至地市总会有一些愿意折腾的管理者,追求业绩,建立功绩,而这自然少不了IT系统来支撑,否则就是一通盲打。
而如果IT系统在集团,提需求,排期,开发测试,上线,流程长到提需求者要放弃的地步。
这看上去,冲突的矛盾和之前一样,并没有被解。
但实际上还是有变化的,范围和程度都和之前有了不同。
相对能标准化的,或者这么多年花了很大力气建设的,对业务支撑力度已经基本到位的,比如业务受理、比如计费账务,不会为此太过折腾,集中就集中吧。尤其是如果业务层面集团能大力推动产品套餐的收敛和简约,会更加有助于IT的集中。 没那么标准化,能被想出很多花样的,在营销侧,在客户维系侧,不同的人可以很多不同的手段。想要集中,受干扰的可能性大。
抓大放小,抓核心放周边。
核心系统集中,核心能力集中,然后再开放出来,基于统一的开放平台(低代码、智能体),快速开发小快灵的应用,即时应对市场变化。
有收有放,核心系统收,统一管理,大幅降低成本,而周边外挂开口子,匹配灵活性,用小投入满足创新述求。 如此,再加上如果关键核心人物能稳定,集中化成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集中化即便成了,但如果仅仅是用传统方式、传统架构,将分散的系统整合成集中化系统,那就太为可惜。后续难免为了升级又伤筋动骨的折腾。
毕竟,在大模型AI技术极速演化的时代,产品的交互、系统的架构、研发的范式等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有效地结合起来,做一举多得的事。
钟楼漫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