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可以绘制你的思维活动图谱,甚至预测你的决定。但有一个谜团至今困扰着神经科学、哲学、乃至物理学:为什么你会“意识到”这一切?这就是所谓的“意识难题”(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主观体验是如何从物质中产生的?对一些科学家来说,答案或许藏在量子计算机里。如果能将人脑与量子系统连接,他们能否学到一些关于心智运作的秘密?甚至可以测试,那种难以捉摸的意识力量,是否有量子上的根源?量子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是量子位,它们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并能瞬间相互影响——这些奇异特性让一些研究者产生了疑问:量子力学的怪异,能否解释意识的怪异?于是,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初创公司Nirvanic出场了。他们正在研发能让大脑信号与量子系统互动的装置,目标是测试意识是否可能源自量子过程。如果成功,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它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先是揭开意识的隐秘王座,再是模糊生物大脑与机器觉知之间的界线。“在量子意识这个领域,很多人都在研究大脑……但我完全没走这条路。”Nirvanic的首席执行官、苏珊·娜盖尔伯特(Suzanne Gildert)博士说。她并不专注于神经元或脑组织,而是利用软件和量子算法来模拟意识。她为机器人编写程序,让它们把感官数据传送到量子计算机,由量子计算机返回一个结果来指导它们的下一步动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感知、量子处理与行为之间实时循环的反馈系统。
盖尔伯特从小是个“硬核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获得了量子计算博士学位后,正值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刚刚兴起,她便转向了这一领域。多年来,她一直认为只要算法足够聪明,意识就会自然涌现。但她说:“我渐渐意识到,我根本没有看到任何生命的火花……唯一一次让我觉得机器人像有意识的时刻,是当背后有人在操控它的时候。”这时,她的量子背景重新浮现。“我想起曾读过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的《皇帝新脑》(The Emperor’s New Mind),当时就想,也许量子意识这回事真的有点道理。”书中,数学物理学家彭罗斯提出,心智不仅仅是台计算机,它可能依赖于无法预测的量子效应。后来,他与麻醉科医师史都华·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一起提出,意识或许源自大脑微管中的量子坍缩——在这个过程中,模糊的概率会转化为清晰的觉知,这一理论被称为“协调客观还原”(Orchestrated Objective Reduction,简称 Orch-OR)。如今,盖尔伯特想要验证这些想法——不是在哲学上,而是在实验证据上。她的目标并不是直接测量意识(她称之为“不可触及”),而是观察它可能留下的决策轨迹。她认为,如果量子机制真的能催生意识,这将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从我们称之为意识的这种难以捉摸的主观觉知,到一只蚊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