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9-7-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13 21:47: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网运维:在技术深耕与责任坚守中践行初心
核心网作为通信网络的 神经中枢,承载着语音通话、数据传输、业务调度等关键功能,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千万用户的通信体验。从事核心网运维工作五年,我从最初面对告警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从容应对复杂故障,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更需要严谨的运维思维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积累的几点心得。
技术:从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核心网技术涉及 IMSIP 多媒体子系统)、EPC(演进分组核心网)、5GC5G 核心网)等多个架构,协议栈复杂、网元关联紧密,任何一个参数配置错误或链路中断都可能引发全网级故障。刚入行时,我以为熟记操作手册、按流程执行指令就能胜任工作,直到一次突发故障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深夜,某地区突发 VoLTE(高清语音)通话中断告警,监控平台显示 IMS 核心网的 P-CSCF(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注册成功率骤降至 0。按照常规排查步骤,我检查了网元状态、链路连通性和配置参数,均未发现异常。随着时间推移,用户投诉量持续攀升,我才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更底层的协议交互上。在资深同事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抓包分析发现,由于近期网络扩容时新增的 SBC(会话边界控制器)与 P-CSCF 之间的 SIP(会话初始协议)超时参数不匹配,导致终端注册请求被频繁丢弃。最终,通过调整 SBC 的超时阈值,故障在 40 分钟后得以解决。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核心网运维不能止步于 按图索骥,必须深入理解技术原理。此后,我系统学习了 3GPP 协议规范,梳理了不同网元间的接口关系(如 5GC 中的 N1/N2/N4 接口),甚至利用模拟器搭建了小型测试环境,模拟各种异常场景进行演练。例如,针对 5G 核心网的切片功能,我通过修改 SMF(会话管理功能)的 QoS(服务质量)参数,测试不同切片在带宽拥塞时的业务优先级表现,从而在实际运维中能快速定位切片隔离失效的问题。
技术迭代是核心网运维的另一大挑战。从 4G EPC 5G 5GC,网络架构从 烟囱式走向 服务化架构(SA,网元功能从专用硬件向虚拟化、云化迁移。为跟上技术步伐,我坚持参加厂家培训、行业峰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Kubernetes 容器编排、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新技术。去年,公司部署基于云原生的 5GC 网元时,我提前研究了 VNF(虚拟化网络功能)与 PNF(物理网络功能)的混合组网方案,在部署后出现的 VM(虚拟机)资源争抢问题中,凭借对容器调度机制的理解,提出了基于业务负载的动态资源分配策略,使网元 CPU 利用率稳定在合理区间。
运维:在 预防为主中筑牢安全防线
核心网运维的核心目标是 零中断,但这并非意味着要等到故障发生后再被动应对。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主动运维比被动抢修更重要,而构建完善的预防体系是关键。
建立全面的监控体系是主动运维的基础。我们通过部署多维度监控工具,实现了从网元状态、链路质量到业务指标的全链路覆盖。例如,针对 IMS 网络,除了监控传统的 CPU、内存等硬件指标,还重点跟踪 SIP 呼叫建立成功率、媒体流丢包率等业务指标;针对 5GC 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则实时监测 UE(用户设备)附着成功率、切换成功率等 mobility 相关指标。通过设置多级阈值告警,我们能在故障影响用户前及时介入。去年,监控系统发现某省的 5GC AMF 网元对特定型号终端的附着成功率连续 3 小时下降 5%,虽然未达到严重告警阈值,但我们结合近期终端固件更新的信息,预判可能是终端与网元的 NAS(非接入层)消息兼容性问题,提前推送了 AMF 的参数优化补丁,避免了大规模故障发生。
定期隐患排查是预防故障的另一重要手段。核心网的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可能是长期运行后积累的日志文件占用磁盘空间,也可能是网元间的时钟同步偏差逐渐增大。我们建立了 月度专项排查 + 季度全面审计机制:月度排查聚焦近期变更的网元,重点检查配置一致性和资源占用情况;季度审计则覆盖全网,包括链路冗余性验证、容灾备份演练、安全漏洞扫描等。印象最深的是 2022 年的一次季度审计,我们发现某地市的 EPC 核心网 MME(移动性管理实体)与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之间的 Diameter 协议链路仅有单条路由,一旦中断将导致该地区 4G 用户无法入网。通过紧急部署冗余链路,我们成功规避了潜在风险。
故障处理中的 闭环思维同样不可或缺。每一次故障解决后,我们都会召开复盘会,从 根因分析、处理流程、预防措施三个维度总结经验。例如,针对某次因数据配置错误导致的业务中断,我们不仅修订了配置检查表,还开发了自动化校验工具,将人工操作的失误率降低了 80%。通过建立故障知识库,我们把典型案例转化为标准化处理流程,使团队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从最初的 60 分钟缩短至 25 分钟。
责任:在 细枝末节中守护用户体验
核心网运维的技术门槛高,但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是用户。一次暴雨导致某基站传输中断,虽然核心网侧仅显示 基站脱管告警,但我们意识到山区用户可能依赖该基站进行应急通信,立即启动备用传输链路,同时协调抢修队伍冒雨抢修,最终在 2 小时内恢复通信。事后收到用户发来的感谢信,才知道有村民通过恢复的信号联系上了被困的家人。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参数、每一次操作都承载着用户的信任。
5G 商用初期,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例:部分用户反映在高铁上使用 5G 时,视频通话频繁卡顿。通过分析信令跟踪数据,我们发现由于高铁时速快,用户在不同基站间切换时,5GC AMF 网元对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同步存在延迟。为此,我们联合厂家优化了切换算法,将上下文同步时间从 50ms 缩短至 20ms,显著改善了用户体验。这让我明白,核心网运维不能只盯着 设备正常运行,更要关注用户的实际感知。
结语
核心网运维就像在精密仪器上 绣花,既需要技术的硬度,也需要运维的温度。未来,随着 6G 技术的研发和网络智能化的推进,核心网将向 云化、智能化、绿色化演进,运维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但无论技术如何变化,以技术为基、以运维为要、以用户为本的初心不会改变。在这条路上,我将继续深耕技术、精进运维,用专业和责任守护通信网络的 生命线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09:16 , Processed in 0.2284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