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 11257
- 分贝
- 0
- 家园分
- 47450
- 在线时间:
- 27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5-8
- 帖子:
- 3547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6-3-31
- UID:
- 87346
注册:2006-3-31
|
<strong>一、固定/移动融合</strong><p><strong> FMC的产生原因</strong></p><p> <strong> 1.IP技术和WLAN/WiMAX接入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影响</strong></p><p> 传统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由于各自面对的接入方式的不同,因此,在网络建设方面有着各自的技术特点以及不同的网络发展方向。</p><p> 比如,传统PSTN运营商,延续其传统的双绞线POTS接入方式,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的是固定语音业务。随着ISDN技术的产生,固网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128Kbit/s的数据接入服务,而新的ADSL/Cable接入技术的到来,固网运营商则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接入速率。但是,无论上述哪种接入方式,固网为用户提供的都是固定方式的接入,用户缺乏普遍的移动性,只能在固定的场所和终端上使用,固网无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尤其是提供移动中的业务。</p><p> 而传统的蜂窝移动运营商,无论是采用GSM/UMTS技术,还是CDMA技术,其接入特点是具有较好的用户移动性,但是,相对于固网接入的ADSL(最高下行8Mbit/s)/Cable(最高下行38Mbit/s)的高速率、高带宽,无论是UMTS的384kbit/s,还是CDMAEV-DO的2.4Mbit/s,还是最新的HSDPA(最高14.4Mbit/s)接入技术,均无法与之匹敌,因此,尽管先天具备了较好的用户移动性,但是在接入速率上,蜂窝移动系统依然无法与固定网络竞争。</p><p> 随着Internet的产生和普及,基于IP技术的各种多媒体应用,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MSN、Skype、Email等应用如火如荼,在短短的3-4年内,Internet迅速培养了大量的用户群体。</p><p> 这种现象为固网运营商和移动网运营商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即基于IP技术的多媒体应用,将是争取用户、提高ARPU值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相对于传统TDM信令的业务实现方式,基于IP技术的业务实现方式具有方便灵活、快速通用的特点,因此,固网运营商和移动网运营商纷纷把其网络演进的方向,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基于IP技术的网络。比如,固网的下一代核心网NGN,就是基于IP协议和开放接口的软交换技术,而移动网的下一代核心网R4版本,也引入了移动软交换技术,和IP方式承载的信令和语音,在其R5的版本里,更是新引入了一个全新的IP网络—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移动用户提供IP多媒体业务。</p><p> 因此,从网络演进的大方向上看,无论是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网运营商,其下一代网络的基础和业务的实现方式,已经不谋而合。</p><p> 与此同时,随着802.11b(2.4GHz,11Mbit/s)、802.11a(5.8GHz,54Mbit/s)、802.11g(2.4GHz,54Mbit/s)WiFi技术的快速大规模商用,其高接入带宽和方便快速部署的特点,已经引起了固网/移动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尽管WiFi的覆盖范围有限(300英尺/92米),但是,用WiFi来覆盖热点地区,为用户提供无线固定接入和游牧方式接入,是性价比较好的接入手段。</p><p> 而基于802.16e的WiMax,相对于802.11系列的WiFi,则具有更好的覆盖(30英里)、更强的穿透性、更高的传输速率(75Mbit/s)、更好的电池效率等特性。同时,在原有WiFi固定和游牧方式基础上,也具备了较好的移动性,因此,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固网、移动网接入方式的较好补充。</p><p> 因此,随着IP技术和WiFi/WiMAX技术的成熟,原有固网/移动网的边界已经开始模糊,业务已经开始互相渗透,网络融合的内部条件已经成熟!</p><p> <strong>2.最终用户对业务的需求,是固定/移动融合的强大外因</strong></p><p> 随着繁多的IP多媒体应用在Internet上的出现,广大最终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PC终端访问Internet,而希望使用一个多功能的移动终端,无论移动到何处,处于何种接入方式下,Cellular移动蜂窝系统、WiFi/WiMAX覆盖、室内ADSL/Cable接入,均可使用原有的通讯业务,如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相同的IP多媒体业务,而不受接入手段的限制。此外,在业务结算方面,用户也希望运营商可以提供统一的业务计费账单,即在一张账单上包括所有业务的计费详单。</p><p> 因此,用户对业务融合的需求,不仅需要实现终端层面的融合,也需要实现业务层面的融合。对于固定、移动运营商而言,为了满足用户对业务融合的需求,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贴身服务,提高用户的忠诚度,降低转网率,提高ARPU值,就必须创造一个融合的网络环境。</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