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校

注册:2006-6-3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1 14: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style="TEXT-INDENT: 2em;">业界在2年前就叫喊着“狼来了”。2年后,狼果真离我们越来越近。</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3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毛伟对《IT时代周刊》表示,要重视IP地址耗尽的严重影响,<nobr id="clickeyekey1"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目前</nobr>整个社会对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地址耗尽问题的迫切性和产生的后果估计严重不足。国际互联网协会首席互联网技术官莱斯利·戴格勒也表示:“由于全球网站和网民数量的急速膨胀,网址资源已濒临枯竭。”<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CNNIC分析,按现有每年约2亿个IP地址的消耗速度,以及年约19%的消耗增速,全球剩余IP地址将于2012年前后耗尽。而有着“互联网之父”之称的互联网协议发明人温顿·瑟夫在去年7月访华期间谈及这一问题时更显悲观,他认为“IP地址将于2011年前消耗殆尽”。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依照中国目前的网络发展速度,分配给网民的网址资源将被提前用完,届时国内运营商不得不面临对外高价竞购网址的境地。</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日渐短缺的网址资源和全球<nobr id="clickeyekey0"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经济</nobr>对互联网的极度依赖——两者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尖锐化。在此背景下,令人不解的是,替代IPv4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却进展缓慢。<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那么,是业界没有真正意识到IPv6的价值,还是其他因素使得新一代协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危机大过“千年虫”</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看似互联网空间疆域无限,能够连接上百亿的终端,并且每分钟可增加无数的新端点。然而,“这个空间并非是无穷尽的。”技术工程师们指出,“互联网确实存在一个边界,甚至它已经开始显得有些拥挤。”</p><p style="TEXT-INDENT: 2em;">事实上,目前仅剩19%的可用网址资源,这使得现有互联网的前景更为令人忧心。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可容纳的IP地址是依据IPv4开发于上世纪80年代,它可分配的IP地址总数是有限的。美国非营利组织互联网协会协议规定的互联网地址最多约为42亿个。而其中约59.7%的网址资源为开发此技术的美国所拥有,且无法再进行重新分配。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仅占全球IPv4地址数量的4%(1.35亿个)。</p><p style="TEXT-INDENT: 2em;">互联网已超越了人们对通信网络概念的预期设想,转变为所有系统都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设施。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凌教授指出,随着3G和智能化数字家电的兴起,人们势必对网址的需求变得相当迫切,这都造成形势在进一步恶化。同时,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一问题将会制约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影响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对此,面对正在进行的3G网络建设和<nobr id="clickeyekey3"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未来</nobr>数字化家电的普及,国内专家们忧心忡忡。因为自2005年开始,IP地址短缺就主要表现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但毛伟在研究中却发现:我国产业链尚不完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性地址管理分配机制,更缺少相关的规划和投入。<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存在大量的机构使用网址倍增手段来缓解IP地址短缺危机,例如使用IP地址翻译器(NAT),即多台<nobr id="clickeyekey7"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电脑</nobr>使用同一个IP地址接入网络。但由于是隐藏的虚拟地址,这一方法也潜藏了巨大风险。如语音、视频、端到端文件共享等应用都可能因为虚拟地址的存在使网络连接变慢,甚至出现大量安全漏洞。这意味着拖延向IPv6升级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利后果。<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劳伦斯·奥兰恩显得更为担心,早在10年前他已发出过类似警告。他表示,尽管今天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但IP地址的短缺有可能使整个互联网面临枯竭。奥兰恩警告称,互联网地址短缺面临的后果远远比“千年虫”更为严重。</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IPv6商用化亟待破冰<p style="TEXT-INDENT: 2em;">显然,业界普遍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寄希望于IPv6。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认为,地址问题将是IPv6应用的真正意义所在,最缺乏地址的地方将是IPv6应用的真正地方。</p></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显然,业界普遍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寄希望于IPv6。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认为,地址问题将是IPv6应用的真正意义所在,最缺乏地址的地方将是IPv6应用的真正地方。</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目前欧美、日本等地区都已经制定并着手实施向IPv6过渡的战略规划。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军方和政府的过渡<nobr id="clickeyekey6"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计划</nobr>。据张凌教授介绍,虽然目前美国掌握着最多的IPv4地址,但它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显然超乎其他国家,在向IPv6过渡方面态度更为坚决和明确。<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反观中国,有关部门也开始形成相当的共识。据了解,日前在深圳召开的“IPv6技术终端应用高峰论坛”上,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原信产部等八部委联合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CNGI)取得重大突破,基于IPv6的高清晰多功能网络显示终端成功问世,并迈出了产业化步伐。而以康佳为首的部分中国企业也显示了它们在IPv6下一代互联网领域自主创新的实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直以来,国内相当部分专家认为,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严峻的IP地址短缺问题,地址分配和运营管理都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却仍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某些技术壁垒,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正好为中国掌握自有技术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竞争条件。</p><p style="TEXT-INDENT: 2em;">正因如此,国家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资料显示,早在1997年,有美国科技总统之称的克林顿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之时,中国紧跟国际形势,提出了发展自己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的CNGI工程。目前,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已开始进入到驻地网建设以及设备、软件的产业化阶段,而终端设备的开发是形成完整IPv6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一环。</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而在显示终端设备研发方面,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康佳开展的项目表现已经领先于产业现状。其中,康佳“基于IPv6高清晰多功能网络显示终端项目”是CNGI工程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的重点项目,其目标是研制基于IPv6的<nobr id="clickeyekey4"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家庭</nobr>通信、娱乐和教育终端。<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成功实现了在IPv6网络上的稳定运行,业务应用环节表现方面很值得关注。而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推出集IPTV、家庭网关、安全监控、VOIP于一体的IPv6网络终端设备的家电项目,显示了我国在IPv6下一代互联网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上海电信研究院院长严海宁也向本刊记者指出,在中国闪联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后,各式家电的互联互通已是必然,而每个联网的家电就必然涉及网址分配,因此,上述多功能显示终端的适时出台,将有助于推动闪联技术的商用化。“可以预想到,未来将不局限于PC、电视,只要是基于数据业务和共享通信的终端,每一台终端都会分配一个IP地址,在数字家庭、行业、高校、移动IPv6平台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将陆续展开,IPv6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会慢慢显露出来。”严海宁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人,成为除美国外的第二大互联网网民聚集地。而根据IPv6协议的部署,当前的大部分设备都面临着升级或换代,这也预示着,仅仅是中国市场向IPv6的转轨就会催生上千亿元的市场,这给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肯定的是,在IPv6未来商用化进程中,谁抢先占据终端优势,那么谁就将率先拥有产业中的话语权。</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商业模式仍需探索</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不过,目前缺少基于IPv6的创新应用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观点认为将出现全新的“纯IPv6”的应用,新的应用将具备拥有大量IP地址需求、<nobr id="clickeyekey9"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服务</nobr>质量及安全保证性更佳、支持移动和永远在线等特点;另一派则认为目前的“杀手级”应用将可以过渡到新一代网络中,像虚拟专用网(VPN)、视频点播(VOD)和组播等尚未普及的应用有可能像IPv4<nobr id="clickeyekey2"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时代</nobr>的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成为“常规”应用。<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蒋林涛指出,尽管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IPv6应用演示系统,但是,还没有一套真正意义上的IPv6商用业务系统,其大规模应用尚未出现。他认为,推动IPv6网络应用的产业群体也还未形成。目前该产业链中大多数是设备制造商(比如海尔和康佳),多种IPv6新业务的兴起还需要大量的软件企业、终端设备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的介入。</p><p style="TEXT-INDENT: 2em;">而技术方面的关键难点在于如何从IPv4向IPv6平滑演进。事实上,目前IPv6技术已经成熟,但要全面替代IPv4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为此,中科院信息办专家建议实施国家行动计划进行应对,拿出过渡路线图、时间表和解决方案,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但对于新互联网协议下网站发展的商业模式,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p><p style="TEXT-INDENT: 2em;"><clk></clk>对于IPv6的商业模式,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刘东称“已经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他透露,目前探索的道路和“应用”有关,“什么产品能够应用IPv6的特性,如大量地址,端对端,我们看到视频监控是个<nobr id="clickeyekey8"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机会</nobr>。”据刘东介绍,传统视频监控由于IPv4地址经常变动,在随时性、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而这恰好是IPv6的机会。他表示,目前已经和运营商在探索这方面的模式。而事实上,华南理工大学和康佳联合研制的IPv6终端显示器就顺应了这方面的需求。<clk></clk></p><p style="TEXT-INDENT: 2em;">刘东还指出,公共领域的服务和互联网新技术融合,必然是IPv6的机会。因为将出现新的运营商,而这个运营商既非传统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也不是网络运营商。“处于中间地位,有点类似阿里巴巴(<img src="http://cimg20.163.com/tech/2008/3/31/20080331145327d1893.png"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alt=""/><a href="http://go.tech.163.com/info/detail.jsp?id=15"><font color="#1f3a87">企业库</font></a>
                <a href="http://bbs.tech.163.com/alibaba1.html"><font color="#1f3a87">论坛</font></a><clk></clk>)或者支付宝,提供<nobr id="clickeyekey5" target="_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专业</nobr>服务,就像电子运营商+携程(<clk></clk><img src="http://cimg20.163.com/tech/2008/3/31/20080331145327d1893.png"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alt=""/><a href="http://go.tech.163.com/info/detail.jsp?id=21"><font color="#1f3a87">企业库</font></a>
                <a href="http://bbs.tech.163.com/ctrip.html"><font color="#1f3a87">论坛</font></a>)的组合模式。”</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悉,作为参加CNGI驻地网实验的地方运营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网通将借助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为奥运会组织机构专门提供基于流媒体的赛事监控、安保人员集群调度、比赛场馆无线视频监控等项服务。业内人士指出,如此大规模的IPv6应用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正是IPv6技术发展的有利契机。</p>
单选投票, 共有 6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0.00% (0)
16.67% (1)
0.00% (0)
83.33% (5)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 15:28 , Processed in 0.2396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