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06-4-20165

爱心徽章,08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9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2010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7 16:40: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印发《北京市通信管道、

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的通知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中国铁通北京公司、各通信建设施工企业、监理公司:
  为提高北京市通信管道、地下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指导通信建设、施工、监理企业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作业,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和《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工信部规〔2008〕110号)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了《北京市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北京市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
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七日

北京市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

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加强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和《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结合本市通信行业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适用于本规范。在其他有限空间从事通信设施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

  第三条 【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包括:地下通信管道、地下通道、地下沟槽、人(手)孔、地下室、废井等。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二章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第四条 【检测】
  实施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必须进行气体检查和监测,确认无易燃、有毒、有害气体并通风后方可进入。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作业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第五条 【危害评估】
  实施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第六条 【通风】
  作业单位实施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自然和强制通风,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并保证通风效果。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第七条 【作业】
  作业单位实施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作业人员若感觉呼吸困难或身体不适,应立即呼救,并迅速离开地下室或人(手)孔,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恢复作业。
  (二)作业时发现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时,人员必须迅速撤离,严禁开关电器、动用明火,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
  (三)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地下室或人(手)孔。严禁在地下室或人(手)孔吸烟和生火取暖。地下室、人(手)孔照明应采用防爆灯具。
  (四)严禁在地下室、人(手)孔内点燃喷灯。使用喷灯时应保持通风良好,并进行持续检测。
  (五)进入地下室或人(手)孔作业时,地面必须有人监护。上下人(手)孔的梯子不得撤走。
  (六)地下室、人(手)孔内有积水时,应先抽干后再作业。遇有长流水的地下室或人(手)孔,应定时抽水。在人(手)孔抽水使用发电机时,发电机排气管不得靠近人(手)孔口,应放在人(手)孔下风口方向。

  第八条 【防护设备】
  作业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第十条 【应急救援装备】
  作业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第三章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 【主要负责人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二)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三)保证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五)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二条 【作业审批】
  凡进入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

  第十三条 【危害告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第十四条 【现场监督管理】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一)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上签字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应立即终止作业;作业完成后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上签字确认并将审批表送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二)作业者职责:应接受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保持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三)监护者职责:应接受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保持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第十五条 【承包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包单位进行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生产经营单位将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第十六条 【临时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在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实施临时作业时,应严格遵照本规范要求。如缺乏必备的检测、防护条件,不得自行组织施工作业,应与有关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委托形式进行。

  第十七条 【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第十八条 【应急救援】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第十九条 【事故报告】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附则】
  本规范自2009年5月1日起试行。
附表一

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示例)
编号
 
作业单位
 
所属单位
 
设施名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内容
 
填报人员
 
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
 
进入前
检测数据
检测项目
氧含量
易燃易爆物质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
检测人员
 
检测结果
检测时间
作业开工   
年  月  日  时   
序号
主要安全措施
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签名)
作业者
作业监护人员
1
作业人员作业安全教育


2
连续测定的仪器和人员


3
测定用仪器准确可靠性


4
呼吸器、梯子、绳缆等抢救器具


5
通风排气情况


6
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检测结果


7
照明设施


8
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毒用具


9
通风设备


10
其它补充措施:


作业负责人意见:
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工作结束
确认人和结束时间
作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时   
注:该审批表是进入通信管道、地下室等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附表二
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列举
有限空间种类
有限空间名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密闭设备
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缺氧,一氧化碳(CO)中毒,挥发性有机溶剂中毒,爆炸
冷藏箱、管道
缺氧
烟道、锅炉
缺氧,一氧化碳(CO)中毒
地下有限空间
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
缺氧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矿井
缺氧,一氧化碳(CO)中毒,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爆炸
地上有限空间
储藏室、温室、冷库
缺氧
酒糟池、发酵池
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垃圾站
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粮仓
缺氧,磷化氢(PH3)中毒,粉尘爆炸
料仓
缺氧,粉尘爆炸



[ 本帖最后由 suyuan2004 于 2009-7-7 16:41 编辑 ]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6 22:13 , Processed in 0.5520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