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DMA网络运行中,区域载频差异和不同载频区域导致的硬切换,严重影响着网络覆盖质量和运行指标。伪导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不同载频之间的切换成功率,是网络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运用在城市多载频边境,和使用不同载频的相邻网络边界。
第一种情况出现是因为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的不断增加,CDMA网络建设由开始的以扩大覆盖面积为目标,转移到加强网络优化,提高信号质量上来。
在一些城市地区,一个载频的容量逐渐不够,开始增加新的载频。相邻的小区之间载频数量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多,不同的频率之间切换的问题开始显露。第二种情况是两个相邻的网络,采用不同的频点作为基础载频,导致相邻的边境区域出现不同载频。
CDMA的软切换技术在降低掉话率方面作用明显,但它仅在相同载频之间的切换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不同载频之间的切换,只能采用硬切换实现。硬切换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不同基站不同载频之间的硬切换,很容易造成掉话。伪导频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不同载频间硬切换的成功率,从而提升网络运行指标和用户使用感知度。 滁州本地网边界问题一直是影响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的提升边境平滑切换,是提升网络运行指标的重点。目前滁州和江苏省的四个地市交界,南起全椒(南京)经滁州、来安(南京)过天长(南京、扬州、淮安)北至明光(淮安、宿迁),边界总长度485KM ,其中南京为华为设备,其他三个地市为中兴设备,边界基所开通的载频数量和频点均多于我们,而我们所使用的是朗讯设备,存在不同厂家设备硬切换,传统的同频硬切换通常存在切换区域信号杂乱、乒乓切换和切换成功率低的缺点,特别是边界如果存在较多用户群,会引起较多投诉,而且滁州和江苏四个地势存在多个频点的异频切换区域。
在没有伪导频设备的情况时,手机漫游在A基站下,使用载频FA2通信。当手机逐渐远离A基站,靠近B基站,B基站却只有载频FA1提供服务。手机收到的A基站FA2的信号越来越弱,而B基站FA1信号逐渐增强,只能采用硬切换的方式进行切换,而且会产生30毫秒的中断。不同基站的异频硬切换的成功率很低,非常容易形成掉话的现象。
如果我们在B基站安装了伪导频设备,当手机处于载频FA2服务之下,从A基站移动到B基站时,手机会不断检测附近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当T_ ADD参数超过门限值时,手机会主动向A基站发送PSMM(功率强度测量)消息。A基站收到消息后,查询相邻基站的配置信息,发现B基站的FA2的导频信号实际上是伪导频信号,不具备提供业务信道的可能,但B基站的FA1可以提供服务信道。A基站向手机发送EHDM(增强型切换定向)消息,通知手机切换到载频FA1,同时将切换参数发送给手机。手机立刻先切换到A基站的载频FA1下,然后按照软切换的方式从A基站的载频FA1切换到B基站的载频FA1,从而保证的切换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边界硬切换成功率和用户感受,2010年开展苏皖省际边界采用分频待机和双向伪导频切换,为了省际边界的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能实现平滑切换,进一步提升边界用户感知度和网络运行指标,逐步对省际边界区域内的基站开设伪导频工作。整个苏皖边境则遵循双方互利的原则,对滁州边境六十多个站点进行等级筛选,共选取23处边界基站进行双向伪导频切换,其余站点采取分频待机的优化方法。 我们在对伪导频进行通常我们在进行伪导频建设和开通时,均以站点为单位进行配置,因为载频和功放配置均是三个扇区相同的。但是作为伪导频小区是不提供业务信道的,所以只具有与对方握手切换,提供平滑切换通道的功能,因此考虑同时开通三个扇区,虽然此种方法优化过程短,实施起来较为方便,但是十分浪费资源,增加载频建设和运维成本,同时也增加单个基站的能耗。因为厂家对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是按载扇进行收费的,每多一个载频或扇区就会增加建设和维护成本;另外每个小区每增加运行一个载频,功放发射功率就需要增加20W,能耗也就同时翻一番。根据前期城区二载频下切边界优化经验,和对硬切换以及伪导频原理的不断了解,决定利用精确覆盖控制、提供主小区切换握手等手段,在边境实行分扇区开设伪导频的方法,只开通主小区伪导频,如此单站点最多可节约2个小区的载频费用,减少基站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