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动配置规则... 5
1.1.
端子覆盖地名地址自动配置规则... 5
1.2.
设备覆盖地名地址自动配置规则... 5
2.
场景搭建... 6
2.1.
端子地址覆盖场景:皮线光缆成端模式... 6
2.2.
设备/端子地址覆盖场景:皮线光缆直熔模式... 7
3.
手动配置方法... 9
3.1.
界面自动配纤功能... 9
3.2.
手动配置方法... 10
1.
自动配置规则
根据地址覆盖的对象不同,分为端子地址覆盖、设备地址覆盖两种场景。
通常,端子地址覆盖适用于软光纤已经放入用户家场景,即开业务时,每根软光纤已经确定其承载用户;而设备地址覆盖适用于建设时,用户端的软光缆按顺序捆扎,在业务开通时,由装维部门直接进行冷接处理
1.1.
端子覆盖地名地址自动配置规则
配置前,建立用户级的地名地址,规范覆盖范围,建立OBD与所属光连接设备(ZHX、GF、GB、ODF、GJ、GW)的关联关系,即OBD“所属设备”属性项拾取其需关联的光连接设备(ZHX、GF、GB、ODF、GJ、GW)。CRM选址后,资源系统会根据地址与端子的关系,找到相应端子。
对于端子地址覆盖,分以下两种场景:
场景一:OBD拉远,即地址覆盖的端子有关联的空闲可用的局向光纤
根据地址覆盖的端子,查看其关联的空闲可用局向光纤,然后查看该局向光纤的对端设备关联的OBD下有无空闲可用的OBD端子,自动配置时建立一条从OBD空闲可用端子到局向光纤对端设备的空闲可用端子之间的物理连接,生成一条从OBD空端子到用户端子的子光路。
场景二:OBD放置于楼道中,即端子无关联的空闲可用的局向光纤
查看端子所属设备关联的OBD下有无空闲可用的OBD端子,自动配置时会建立或查询一条OBD空闲端子到地址覆盖端子之间的物理连接,生成一条从OBD空端子到用户端子的子光路。
1.2.
设备覆盖地名地址自动配置规则配置前,建立用户级的地名地址,规范覆盖范围,建立OBD与所属光连接设备(ZHX、GF、GB、ODF、GJ、GW)的关联关系,即OBD“所属设备”属性项拾取其需关联的光连接设备(ZHX、GF、GB、ODF、GJ、GW)。CRM选址后,资源系统会根据地址与设备的关系,找到相应设备。
对于设备地址覆盖,场景:OBD拉远,即设备有关联的空闲可用的局向光纤
查看局向光纤的对端设备关联的OBD下有无空闲可用的OBD端子,手动建立一条从OBD空闲端子到局向光纤对端设备的空闲端子的物理连接,自动配置时会生成一条从OBD空端子到用户端子的子光路。
2.
场景搭建
2.1.
端子地址覆盖场景:皮线光缆成端模式
建设要点:该建设模式下,一级OBD分光器集中在小区机房的机柜内,从机柜到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敷设的光缆纤芯一般是6/12芯,并做到充分预留,以满足后期业务扩容的需要。在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内,小区机柜过来的光缆与用户端的软光缆进行依次成端,一级分光器的主子光路要完整,二级分光器的主光路要完整。
资源系统实现方案:采用端子地名地址覆盖实现自动配纤,直接用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端子进行地址覆盖。
资源系统该场景搭建方法:OBD放置于楼道中,即端子所属的设备下挂OBD
a)
建立设备(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等)端子和地名地址的覆盖关系。
b)
建立设备(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等)和OBD的所属关系。
注意:
所有的场景中这些物理连接可以在自动配置前手动建立,也可以不建。自动配置时,若存在空闲可用的物理连接,子光路会自动占用该连接,若没有,则自动生成一条物理连接。
2.2.
设备/端子地址覆盖场景:皮线光缆直熔模式
建设要点描述:该建设模式下,一级OBD分光器放置在小区或大楼机柜内,从小区机柜到楼内机柜敷设的光缆一般是12/24芯,从楼内机柜到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的敷设的光缆纤芯数必须大于覆盖的用户数,并做到充分预留,每户必须保证有一条软光缆入户。在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内,楼内机柜过来的光缆与用户端的软光缆进行直熔对接。 1)
方案一:用户皮线光缆、楼道多媒体箱和入箱光缆等资源系统不管理,采用端子地名地址覆盖实现自动配纤,直接用楼内柜柜端子进行地址覆盖。该方案的建设方式为端子地名地址覆盖。
资源系统该场景搭建方法:OBD拉远,即地址覆盖的端子有关联的空闲可用的局向光纤
a)
新增设备(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等)
b)
建立设备(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等)端子和地名地址的覆盖关系。
c)
搭建该端子关联的局向光纤。
d)
建立局向光纤对端设备和OBD的所属关系。
2)
方案二:用户皮线光缆资源系统不管理,资源系统对楼道多媒体箱和入箱光缆进行管理,楼道多媒体箱进行虚拟成端,采用设备地名地址覆盖实现自动配纤,标准地址覆盖楼道多媒体箱。该方案的建设方式为设备地名地址覆盖,方法参考2.2皮线光缆未成端模式中的资源实现方案。
资源系统设备地址覆盖场景搭建方法:OBD拉远,即地址覆盖的设备有关联的空闲可用的局向光纤
a)
新建设备(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等)。
b)
建立设备(楼道多媒体箱或光分纤箱等)和地名地址的覆盖关系。
c)
搭建该设备关联的局向光纤
d)
建立局向光纤对端设备和OBD的所属关系。
场景搭建注意事项:
i.
主光路关联的PON口需绑定外层VLAN,且被绑定的外层VLAN下要有对应的空闲可用的内层VLAN。
ii.
配置的OBD上联光路需存在,需要根据其上联光路编码生成配置的光路的编码。
3.
手动配置方法
当自动配置条件不满足时,自动配置失败,工单会进入界面配纤环节。
3.1.
界面自动配纤功能资源配置—E8-C工单—未配中的工单,在满足场景自动配置条件后,右键选择“自动配纤”后,可再次进行自动配置。
在资源配置—E8-C工单中找到需要配置的工单,右键点击自动配纤。如下图
若仍不满足自动配置条件,系统会给出提示,可根据提示对场景进行修改,再进行自动配置。
例如下图,根据提示信息,地址无可用资源覆盖,可查看选址结果是否有覆盖的端子或设备,若没有,添加端子或设备地名地址覆盖关系即可。
若自动配置不成功,则可以直接进行手动配置,配置方面详见3.2所述。
3.2.
手动配置方法手动配置方法与普通光路配置类似,需要注意的是:
1、配置光路时,需拾取所属VLAN
2、配置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分配ONUID给光路,可在其属性信息中查看
注:OnuId实际上是子光路上联主光路的olt设备下pon口的一个逻辑值,这个逻辑值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不重复即可。每次分配都会在规则内找最大可用onuId分配。
用户配置PON承载方式配纤时,如果承载光路是子光路,并且其上联主光路已存在,程序自动分配一个onuId到这条电路上。
EPON口分配规则如下:
华为Olt设备:0-127
中兴Olt设备:1-128
烽火Olt设备:按照每块板下的PON口排序,第一个口分配1-64,第二个口分配65-128
GPON口分配规则如下:
华为OLT设备:
型号为GPBC的PON板(4PON口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为 0-63
型号为GPBD的PON板(8PON口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为 0-127
中兴OLT设备:
型号为GTTO(8PON口板) / GTTQ(4PON口板)的PON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为 1-128
烽火OLT设备:
型号为GC4B的PON板(4PON口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分别为(按PON口顺序):1-64,65-128,129-192,193-256
型号为GC8B的PON板(8pon口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分别为(按PON口顺序):1-64,65-128,129-192,193-256,257-320,321-384,385-448,449-512
说明:
1、GC4B板下的第一个PON的ONUID分配范围是1-64
第二个PON口的ONUID分配范围是65-128
第三个PON口的ONUID分配范围是129-192
第四个PON口的ONUID分配范围是193-256
2、GC8B板下的1-8号PON口的ONUID分配范围分别为:1-64,65-128,129-192,193-256,257-320,321-384,385-448,449-512
上海贝尔OLT设备:
型号为GLT4-A的PON板(4PON口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为1-64
型号为OGPT-A的PON板(8PON口板)下PON口的ONUID取值范围为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