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097|回复: 2
打印

[分享]LTE浅谈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2-3-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2 20:4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LET浅谈

目    录
1        概述        1
1.1        背景        1
1.2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        1
2        信源建设设计要求        2
2.1        频率配置        2
2.2        信源选取        2
2.3        信源配置        2
2.4        功率配置        2
2.5        RRU配置        2
2.5.1        RRU分区规划        2
2.5.2        RRU连接        2
2.6        时隙配置        3
2.7        同步信号配置要求        3
2.8        传输带宽配置要求        3
2.9        电源设计要求        4
2.9.1        BBU供电        4
2.9.2        RRU供电        6
2.10        机房设备安装        7
2.10.1        无线部分        7
2.10.2        电源部分        8
2.10.3        传输部分        8
3        分布系统建设        10
3.1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10
3.1.1        建设方式        10
3.1.2        双路分布系统天线设置要求        11
3.1.3        双路分布系统使用原则        11
3.2        天线口功率要求        11
3.3        无源器件改造        12
3.3.1        馈线使用        12
3.3.2        天线建设及改造        12
3.3.3        功分器、耦合器的改造        12
3.3.4        合路器配置        12
3.4        切换区域规划        13
3.5        系统间隔离度要求        13
3.5.1        隔离度指标        13
3.5.2        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系统(除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14
3.5.3        TD-LTE系统与中国移动其他系统(除TD-SCDMA(E频段)系统、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14
3.5.4        TD-LTE系统与TD-SCDMA(E频段)系统的隔离要求        14
3.5.5        TD-LTE系统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14
4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施工安装要求        15
4.1        总体要求        15
4.2        模拟测试要求        15
4.3        有源设备安装要求        15
4.4        GPS系统安装要求        16
4.4.1        GPS天线安装位置选择        16
4.4.2        GPS馈线安装        16
4.5        天线安装要求        17
4.6        线缆布放安装要求        17
4.7        无源器件安装要求        17
4.8        标签        18
5        站点购租要求        18
5.1        机房要求        18
5.2        电源        18
5.3        传输要求        18


概述
背景
   为指导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开展TD-LTE规模试商用网工程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工作,在集团颁布的《TD-LTE规模试商用网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特编制本实施细则。
   自发文之日起,请各个单位、部门在TD-LTE规模试商用网工程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遵照本细则的技术指标、建设及配置原则执行。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
   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室内分布系统使用双路建设方式能充分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在TD-LTE规模试商用网工程中应根据物业点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改造难度等因素,分别选择适当比例的新建、改造场景部署双路室分系统。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TD-SCDMA、WLAN和TD-LTE共用的需求,并按照相关要求促进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多系统共存时系统间隔离度应满足要求,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控制好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外泄。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小区分裂、增加载波、空分复用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
   TD-LTE室内分布系统使用E频段。与室外宏基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TD-LTE与TD-SCDMA(E频段)共存时,应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信源建设设计要求
频率配置
   E频段作为本期TD-LTE规模试商用网室内分布系统的使用频段,使用2350-2370MHz共20MHz频率。
信源选取
   室内分布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业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分布系统类型确定。
   TD-LTE规模试商用网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
信源配置
   原则上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在室内小区间异频组网时,载波带宽为10MHz。
   现阶段在设备受限情况(如单小区下辖RRU数量)不明确的情况,按照集团原则,配套改造统一配置一个小区。
功率配置
   RRU输出功率能力考虑为20W/通道(33dBm)。
   室内分布系统配套建设中,统一考虑采用双通道RRU设备。
RRU配置
RRU分区规划
   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
   对于采用双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应使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通道对应覆盖相同区域。对于采用单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可使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不同通道分别对应覆盖不同区域。规划时保证RRU通道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续空分复用技术引入,提升单路天馈线系统的容量。
RRU连接
   建设中应根据小区配置和设备Ir接口支持情况确定BBU与RRU之间的星形连接或RRU级联方式,并按照BBU与RRU之间的连接方式配置光纤资源。
   考虑到现阶段设备情况尚未明确,结合TD三期建设经验,现阶段RRU级联级数建议为3级以内,极限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级。同时,所有RRU必须跳纤至机房,在机房内实现设备间的级联。
时隙配置
   TD-LTE室内分布系统需具备时隙调整的能力,便于进行不同时隙配置或交叉时隙干扰等验证项目。
   对于与TD-SCDMA(E频段)共存的场景,需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TD-SCDMA和TD-LTE交叉时隙干扰。
同步信号配置要求
   TD-LTE系统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要求,时间同步以GPS卫星信号为主用、1588v2备用,对于安装GPS困难的基站可采用1588v2时间同步。
   对于已有GPS引入的机房,应优先考虑共用GPS天线,通过增加功分器引出GPS信号用于LTE设备的同步。
传输带宽配置要求
   按单小区O1(20MHz)核算传输带宽需求。
   为LTE基站配置的LSP的保证带宽和峰值带宽如下:
   表2.8-1 LSP属性设置表(Mb/s)
区域        项 目        室内分布站(Mbps)
主测区域        保证带宽(CIR)        120
        峰值带宽(PIR)        210
非主测区域        保证带宽(CIR)        80
        峰值带宽(PIR)        150
   
   根据不同层面PTN网络覆盖面的不同,在满足CIR带宽的基础上,在不同层面为LTE基站规划预留带宽,具体如下:
   表2.8-2 PTN系统带宽规划(Mb/s)
区域        接入层(Mbps)        汇聚层(Mbps)        核心层(Mbps)
        室内分布站        室内分布站        室内分布站
主测区域        210        180        120
非主测区域        150        120        80
   
   对于多个分区的情况,传输带宽需求按照实际各个小区使用无线带宽的总计同比例缩放。
电源设计要求
   根据集团公司设计原则,TD-LTE室内分布信源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如下:
   TD-LTE室内分布信源站无线设备功耗(含1个BBU、5个RRU)按2100W计算,传输和监控设备功耗按200W计算;各厂家设备耗电不同,其中单个BBU功耗最大值约1000W,单个RRU功耗最大值约270W。
BBU供电
   对于独立新建站点,BBU配套电源单独新建,满足TD-LTE设站需求;对于共址新建站点,优先考虑扩容改造已有电源系统的方式,满足满足TD-LTE设站需求。
独立新建TD-LTE室内分布信源站
   各站均配置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1台交流配电箱(屏)、1套-48V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以及1组100Ah/48V蓄电池)组成 。
   各站要求引入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应根据各基站的实际情况按15kW考虑。
   交流配电箱的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输入开关要求不小于63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
   各站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按如下原则配置:蓄电池后备时间≥1h(注:应结合基站重要性、市电可靠性、运维能力、机房条件等因素确定)。
   各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按300A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
   电源电缆均应采用非延燃聚氯乙稀绝缘及护套软电缆。
   对于无专用机房或机房条件受限的小型基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直流-48V电源供电。
   TD-LTE基站防雷系统、接地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W-011-2007)和《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的要求。
   无线设备厂家应在RRU电源线两端配置浪涌保护器,屏蔽电缆的金属层在进入机房前应进行防雷接地,具体方案应满足工信部工信厅科函[2008]86号《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TD-SCDMA基站防雷接地检测指导书》的规定。
   独立新建TD-LTE室内分布信源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在机房内应至少设置1块接地排。
共址新建TD-LTE室内分布信源站
   共址新建站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应能满足本次新增TD-LTE设备需求,对于原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不能满足要求的基站,应进行市电接入改造,并应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
   对于需要进行市电接入改造的基站,应改造更换为不小于4×25 mm2截面的铜芯或4×35 mm2截面的铝芯电力电缆,进线开关容量应更换为不小于63A的进线开关。
   现有设备负荷按照实测值的1.2倍计算。
   当原有室内地线排不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的接地需求时,可在机房内的适当位置增加1个地线排,并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铜芯电力电缆与原有的室内地线排并接。
   现有无线设备采用-48V电源的基站电源设备配置改造原则:
   TD-LTE设备应与现有无线设备采用同一套直流系统供电。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需求,则只需增加整流模块对原开关电源进行扩容;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不能满足需求,则采用更换开关电源的办法解决;对于现有开关电源机架总容量小于300A(不含300A)的基站,应更换为机架总容量为300A的开关电源。
   TD-LTE设备供电要求按照2路32A~63A的直流分路(开关电源为3个RRU提供1路直流分路,由RRU厂家负责进行分配和防雷)。基站开关电源的直流配电端子根据各基站的现有情况和需要进行改造。如现有直流配电端子不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的需求,或更换配电开关,或增加直流配电箱,直流配电箱的电源应从开关电源架母线排引接。
RRU供电
   RRU供电方案可分为-48V集中供电,-48V本地直流供电,~220V逆变器交流供电。工程实施中,应根据现场条件,结合RRU功耗、RRU数量、RRU与BBU安装距离、电源设备装机位置、线缆敷设难易程度等情况,确定RRU供电方案。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三种供电方式:
   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
   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就近为RRU单独配置小型-48V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信源处-48V/~220V逆变器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
   推荐采用第三种方式,其中逆变器至RRU交流配电箱的电缆应采用RVVZ 3*6mm2规格,交流配电箱至RRU电缆应采用RVVZ 3*4mm2规格,前级交流配电箱至后级交流配电箱的电缆应采用RVVZ 3*6mm2规格。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两种供电方式:
   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配置小型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
   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信源处-48V/~220V逆变器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
   推荐采用第二种方式,其中逆变器至RRU交流配电箱的电缆应采用RVVZ 3*6mm2规格,交流配电箱至RRU电缆应采用RVVZ 3*4mm2规格,前级交流配电箱至后级交流配电箱的电缆应采用RVVZ 3*6mm2规格。
   建议为TD-LTE的RRU设备建设独立的配电系统,不与现有GSM网络和TD-SCDMA系统共用配电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已建的TD-SCDMA系统的RRU若前期建设没有进行集中供电,本期建设是否同步改造,建议根据实际需求情况确认。
机房设备安装
无线部分
   机房内需要安装无线收发信设备,设备有挂墙安装和落地机架安装两种方式:
挂墙安装方式
   设备挂墙安装时,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线缆布放及维护操作且不影响机房整体美观,墙面安装面积应不小于600mm×600mm,设备下沿距地宜为1.4~1.6m。
   设备安装可以采用水平安装方式或竖直安装方式。
   设备安装时,设备上下左右应该预留不少于50mm的散热空间,前面要预留600mm的维护空间
落地机架安装方式
   TD-LTE设备的集成度较高, BBU设备高度均不超过4U,并且都可以在标准的19”机架上安装。
   BBU安装时,上下应该保留1U的空间用于设备散热。
   BBU的接地由19英寸标准机柜统一提供即可。
   如果采用与现有基站共机房建设,原有基站如果有相应的19”机架,并且有6U的空间就可以安装TD-LTE的BBU设备。


   
   如果是新建基站,则需要一个机位即可满足BBU设备的安装要求。
   TD-LTE基站设备与机房内其他设备或墙体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维护走道空间、设备散热空间,一般空间尺寸暂按下述考虑:
   基站设备前面板空:大于600mm;
   基站设备后面板空:大于100-600mm(部分厂家基站设备后面板空600mm,建议暂时不考虑)。
   要求机房至少满足其中一种安装方式。
电源部分
   交流配电屏的正面与其他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600mm,交流配电屏的背面与其他设备或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整流器的正面与其他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600mm,交流配电屏的背面与其他设备或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挂壁式交流配电箱不得安装于暖气散热片的上方或下方。
传输部分
传输安装主设备
   机房内需要安装PTN传输设备。设备有挂墙安装和落地机架安装两种方式:
挂墙安装方式
   设备挂墙安装时,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线缆布放及维护操作且不影响机房整体美观,墙面安装面积应不小于600mm×300mm,设备下沿距地宜为1.4~1.6m。
   设备安装时,设备上下左右应该预留不少于50mm的散热空间,前面要预留600mm的维护空间。
落地机架安装方式
   PTN接入层落地设备机架尺寸为600 mm ×300 mm ×2000 mm,走线架与机柜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
   机柜占地尺寸如下:
   
   机柜的安装应端正牢固,水平、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柜高度的千分之一。
   所有紧固件必须装配齐全、牢固。
   当多个机柜在机房中并排放置时,水平、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柜高度的千分之一,机柜间隙均匀,且不应超过3 mm。
   在抗震要求较高的机房内,设备应进行抗震加固。
   在机柜的安装固定过程中,应至少三人合作搬抬,可不借助其它特殊的搬运工具。
传输安装配套设备
ODF布置标准
   对于物理新站点,为满足光缆接入需求,采用300×300mm的144芯ODF架,按需设置;
   对于已建传输的共址站点,新建的PTN设备在ODF上成端的端子利旧机房原有ODF,如原有ODF不满足,考虑新增;
DDF布置标准
   对于物理新站点,有2M接入需求的,在放置PTN设备的机柜内配置DDF条,按需配置;
   对于已建传输的共址站点,有2M接入需求的,优先利旧原有独立DDF架,可按需增配。
走线要求
   PTN设备尾纤需做相应保护;
   PTN设备尾纤和电源走线应分开;
   机柜内PTN设备的电源线需经电源分流盒出线。
分布系统建设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建设方式
单路建设方式: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
   TD-LTE与其他系统共用原分布系统,按照TD-LTE系统性能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必要时应对原系统进行适当改造。
双路建设方式:一路新建,一路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
   TD-LTE双路中的一路使用原分布系统,并新建一路室分系统。应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
双路建设方式:两路新建
   对于新建场景,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
   对于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
   在建设方式的选择上,要求尽量考虑双路系统的覆盖:
   对于原有单路分布系统:要求原则上以改造一路、新建一路的方式为主;
   对于原有原有双路分布系统:应以改造双路为主;
   对于特别重要的站点,根据可研清单,建议采用新建双路的建设方式;
   个别业主协调困难的站点或者楼宇结构限制了,无法新建双路布线系统的站点,采用改造单路布线系统的方式进行建设。
   对于已有分布系统的使用(在各种建设方式下),要求根据综合考虑现网GSM和TD-SCDMA系统的覆盖效果和LTE的覆盖需求判断原有系统是否需要进行改造:
   对于原系统覆盖无法满足网络指标的站点,要求必须改造原有分布系统,增加天线点位;
   对于原系统满足现有系统覆盖指标,但是无法满足LTE覆盖指标的站点,要求改造原系统,增加天线点位,满足LTE覆盖指标;
   对于原有系统满足现有系统覆盖指标,同时也能满足LTE覆盖指标的站点,可以直接通过合路方式使用原有系统。
双路分布系统天线设置要求
   采用MIMO双路分布系统方案时,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约为1.25米),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λ(约为0.5米)。
   双极化天线在TD-LTE规模试商用网中选取适当应用场景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应用。具体使用场景建议根据测试需求确认。
   对于3.1.1节中个别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或者实施困难的站点,应根据具体的测试或者协调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事一议确认建设方式。在建设方案编制中应以已有系统情况、实际路测报告等信息作为分析依据。
双路分布系统使用原则
   除TD-LTE系统, 802.11n系统也可以使用双路分布系统支持MIMO工作方式,此外TD-SCDMA系统也可以通过双路分布系统实现分集技术提升网络性能。
   本期工程要求同步考虑WLAN 802.11n设备的引入,因此对于平层的布线系统,若存在WLAN的覆盖需求,要求同步建设WLAN的合路器。
天线口功率要求
   根据TD-LTE可研报告,覆盖指标要求,室内覆盖:要求覆盖区域内满足RSRP > -105dBm的概率大于90%。
   考虑20MHz的情况下,每通道输出20W,总计有1200个子载波,平均每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为12.2dBm,允许的分布系统的最大路径损耗 (=馈线插损+空间耦合损耗)为117dB。
   根据集团下发的《TD-LTE规模试商用网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指导原则》,考虑信源输出为43dBm,因此要求边缘场强大于-74dBm。
   建议一般场景下TD-LTE天线口功率控制在10~15dBm,对于大型会展中心等场景,天线口功率还可适当酌情提高,但应满足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
无源器件改造
馈线使用
   在原分布系统功率分配不够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如下原则进行馈线改造: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
天线建设及改造
   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2500MHz。
   若原有室分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需进行改造,增加或调整天线布放点,保证TD-LTE的网络覆盖。
   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在半开放环境,如写字楼大堂、大型会展中心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在较封闭环境,如写字楼标准层等,覆盖半径取6~10米。
   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室内小区信号泄漏到室外的场强。
功分器、耦合器的改造
   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
合路器配置
   为满足独立RRU的TD-SCDMA(E频段)与TD-LTE共存需求,在新建场景,合路器应存在支持E频段端口,并使用电桥进行合路;对于改造场景,还应更换不支持E频段端口的合路器。
   若无TD-SCDMA(E频段)合路需求,或采用共模RRU,则可以直接馈入合路器E频段端口。
   合路方式如下图所示:
     
   注:所有合路器应至少是一个三端口器件,包括TD-SCDMA(F+A频段)、E频段端口、其他系统端口。
切换区域规划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电梯的小区划分: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
   注:要求电梯覆盖使用的RRU应与1层覆盖使用相同的RRU或者单独使用1个RRU,从而实现分区低层划归同一小区。
系统间隔离度要求
隔离度指标
   根据各个系统的协议指标计算, 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如下表:
                  表3.5-1 TD-LTE与其他系统隔离度要求表          (dB)
系统        CDMA 1x        GSM        DCS        WCDMA
干扰隔离(室内)        81        82/35        82/43        58
系统        CDMA EV-DO        TD-SCDMA(A)        TD-SCDMA(F)        WLAN
干扰隔离(室内)        87        58/31        87/31        88
   
   注:
   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与TD-LTE的干扰隔离度为82dB;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与TD-LTE的干扰隔离度为35/43dB。
   
   TD-SCDMA(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时,与TD-LTE的干扰隔离度为58dB;TD-SCDMA(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与TD-LTE的干扰隔离度为31dB。
   TD-SCDMA(F)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时,与TD-LTE的干扰隔离度为87dB;TD-SCDMA(F)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与TD-LTE的干扰隔离度为31dB。
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系统(除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独立建设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的CDMA 1x、GSM900、DCS1800、CDMA EV-DO、W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当共用分布系统时,通过选用隔离度满足上表3.5-1要求的合路器/POI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TD-LTE系统与中国移动其他系统(除TD-SCDMA(E频段)系统、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不共用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GSM900、DCS1800、TD-S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当共用分布系统时,通过选用隔离度满足上表要求的合路器/POI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TD-LTE系统与TD-SCDMA(E频段)系统的隔离要求
   采用与TD-SCDMA(E频段)独立RRU时,通过电桥实现合路,并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采用与TD-SCDMA(E频段)共模RRU时,需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TD-LTE系统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TD-LTE与WLAN同区域覆盖时,应优先考虑WLAN与TD-LTE共室分系统组网,此时可以通过提高合路器的隔离度至88dB以上或采用WLAN末端合路方式,通过分布系统间的损耗进行干扰规避。
   如二者采用独立建设方式,应根据工程条件保证尽量大的空间隔离距离,在空间隔离无法满足系统共存要求时,可在TD-LTE信源端和WLAN AP端增加滤波器(带外抑制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核算)。
   在规模试商用网中进一步测试验证TD-LTE与WLAN同区域覆盖时干扰问题。
   考虑到安徽目前WLAN合路器与其他系统的隔离度要求为90dBm,因此可以满足LTE合路建设的需求。若AP为独立布点方式建设,建议天线安装位置与AP天线距离控制在1.5m以上,若施工难以实现,建议AP输出端应加装滤波器,要求滤波器功率容限大于1W,隔离度大于40dB。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施工安装要求
总体要求
   室内分布设计应针对建筑物特点,通过现场勘查、模拟测试等手段,保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及经济性,设计图纸应包含室内分布系统的详细结构图,体现各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以及干放、天线等器件的具体位置及类型,同时标明各器件功率及各路信号输出功率,以方便指导施工和维护优化。
   现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做到设计和施工的一致。对由于条件受限,不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应及时和相关设计单位沟通,重新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安全。
模拟测试要求
   要求使用模拟发射机、测试手机等测试工具进行模拟场强测试,测试的数量要求能充分论证整个无线覆盖的场强情况,并在设计方案中附上模拟场强测试示意图、详细的测试数据表。
   要求通过现场的勘测和模拟测试,对照理论计算值进行分析,发现对原已建的布线系统需改建的地方,并根据布线系统的改建方案对部分区域进行反复模拟测试以及验证。
有源设备安装要求
   安装位置: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设备尽量安装在馈线走线的线井内,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确保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设备安装: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设备应有明确标志,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要求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伤、掉漆的现象。
   设备接地:有源设备接地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GPS系统安装要求
GPS天线安装位置选择
   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阻挡,距离楼顶小型附属建筑应尽量远。
   由于卫星出现在赤道的概率大于其他地点,对于北半球,应尽量将天线安装在安装地点的南边。
   安装卫星天线的平面的可使用面积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天线的南向净空。如果周围存在高大建筑物或山峰等遮挡物体,需保证在向南方向上,天线顶部与遮挡物顶部任意连线,该线与天线垂直向上的中轴线之间夹角不小于60度。
   为避免反射波的影响,天线尽量远离周围尺寸大于200mm的金属物1.5m以上,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大于2m。
   注意避免放置于基站射频天线主瓣的近距离辐射区域,不要位于微波天线的微波信号下方、高压电缆的下方以及电视发射塔的强辐射下。以周边没有大功率的发射设备,没有同频干扰或强电磁干扰为最佳安装位置。
GPS馈线安装
   参考《安徽移动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实施细则-2010版》,GPS馈线选择的馈线类型以及布放方案如下:
   GPS天线距离设备70米以内:选用厂商安装材料中自带的GPS线缆;
   GPS天线距离设备70米至120米:选用1/2”馈线;
   GPS天线距离设备120米至200米:选用7/8”馈线;
   GPS天线距离设备200米以上:使用增益大于25dB的GPS信号放大器。
   使用分路器时,BBU与GPS天线间馈线长度会缩短。分路器引入的损耗包括分路损耗和插入损耗。插入损耗<0.5dB。
   馈线沿走线架布放,并用线扣绑扎固定。
   馈线在室外的走线全程绝缘。
   对于部分确不具备满足上述安装条件的站点,应和主设备厂家共同确定GPS安装位置。
天线安装要求
   天线位置:天线的安装位置符合天线点位的设计要求。
   天线固定:挂墙式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墙上,保证天线垂直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吸顶式天线可以固定安装在天花吊顶外或天花吊顶内,保证天线水平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线缆布放安装要求
   线缆布放:线缆必须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布放,要求走线牢固、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情况。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布放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平滑,弯曲曲率半径不超过规定值。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
   馈线接头:馈线的连接头必须牢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制作,并做防水密封处理。
表4.6-1 馈线最小弯曲半径要求表
线径        最小弯曲半径
1/4”超柔        25mm
1/2”超柔        32mm
1/4”        76mm
3/8”        95mm
1/2”        125mm
7/8”        250mm
13/8”        510mm
   
无源器件安装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要求的位置安装。
应用扎带、固定件固定,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
接头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设备空置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
   要求合路器等与后期系统扩容相关的器件设备原则上不得安装在吊顶等无法替换维护的位置。
标签
   如果业主没有特殊要求,需使用统一的标签,标签编号应与设计方案保持一致,内容要包括每个器件的名称、线的方向和长度,每个器件和每条馈线都必须有记录,必要时标签要用透明胶带加固。主设备、干放、馈线应贴移动标识,电梯、地下室在业主同意情况下应粘贴、安装中国移动网络信号覆盖标志。
站点购租要求
机房要求
   对于已有机房,在机房空间满足设备安装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原则上还是利旧原有机房进行建设。
   对于新建机房,要求如下:
   机房地面承重不低于600公斤/平方米(或加固可以满足承重要求);净高不低于3000mm;机房形状接近矩形,顶棚、墙面光洁、耐磨,机房地板要求防滑、防静电(限流电阻阻值达到1M欧姆),不起尘。
   机房内应配有制冷空调设备或具备制冷空调安装条件,要求机房温度为5-32摄氏度,相对湿度<80%。照度(LX)50~60(直立面1.4米处)/100~150(水平面0.8米处)。
电源
   新建基站机房要求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按远期15kW考虑。输入开关容量要求不小于63A。
   原有基站机房要求基站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满足本次新增TD-LTE设备需求,对于原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不能满足要求的基站,应向业主确认能否进行市电接入改造,并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
传输要求
   新建基站机房要求从红线外敷设光缆入楼,并自建2孔管道出土上墙或直接进楼;如已有内部管道进楼,则至少需求2子孔的进楼管孔。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6 17:00 , Processed in 0.56727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