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1-6-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2 12:01: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安徽移动客户接入类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手册
(试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工 程 建 设 部
2011 年1 月

目   录
1 总则
1.0.1 本规范手册主要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的新建客户接入类(主要指集团客户、小区宽带接入、深度覆盖、聚类市场等)工程的客户侧施工及验收,扩容、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 工程中使用的设备、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和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工程中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器材。
1.0.3 本规范手册未提及的管道、光/电缆线路部分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下发的《传输管线工程施工规范手册》中的相关规定。
1.0.4 本规范手册中提及的材料、设备及安装位置,若设计有详细要求的应符合设计要求,如需要变更,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1.0.5 本规范手册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规范手册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
1.0.6 局房端设备(OLT、ODF等)安装应符合《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5140-2005)等的规定。
1.0.7 关于客户接入类工程的竣工资料模板要求见省公司相关文件规定。
1.0.8 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验收规范及工程设计进行。
2 施工前设备与器材检验2.1  一般规定
2.1.1  进行设备和器材检查时,必须有建设方代表或监理、施工方代表同时在场。
2.1.2  应对设备及器材进行外观检查,并依据订货合同或设计文件要求核对规格、型号,清点数量,如发现异常应做重点检查。
2.1.3  验货清点时,设备需轻拿轻放。检验完毕,设备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注明设备类别、数量;特别应注意细小零件的存放,防止丢失。
2.1.4  应对经过检查的设备及器材做好记录。检验完毕,应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并经建设方代表确认。
2.2  设备检验
2.2.1  设备检验的总体要求
设备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受潮、火烤等迹象,无明显凹陷。当发现有受潮、破损或变形的设备和器材时,应由建设方代表、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代表共同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
2.2.2 主设备检验
SDHPTNMSTP、交换机等
2.2.3 配套设备检验  
ONUONT、光分路器等
   
(机架式光分路器)                        (盒式光分路器)
2.3  器材检
2.3.1  室内布线用引入光缆
     
(皮线光缆)                       (非金属入户光缆)
1  光缆开头检测,应核对光缆型号、端别、盘长、盘号、出厂检测记录,并将AB端别和新编盘号在盘架上作醒目标注,端别按设计规定或供货厂商的判别方法进行确定。
2  根据工程项目选定光缆(GJXV-蝶形引入光缆、GJXH-阻燃蝶形引入光缆等)。
2.3.2 电缆接线子
1 电缆扣式接线子外观应完整,外壳材质应具有透明度,卡接应牢固。
2 电缆模块接线子外观应规整无断裂,卡接应牢固。
2.3.3 信息插座
      
1、 应开启方便,密封性能较好;
2、 塑料件无毛刺、无气泡、无龟裂和空洞、无翘曲、无杂质等缺陷。
2.3.4 智能终端盒
(壁挂式智能盒)              (内嵌式智能盒)
1、 用户智能终端盒的标识应清晰、准确;
2.3.5 配线箱/分纤箱(多媒体箱)(太平、乐通)
  
(光缆配线箱)                    (多媒体箱)
1、 各功能模块齐全,箱体完好。
2、 塑料件无毛刺、无气泡、无龟裂和空洞、无翘曲、无杂质等缺陷。
3、 金属结构件表面光洁、色泽均匀。
4、 涂覆层附着力牢固,无起皮、掉漆等缺陷。
5、 所有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启闭灵活可靠,配件齐全。
3 施工工艺3.1 接入管道工程
3.1.1  一般要求
1  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地面)应不低于下表要求,塑料管埋深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
表3.1  管道最小埋深表(单位:米)
未成形区域
成形区域
车行道下
人行道下
绿化带下
车行道下
人行道下
绿化带下
塑料管
0.8
0.7
0.6
0.7
0.5
0.3
塑料管包封后
0.5
0.5
0.4
0.4
0.3
0.2
钢管
0.6
0.5
0.4
0.3
0.2
0.1
2  进入人(手)孔的管道与人(手)孔顶部/底部的净距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3.2  管道与人(手)孔顶部/底部的净距表(单位:米)cm
70 cm×90 cm及以上手孔
55 cm×55 cm手孔
管群顶部距人(手)孔上覆
0.3
-
管群顶部距手孔盖下沿
-
0.3
管群底部距人(手)孔底部
0.25
0.15
3  配线手孔SSK、SK1、SK2不得建筑于车行道或其它易受车辆碾压的位置。
4  建设在车行道或其它易受车辆碾压的位置的不得使用复合塑料材质等易被碾压变形的手孔盖。
3.1.2 小区内部管道
1  应与周边道路管道连通。周边道路暂无管道的,小区管道也应建设出小区,预留与道路管道的引接点。规模较大小区的内部管道宜多方向与周边道路管道连通。
2  小区内管道建设应该避开地下停车场或其它空间较大的地下设施。
3  小区管道末梢应延伸至弱电井,没有弱电井的应延伸至住宅单元综合配线箱附近,确保后期的光缆可引入多媒体箱。
(小区管道引接至单元口1)          (小区管道引接至单元口2
4  管道路由首选在小区绿化带、草坪下方,其次是人行道位置。
(小区管道建设在绿化带内1)      (小区管道建设在绿化带内2)
5 与热力管道交叉时应确保安全间距(大于0.5米),不宜采用硬质PVC管。
3.1.3  客户接入管道
1  接入管道需通过墙壁或电杆引上时,以下情况宜在靠近引上点处增加手孔作为地下管道与引上管道的过渡。
① 引上点与人(手)孔间距离较长(大于20米);
② 由于路由限制无法满足管道曲率半径要求;
③ 地下管道的管孔容量与引上部分容量不匹配。
2  周边管道与接入客户内部管道或弱电井沟通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 施工前需取得物业及相关业主的同意,说明施工目的及要求,并取得需要物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② 说明施工目的及要求,并取得需要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
③ 施工时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施工后需对现场卫生进行清理。
④ 外部管道与建筑物内部管道沟通时要做好防水措施,对施工使用的管孔要及时进行封堵。
3.1.4  末端引入管道
1  引入单元楼楼梯口
① 单元楼有弱电管道,在建筑物外围将通信管道与建筑物弱电通道管道出楼宇的管孔对接,并对管孔群进行防火、防鼠虫封堵。
② 单元楼没有弱电通道,可通过引上钢管或钻孔的方式进入楼道,并对管孔群进行防火、防鼠虫封堵。
③ 进入楼道后部分需与多媒体箱等沟通的段落应该沿墙角敷设塑料管道,走线路由与墙角走势平行,确保整体美观性。
④ 结合用户需求,在楼道内管材外露的地方可以做适当的伪装修饰。
2  引上管道的设置
① 引上管道宜设置在相对隐蔽或靠近已有管道(例如雨水管)附近。
② 引上管道地上部分宜采用内径为100mm的镀锌焊接钢管,地下部分宜采用内径为100mm的塑料管。
  
          (引上采用镀锌钢管1)         (引上采用镀锌钢管2
③ 用于光缆穿放的引上管孔内应穿放子管,子管尺寸宜为28/25(外/内径),不宜采用常用的32/28子管。预留给其他线缆的引上管孔内不宜穿放子管。
3.2 光缆工程
3.2.1槽道及桥架安装
1、 水平槽道、桥架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水平敷设桥架、槽道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支架或吊架:桥架、槽道接头处;每隔2m 处;距桥架终端0.5m;转弯处等。
(桥架每隔2米有支架)
2、 垂直槽道、桥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箱(盒)不应大于0.3m,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体;
3.2.2 光缆敷设方式的选择
1、 光缆线路在城镇地区,应尽量利用管道进行敷设。在野外敷设时,不宜穿越和靠近城镇和开发区等,只能穿越或靠近时,应考虑当地建设规划的影响。
2、 住宅区配线系统或综合布线系统配线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结合小区管道、线槽或桥架等合理选择路由,应符合光缆路由短捷安全,施工维护方便的原则。
3、 室外光缆敷设时,光缆应优选管道方式敷设,其次为架空、墙壁方式附设光缆,在均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路面微槽等其他敷设方式
4、 室内光缆敷设时,光缆应优选弱电通道及利用已预埋暗管的方式敷设,其次为明装线槽、桥架或塑料管保护的方式敷设。
3.2.3 墙壁光缆的敷设
1、 安装光缆位置的高度应尽量一致,住宅楼、办公楼外墙为2.5m~3.5m;厂房、车间外墙为3.5m~5.5m。
地面
2、 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等应采用钢绞线吊挂,其线缆最低点距地面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名称
与线路交越时垂直净距
市区街道
5.5m
胡同(里弄)
5.0m
铁路
7.5m
公路
5.5m
土路
5.0m
注:铁路不包含高铁。
3、 墙壁光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电力线
200
100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线
15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燃气管
300
20
其他通信线路
150
100
4、 采用吊线方式敷设光缆时,吊线程式应采用与光缆重量相适应的钢绞线。墙上支撑的间距应为8~10m,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中间支撑的距离不应大于5m。未尽事宜详见《安徽移动传输管线施工规范手册》。
5、 采用卡钩式固定光缆时,卡钩必须与光缆外径相配套。卡钩间距为500mm,允许偏差±50mm。转弯两侧的卡钩距离为150~250mm,两侧距离须相等。
6、 墙壁光缆由地面引上前需利用引上钢管,不允许竖立引上钢管的区域需加套塑料保护管。
  
(设引上钢管)                  (加套塑料保护管)
3.2.4 其它方式光缆的敷设
1、 路面微槽光缆的敷设
见《安徽移动用户光缆网引入光缆敷设指导意见》(安移动计〔2010〕63号)。
2、 预埋线槽和暗管中光缆的敷设
① 应在预埋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对敷设的光缆进行标识。
②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材质制作,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③ 楼内垂直竖井内预埋暗管时,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管径不宜小于φ50mm;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④ 在暗管中敷设入户光缆时,可采用石蜡油、滑石粉等无机润滑材料。施工时不允许强拉、硬拽。竖向管中允许穿放多根入户光缆。水平管宜穿放一根皮线光缆,从光分纤箱到用户家庭光终端盒宜单独敷设。
3、 用户室内光缆的敷设
① 室内光缆在楼层分纤箱每端预留光纤长度为1.0m~1.5m;在建筑物配线间或交接间每端光缆预留长度为3.0m~5.0m。
② 需在室内公共场所明敷光缆时,对易触及的部分要采用塑料管或钢管保护措施。明敷上升光缆时应选择在较隐蔽的位置,在人接触的部位,应加装不少于1.5m引上保护管。
③ 采用钉固方式沿墙明敷,线路敷设路由距地面不宜低于2m,固定用卡钉间距宜为200mm~300mm。
④ 穿越墙体时应套保护管
  
(错误 未加保护套管)              (正确 加了保护套管)
3.2.5 光缆接续
1、 接续、成端的光纤接头衰减限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表3.2.5光缆接续、成端的光纤接头衰减限值表
接头衰减
熔接方式
冷接方式
测试波长(nm)
单纤(dB)
光纤带光纤(dB)
单纤(dB)
光纤类别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G.652
≤0.06
≤0.12
≤0.12
≤0.38
≤0.15
≤0.3
1310/1550
注:平均值的统计域为中继段内的全部光纤接头损耗。
3.2.6 光缆成端
1、 楼层配线设施内光缆应终接、成端在相应的终端盒内,并做好标签标识。
2、 住宅内设置用户智能终端盒时,入户光缆布放至用户智能终端盒内;未设置智能终端盒时,入户光缆布放至光纤信息插座内,并余留0.5米以便于成端,做好标签标识。
3.3 综合布线工程
3.3.1 综合布线前期与其他工程的沟通配合要求
1、 与土建专业工程的沟通配合:土建工程实施前需提供综合布线的要求,并在土建的图上标注的所需预埋件,预留楼板洞、墙洞的位置,并结合管线敷设要求进行暗管等预埋工作。
         (预埋多媒体箱)
2、 垂直穿越楼层方向预埋暗管时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同楼层至用户端设施方向预埋暗管时宜采用阻燃硬质PVC管。
3.3.2 综合布线线缆的施工布放要求
1、 综合布线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 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正确;
(线缆有标签,清晰、正确1)        (线缆有标签,清晰、正确2)
3、 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
4、 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5、 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风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
6、 线缆为电缆时其长度应保证有源设备至用户端设备小于100m,在用户端设施内,线缆每端预留长度应不小于0.5m。
7、 线缆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错误 线缆布放杂乱)
8、 线缆布放应有余度。在工作区、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0.5~1米,电信间为0.5~2米;
9、 弱电井内施工穿线时做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
10、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条电缆线材,禁止中间接头、外皮应完整无损伤。与信号线应分开布放。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线缆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表3.3-1的规定。
[tr][/tr]
条件
最小净距(mm)
380V
<2kV.A
380V
2.5~5kV.A
380V
>5Kv.A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10
80
150
3.3-1 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表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6 15:00 , Processed in 0.8155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