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04-1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25 10:2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日前,备受联通看好的双模卡业务终于从外地杀回了北京,这场“外围包围中心”战役的收口,标志着双模卡业务正式登场,也预示着,中国联通的希望,已是命悬此役的一线。而战争中的英雄,就是双模卡。

  所谓双模卡,即手机用户通过这种智能卡,实现一个电话号码下自由在CDMA/GSM网间切换,借助这一业务,现有130/131用户可以在保留原手机号码的同时,非常方便地使用基于CDMA1X网络的无线数据业务,比如各种游戏、网上新闻、定位之星等。

  此举是联通继“世界风”之后推出的又一旨在打通GSM、CDMA双网的重大行动,惟一的目的就是挽救濒临“弃妇”命运的CDMA。

  然而,中国联通为了C网的脱贫,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策略与战略轮番上阵,每一次都是信誓旦旦,可每一次也都是失望收场。双模卡真的能将中国联通拖出CDMA旋涡吗?它真的能担当英雄的角色吗?

  如今,我们回顾过去,除了秉记教训外,也是检验新策略的必由之路。

  C网三策略让联通三度失望

  为了实现与中移动的差异化竞争,在长城CDMA网络的基础上,联通从1999年中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个完整的商用CDMA网络。CDMA网络承载了联通太多的希望,但是,三度策略后,C网却让联通三度失望。

  失望之一:高端战略,彻底失败。

  2002年1月8日,CDMA网络正式对外放号,联通异想天开地将其定位“高端、精品网络”,瞄准高端客户,此举违背了网络经济原理,自然遭到了失败。

  当时,手机款式很少,价格高昂,造成用户增长速度极其缓慢,半年之后,尚未完成100万用户的目标。吸引不到用户对于后续投资产生了沉重压力,联通难以获得资金进一步完善网络,网络的不完善又导致用户获得更加困难,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直至决策者领悟到网络经济的内涵,通过分批采购数百万台CDMA手机,以套餐的形式赠予用户,才走上了破冰之旅。完成第一个100万CDMA用户的任务,中国联通用了半年多时间,在实行新策略之后,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第2个100万用户,到年底突破了700万用户大关。

  失望之二:低端定位,又引来两网互搏,耗钱耗力。

  “阳春白雪”的高端抛弃了C网,联通又回到了当初自身的定位起点,低端用户中来。看着用户的日益增加,联通以为自己找到了翻身的机会。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摆在它的眼前——两网互搏,看似风光无限,实际却痛苦不堪。

  每一个移动通信网络都是一部烧钱的机器,何况联通拥有GSM、CDMA两个网络,两个定位相同的网络!

  钱烧出去了,却没能看到相应的回报。无论是GSM还是CDMA都遵循网络经济规律,只有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才能迎来美妙的收获时光。但用户从何而来?第一,新增用户;第二,中移动的现有用户;第三个来源就是自己的GSM/CDMA用户。

  只是新增用户总是有限的,随着低端用户手机市场越来越接近饱和状态,成长空间越来越小;吸引中国移动的现有用户也非易事,中移动底子厚,根本不惧联通这个小弟弟;至于第三个来源,手心手背都是肉,联通怎么能忍心看着自己的GSM与CDMA相互抢客?这些归根结底都源于GSM、CDMA两张网络,双网并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失望之三:差异竞争却只赢来亏损。

  联通试图做第一个吃螃蟹者,螃蟹是吃到了,只是弄得满嘴腥。为了改变现状,联通再次改变战略,推行两网的差异竞争,目的就是把CDMA网打造成一个娱乐与通信结合的“联通的动感地带”。

  然而,抄袭的业务、稀少的用户加上毫无个性可言的服务内容,联通C网输了个彻彻底底。更致命的是,它将可怜的G网利润,也吞噬了。

  按照目前8,427万户的GSM用户规模,联通尽管依然不能与中移动相抗衡,但是,在全球范围来说,赢利能力应该还是可观的,令人头痛的是,另一个拥有2,781万户用户的CDMA网络远没有到达规模经济的阶段,后期的网络完善仍然需要持续不断的大量投资,即将开始的3G投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无形中增加了一个重重的包袱。

  “融合”,定位问题再次危及联通

  世界性的难题无法彻底解决,联通的日子就不会好过。联通对此心知肚明,也为此付出良多。

  2004年8月5日,在高通的大力支持下,联通联合三星、LG、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风”业务,通过双模手机,首次打通了GSM、CDMA两张网络融合的战役。

  “世界风”成功地解决了用户在GSM网和CDMA网之间自由切换、号码保留等难题。双模手机拥有双卡插槽,可以同时放入两张手机卡,从而享受联通GSM、CDMA甚至中国移动GSM网的服务。

  此项业务具有三大功能优势:第一,它真正实现了“一机在手,畅行全球”的国际漫游;第二,它通过G、C两网叠加,实现网间自由切换,解决了单一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第三,它能够为G网用户提供CDMA 1X高速数据服务。

  可以说,“世界风”的推出,就是融合的尝试,它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终的双网彻底自由切换,减少内部竞争与消耗。但是,“世界风”的出发点本身虽然值得肯定,可实施思路却发生了严重偏差。

  由于念念不忘往高端发展,联通再次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世界风”像最早推广CDMA网络时一样被定义为高端服务,价位、资费乃至少得可怜的增值服务费用,都被强行拉上了高端。客户群体是高端商务用户,双模手机即便到了现在售价依然高达4000元以上。

  高端是做到了,但曲高和寡的结果却是——至今,双模手机还只限于发布时的3款,至于用户数量,联通自己都说不出口。

  新“融合”,能否挽救联通

  摸索了半天,联通终于又不得不回归初期思路:开启大众用户市场,双模业务走向普通百姓生活,只要是能赚钱的,不管高端还是低端,一网打尽。

  双模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的产物。

  平易近人的资费标准,适用现有GSM/CDMA手机的双模卡,使普通用户第一次轻易地同时使用两张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新推出的双模卡确实有希望撬动庞大的大众用户市场,从而激活两张网尤其是CDMA网络,这是联通近来少有的一个福音了。

  但是,双模卡毕竟只是双模卡而已,如果寄希望通过一个双模卡就可以拯救联通,注定只能是一场空想。

  为了拯救自己,联通必须走得更远。

  更好的方式就是借推行双模卡之机,不但把中移动的客户转化成自己的客户,同时也要把自己的GSM用户平移到CDMA网络上,在不知不觉间消除用户对于GSM网络的依赖后,择机把现有的GSM网络卖给对移动通信虎视眈眈的中国网通或中国电信等,以便将来专心致志地集中10个指头的力量打造CDMA,而非现在的双网并行,不得不左顾右盼,分身无术,哪张网也做不好。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联通必须对现行的双模卡推广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造,如目前一张双模卡本身就售价百元左右,这显然会把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排斥在外,如果稍作变通,现有的GSM用户(联通/移动皆可)均可以一张GSM卡换取一张双模卡,无疑会降低门槛,从而在吸引竞争对手客户的同时,也把自己现有的GSM用户转移到CDMA网上,迅速做大CDMA的规模,推动单网时代的早日到来。

  必然的,联通想要脱离目前的困境,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反观以往的经历与眼下的遭遇,我们不难发现,联通最最需要改变的,还是自身的意识——如何消除两网概念带来的隔阂,如何改观旧有的高端情结,如何摒弃对中移动的攀比心理……只有如此,才能去除毛躁,真正认识联通“打破垄断,低价位进入市场、抢占市场”的平民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其实,双模卡并不能承担英雄的角色,真正的英雄还是联通自己。而那个卡片,只是英雄的道具而已。

举报本楼

本帖有 98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4 10:00 , Processed in 0.1607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