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TTH总体建设原则及思路 FTTH建设区域应优先选取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区域,尤其是供电有保障的园区、楼宇、校园等区域推进,并逐步向外延伸,以此解决断电后语音业务无法使用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接入光缆网与ODN 网络是FTTH 规模部署的基础与关键,各省公司应做好接入光缆网与ODN 网络的整体规划。为发挥GPON 技术在带宽和分光比的优势,规避PON 技术演进的风险,ODN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应具有向GPON网络演进的能力,为实现GPON 网络的平滑引入打下基础。 在FTTH 终端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采用PON 上行e 家终端,具备H.248、802.11n、IPv6等支持能力,满足语音IP 接入、无线宽带业务发展及网络演进的要求。 应统筹做好FTTH 网络与承载网、核心网的协同发展,提升软交换及IMS网络对于海量小型化语音终端的接入能力,及城域网的大流量承载与控制等能力。 二、FTTH网络建设原则 (一) PON技术介绍 PON主要分为APON/BPON(ATMPON/宽带PON)、EPON(以太网PON)和GPON(千兆比特PON)几种,其中,APON/BPON是在链路层遵守ATM链路协议的无源光网络,由于其成本、技术等原因,目前已趋于逃汰;EPON由于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和商用,业界把千兆比特的EPON系统又称为GEPON;GPON在高速率和多业务支持(尤其是对TDM业务的支持)方面则有一定优势。EPON和GPON是当前业界重点关注的PON技术。几种主要的PON技术之间的比较见表1。 表1 几种PON技术对比表 APON/BPON
EPON
GPON
封装格式
ATM
Ethernet
ATM and/or GEM
标准化
(1) 1999年被国际电联(ITU)采纳为标准G.983; (2) 我国《接入网测试方法-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已发布。
(1) 2004年下半年IEEE批准为802.3ah; (2) 我国《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已报批,相关测试规范正在讨论中。
(1) 2003年被国际电联(ITU)采纳为标准G.984; (2) 国内尚无相关标准
下行线路速率(Mbps)
155.52或622.08或1244.16
1250
1244.16或2488.32
上行线路速率(Mbps)
155.52或622.08
1250
155.52或622.08或1244.16或2488.32
最大分光比(on TC level)
64(工程中常用32)
64(工程中常用32/16)
128(工程中常用64)
支持的ODN网络类型
A、B、C
A、B
A、B、C
传输距离(KM)
10-20
10-20
20-60
连接ONU/ONT数量(个)
6,15,39
64,32,16
128,64,32
TDM业务
TDM over ATM
TDM over Ethernet
TDM over GEM
优点
支持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 服务质量保证和服务等级保证; 完美的操作维护管理系统。
以太网技术成熟,设备成本低; 灵活支持基于IP的综合业务和多种服务质量管理; 设备价格低,通用性好; 除去了IP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格式转换,效率高、管理简单。
承载快速以太网(10/100Mbps)和T1/E1电路,不需额外开销,也不增架复杂性; 还支持VLAN交换和其它新的以太网业务; 综合业务支持能力强,尤其是对TDM业务的支持和继承。
缺点
带宽扩展受限; 用APON传输数据还需在IP包及ATM信元及SONET/SDH格式之间来回转换,效率低、技术复杂、成本高,不适会向所有用户推广应用。
QoS问题和流量控制待加强,尤其是针对数据E1业文需求; 传输高质量保证的实时性业务比较复杂。
新技术,目前只有少量厂家提供相关产品; 成本较于EPON比较高; 在仅承载以太网业务和语音业务时无明显优势。
支持厂家数
较多
多
较少
通过比较GPON和EPON在技术上各有特点,两者在定位上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EPON适合数据业务为主的居民用户接入,GPON在大客户接入的场合则有自己的优势。在推崇Any Thing Over IP的今天,EPON更适合于“光纤到户、三网合一”的应用场合。更能方便、透明的与用户家中的计算机、家庭网关、IPTV机顶盒等用户设备连接。由于IP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方便大幅度降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但由于GPON对于多业务的支持能力更强,随着GPON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成熟,以及成本的不断降低GPON将是未来PON的发展方向。 (二) 组网模式 1. 新建区域 对于低层和多层住宅楼宇的FTTH 网络部署,应选择64 路及以上分光比的建设模式;对于中高层住宅楼宇和别墅的FTTH 网络部署,近期可试点采用支持128 路分光比的GPON 设备。 2.改造区域 现有区域的“光进铜退”成片改造仍以FTTB/FTTN 为主要模式,力求使全网尽快普遍具备12M 以上的接入带宽能力,广泛支持高清视频业务。用户潜在的高带宽需求旺盛、市场竞争激烈,可适度超前采用FTTH 改造模式,将光纤、光分路器、光分纤盒等布放到用户楼内及各楼层,便于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完成FTTH 装机。 (三) 设备应用 1.OLT 设备 OLT 的部署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房,尽可能集中设置,不宜因新增OLT 而新建机房。对于FTTH 用户密集、用户数大的区域,可考虑将OLT 放置在位于接入主干光缆上的大的接入点机房,不宜设置在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内。 对于FTTH 与FTTB/FTTN 共存于同一OLT 设备、且FTTH 用户较少的情况,应优先考虑通过扩容接入主干光缆来满足FTTH 方式占用光纤相对较多的问题,尽可能避免由于FTTH建设而下移OLT 的位置。 OLT 设备可同时下挂FTTH、FTTB/N 等不同接入类型的设备与终端,但应保持同一PON 口接入类型的一致性,不宜将FTTB/N设备与FTTH 终端接入到同一个PON 口中。 近期OLT 的上联流量预计达到1G 以上,应尽可能直连BRAS/SR,以减少网络层次,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EPON 的PX20+光模块和GPON 的ClassB+光模块目前均已成熟,可以实现在10km 距离上的1:64 分光。在FTTH 规模部署过程中,OLT及ONU 设备应采用不低于PX20+(EPON)和ClassB+(GPON)等级的光模块。 2.FTTH 终端 FTTH 终端主要有PONSFU(不含WLAN 和远程管理功能)、PON 上行e 家终端(PONHGU)等形态。现阶段基于EPON 的FTTH网络建设应尽量采用EPON 上行e8-C 网关。对于新建商务楼宇中的中小企业客户,应积极试点与推广采用PON 上行的企业网关。 FTTH 终端的认证方式主要包括MAC 地址认证和逻辑标识(LOID)认证。逻辑标识认证可以很好的实现离线预配置,简化装维流程,提高运维效率,更加适合FTTH 场景。因此应在FTTH网络建设过程中优先采用基于逻辑标识的ONU 认证方式。 3. GPON终端 GPON终端目前还处于试商用阶段,不适宜大规模组网使用。 (三) 接入光缆网及ODN 网络建设 接入光缆网通常是指端局机楼以下到用户侧的所有光缆组成的网络,ODN 是PON 网络中OLT 以下至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所有的光缆、光交接配线、光分纤/分路、光接头等线路及器件的总称。 1.接入光缆网建设原则 接入光缆网一般由主干、配线和引入三个层面构成。接入光缆网的建设应能够满足全业务经营下政企、家庭、个人等各类客户的多种业务综合接入与承载的中长期需求。 在OLT 集中设置在端局的情况下,接入光缆主干层应采用环形+星树形结构为主。环形结构采用环形无递减配纤方式,主要承载重要政企客户、移动基站、重要接入点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或业务;星树形结构主要承载中小政企客户、视频监控点、公众客户等用户或业务。覆盖半径(OLT 到最远用户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5km。 FTTH 用户大于10000 户时,OLT 宜下移到主干光节点或片区中心,除新开发的成片区域外,原则上不应为OLT 新建机房,严格控制将OLT 节点下移至住宅小区或商务楼宇,OLT 节点的覆盖半径应在2km 左右。
主干光节点用于汇聚多条配线光缆,建议每6-10 个配线光节点设置一个主干光节点。主干光节点应设置在管道路由丰富、易于扩容的位置,主要采用光交接间或大容量光交接箱的形式。无源主干光节点配置的主干纤芯数与配线光缆纤芯数配比建议在1:1.2 左右;规划为OLT 节点的主干光节点配置的主干纤芯数应根据OLT 对PON 接入用户的收敛情况进行选择。 2.ODN 分光方式与集成模式 FTTH 模式下,对于需求比较明确的新建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宜采用一级分光结构;现有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的FTTH 改造,宜采用二级分光结构。同一PON 端口下应采用一种分光方式。 3.驻地网建设 FTTH 对楼内光缆及室内布线的设计和施工有较高要求,楼内线槽、暗管及布线要满足FTTH 组网和后期业务开通的要求。各地应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争取有利政策支持和建设条件,规范建设标准,保障FTTH 部署的顺利开展。 4.家庭布线 为能够同时提供话音、上网及IPTV 等业务,室内布线方式应以入户光纤成端位置(即ONU安装点)为中心组成星形网络,ONU 到客厅电视墙、书房及卧室的信息面板至少应有一条五类线。各地应根据各新楼盘的户型特点,向开发商或用户提供室内布线设计施工指引,明确综合信息箱和信息面板的安装位置、规格型号、电源配置、布线类型及方式等,以便于后期各种业务的开通。 (四)FTTH 的语音接入 FTTHONU 终端可采用H.248 协议通过大容量BAC 接入固网软交换系统,避免采用仅支持软交换SIP 协议的ONU 终端。当IMS 成熟并规模商用后,新增的FTTHONU终端可采用IMSSIP 协议接入IMS 网络。 三、FTTH 网络运维能力提升与IT 支撑系统优化 FTTH 规模部署后的海量光缆、光器件、终端的集中监控维护难度较以往有较大增加,语音、数据等业务的自动开通、零配置管理功能及数据配置规范需要尽快具备。因此,应高度重视FTTH 网络部署中相关运维能力提升及IT 支撑系统优化改造工作,尽快形成FTTH 的系统运营能力。 (一)运维能力提升 在FTTH 部署应用过程中,随着PONONU 设备数量的迅速增 加,应加强PON 网管系统的建设,优化PON 网管系统与相关IT支撑系统的接口,不断完善对设备和业务的管理。近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PON 网管与其他BSS、OSS 的分工及流程,规范PON 网络业务开通系统、自动测试及综合告警系统功能和技术要求。 2.应进一步加强PON 网络数据配置规范管理,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在工程验收及日常维护中严格执行。 3.为保障运营维护能力和服务质量,在PON 上行e 家终端和企业网关的部署过程中,应切实加快ITMS/BBMS系统的能力建设,实现FTTH 终端的远程业务、维护管理功能。 4.在PON 上行e 家终端和企业网关的部署过程中,应明确ITMS/BBMS与PONEMS 的管理界面的划分。PON 网管系统和OLT设备主要负责对终端的PON 端口相关参数的配置和管理,包括工程建设阶段的系统参数预配置、业务开通阶段的参数配置、综合测试以及综合告警管理配置;ITMS/BBMS 系统主要负责PON终端所承载各类业务的相关参数的远程配置和管理。 为提升FTTH 的光纤接入网络服务质量,应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海量接入光缆的维护管理问题:一方面,建设接入网光纤线路集中监控技术手段,建立快捷、高效的接入光缆网维护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应重视与FTTH 发展相适应的运维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合FTTH 场景的工程与装维界面划分,及ODN 器件与施工技术,努力提高运维人员在FTTH 场景下的快速装维技能,不断提升接入光缆线路与ODN 网络的装维水平与效率。促进相关运维实践成果的尽快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