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概括起来,各子系统的基本配置,包括前端、传输、信息处理/控制/显示/通信三大单元。不同的子系统,其三大单元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现就三个主要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说明如下: 1、入侵报警系统的构成。 入侵报警系统的构成一般由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外)区域/空间防护和实物目标防护等部分单独或组合构成。系统的前端设备为各种类型的入侵探测器(传感器)。传输方式可采用有线传输或/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叉可采用专线传输电话线传输等方式;系统的终端显示/控制/通信设备.可采用报警控制器,也可设置报警中心控制台。系统设计时,入侵探测器的配置应使其探测范围有足够的覆盖面,应考虑使用各种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 2、电视监控系统的构成。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是各种类型的摄像机(或视频报警器)发其附属设备,传输方式可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或光纤传输;系统的终端设备是显示/记录/控制/通信设备(包括多媒体技术设备),一般采用独立的视频监控中心控制台或监控报警中心控制台。 3、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构成。 出入口控制系统一般由出入口对象(人、物)识别装置、出入口信息处理/控制/通信装置和出入口控制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有防止一卡进多人或一卡出多人的防范措施,应有防止同类设备非法复制有效证卡的密码系统,密码系统应能授权修改。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1、入侵报警系统; 2、电视监控系统; 3、出入口控制系统; 4、保安巡更系统; 5、访客询查系统; 6、车辆和移动目标防盗防劫报警系统; 7、报警通信指挥系统; 8、其他子系统。 对具有特殊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内的特殊部分,特殊部位,需要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如专用的高安全实体防护系统、防爆和安全检查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系统、安全信息广播系统等。 安全技术防范业务与管理(一) 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综合治理保平安 1、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与警示(威慑)作用及其局限性 被防护对象采用了某种级别的技术防范系统之后,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对所遇到的威胁进行准确无误的探测和报警。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和告警功能,可以有效预防损失和遏制犯罪,其警示和威慑作用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任何技术设备和系统,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其可靠性概率是遵从一定统计分布规律的;加上它的运行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人的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技术防范系统都存在着局限性。 2、高科技物防设施不可替代的延迟作用 一般来说,物防设施是技术系统的物质载体和实物基础,它是延迟风险发生或预防犯罪的主要基础手段,它在安全防范中的“延迟”作用是其他手段难以代替的。但是.物防设施延迟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高科技的支撑,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离开技防和人防的有效配合与积极支持,物防的延迟作用是难以发挥的,传统意义上的“物防”之所以被淘汰,就是这个道理。 3、人力防范的快速反应作用 人力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技防也好,物防也好。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但是人的自然力的局限性限制了人防功能的发挥和发展。这里所讲的人力防范,已不只是人的自然能力的展现,而是科技人与科技群体有组织的防范行为。它一方面指防卫人员本身,需要高科技知识的武装和高科技物防的保护(如高素质的防卫人员,高科技的自卫手段和高科技的人身防护),另一方面是指具有高水平防范反应能力和高水平的决策、指挥与群体快速反应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单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传统的“人海战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防”,相反,是人防工作的一大误区。 总而言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防范,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服务,必须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预防损失、化解风险和遏制、打击犯罪。 安全技术防范业务与管理(二) 公安机关在安全技术防范中的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项重要的公安业务,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公安机关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方针,建立探测、延迟、反应的有效机制,对安防产品与系统的质量技术监督,对安全防范行业的指导与管理等,都是安全防范公安业务的重要内容。我国安全防范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公安机关是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其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安全技术防范业务与管理(三) 现代化的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是综台治理、确保平安的根本保证 所谓三防的结合,就是现代化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实现这种结合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社会安全的需求,是科技强警的需要。就目前而言,对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甚至比高科技的手段、设施更为迫切,因为现代化技术系统(设施)由于落后的管理方式而失效、瘫痪、造成巨大浪费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