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士

注册:2008-9-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4 09:1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概述
   网络规划工作相对于网络优化工作是一个信息采集相对全面,受市场影响较大,技术尺度把握要求较宽,工作成果差别较大的工作。这也是网络规划优化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从客户自身,办事处市场人员以及CDMA技术原理综合考虑,并迅速作出方案的工作。
   网络规划方法重要性就不用赘述,它可能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希望阅读本文档后可以对网络规划工作同事有一些启发。文字描述方面不严密的地方请指教。
网络规划的分类
   网络规划划分大致可以按照下面的几个分类方式:
1、  按照时间区别划分的话,可以分成售前网规划和售后网规;
2、  按照项目规模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局部网规和全网网规;
3、  按照粗细程度划分的话,可以分为简单网规和精细网规;
4、  按照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分成后方支持网规和现场支持网规;
5、  按照项目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全新网规和扩容网规;
6、  按照人力分布不同,可以分成个人全面负责网规和项目成员分工网规;
7、  按照项目中客户需求不同,可以分为局方主导我司配合网规,或者我司为主导局方配合的网规。
8、  按照公司对项目发展战略不同,可以分成激进型网规和保守型网规,等等。
   因为每个项目的背景,进展,需求不同,所以我们很难描述所有形式的网络规划分类,这就是网络的特别之处。但关键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客户端需求。只要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和目标偏离太远。
网络规划的一般流程
    网络规划的一般流程如下:
     
                             网络规划过程图
    这流程是把本来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分块了,目的是便于把握工作的硬性流程不至于疏漏。但实际的网络规划过程中这些过程都是一体的,不能分开考虑或者是分开进行,简言之就是这些工作是并行而不是串行。因为项目的需求不一样,这些环节中只要关键点把握住了就是网规成功的支撑。比如无线环境分析这阶段,很少在规划报告里面能有比较文字性、定性、定量、准确地描述。但这是一个对网规结果影响很重要的环节,但往往又是被忽略的环节,对这环节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网络的规模,站点数量,拓扑结构等结果性的东西输出。一旦把无线环境这一关把握住了,项目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念产生。比如我们对北京(平原)和重庆(山地和丘陵)的地形相对熟悉,我们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网络的雏形或者是规划重点,或者是消耗时间最多的环节是什么,把握了这点规划结果就不至于和实际的环境脱节,这是规划中容易把握的一步。所以针对不同项目需要不同的角度突破,不能被这些流程的锁死,删除次要环节,对主要环节重点分析处理尤其重要。
网络规划的理论依据
     网络规划涉及的内容不少,需要考虑到因素也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覆盖和容量是永恒的主题。只要认真把握这两点,规划的结果就不会偏差很大。在覆盖和容量两方面我们需要清楚地做下面的事情:
     覆盖规划方面
       以链路预算表(目前部门最新的1X版本是cdma2000 1x链路预算_V1.8 (20080123))为基础,评估出网络的规模。虽然链路预算和实际的覆盖有差别,但这是理论依据必须重视。
1>     1XDO 链路预算的原理差不多,我们就以普遍的1X反向链路预算为例说明一下如何应用好链路预算的手段。首先我们要认真体会链路预算影响结果的各参数的意义,以及关键点在哪些地方。比如根据市场或者是客户需求,我们要初步定位网络覆盖区域的传播模型,这一步直接关系到网络规划的准确性对结果影响很大。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地图、GE、网站资料描述、以及收集办事处信息或者地形地物照片等手段对覆盖区域有一个比较直观地了解。比如中东国家多数为沙漠国家,山和水都很少,建筑物也不是很密集,这些国家的大城市就和中国的二级城市地形地物差不多。我们可以把这些城市的情况和中国的二级城市靠拢。就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中国的北方的一个平原地区县城建筑物和地物比较类似,我们就可以选择一般城区或者是郊区作为传播模型依据。又比如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传播模型和中国成都的模型差别不会很大。这样我们对没有去过的地方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
2>     我们要尤其关注链路预算表里面的直接影响覆盖的半径的参数。特别重视站点高度、选择天线增益、网络负载、边缘覆盖率、建筑物穿透损耗等参数的选取。比如在一个通信为空白的非洲国家建设CDMA网络,站点的选择相对就比较自由和灵活,一般我们定义的站点高度都可能被采纳。但在欧洲这样的无线网络已经很发达的地区可能已经有站点或者是铁塔已经很成熟,要按照我们的意愿独立选择的面就比较窄。不同的网络要不同的考虑和对待。再如选取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时候我们一般有这样的规律可寻,在地球低纬度的城市和高纬度的城市比较因为气温不同,底纬度建筑物的墙壁厚度通常要比高纬度的墙壁厚度小很多。在北极圈附近的房屋穿透损耗一般都大于20dB,甚至大于30 dB。但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大沙漠里面的建筑物基本是小于15dB,甚至小于10 dB
3>     在初步计算出站点覆盖半径的以后,就可以根据选择的天线型号勾画出大致需要多少站点。那就是需求覆盖区域面积除以每个站点覆盖的面积就可以大致得出站点数量。但要注意如果网络是由一个个S111站点构建的话,一个站点能覆盖的面积一般是 *3,而不是把这站点直接简化为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面积(除非都采用的是O1站型)。
4>     结合客户和办事处营销人员对这网络的规模要求做适当调整,争取能和实际情况吻合。
      容量规划方面
      容量规划是需要采用耐心的态度和客户或市场人员沟通的一件事情。是因为容量规划计算(目前部门最新1X版本是CDMA2000 1x容量规划计算_V1.1(20070306))的规划涉及到不确定因素较多,可能一个参数的取值会造成和实际网络的规模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在容量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仔细的掌握各参数的取值尺度。我们就以1X容量规划计算为例说明。
1>     我们要着重关注下面的几个参数:每用户平均话音话务量(Erl)、总用户数、话音服务等级(GOS,%)、语音业务软切换比例等几项的对规划结果的含义。这几项指标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忙时每用户会话次数和平均通话时长(s)这两个概念就比较抽象,他们的乘积就构成了每用户平均话音话务量(Erl)。但是在很多项目中,市场方面反馈的每用户平均话音话务量(Erl)0.06,这是他们一相情愿估出来的,到底0.06代表什么意思其实他们不是很清楚。在这时候我们就要对着参数认真取值了。对平均通话时长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满足需求的同时也要符合容量规划的理论计算。在有些时候需要对一些客户不合理要求进行适当修正,规划的结果才不至于偏差太大。比如有项目要求软切换比例为10%城市网络,这是一个不太合理的取值,这样直接导致扇区可承载话音链路数(不含切换)直接上升很多,按照erlangB_traffic计算扇区可承载话音话务量(Erl)就比较脱离实际,超过30ERL,实际的网络应用中超过20ERL都是很少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提出并纠正。
2>     又如爱沙尼亚纯EVDO A网络的容量计算的时候,客户要求在线用户比例为50%,这样取值是非常庞大的,通常容量预算的时候取值为2.5%(平均会话时长取值300秒,忙时每用户会话次数为0.3)。这样会导致规划结果和实际应用网络站点数量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关系,网络的规模突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结果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和客户认真核对用户行为,提出不合理的因素,及时得到修正,以免工作白费。发生类似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客户和我们没有对模型有较全面的认识以及网络应用行为评估不是很了解造成的。只要客观地和客户面对和沟通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最终得出合理、符合需求、科学的规划结果。
各项目网络规划的定位
        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因为各项目的规模、难易程度、瓶颈不同,我们需要对各项目进行迅速的定位。除了从市场方面了解信息之外,还需要结合该项目的各种决定因素量体裁衣。不能每个项目都是使同样多的力,采用同样的规划程序和手段。
      1:比如伊拉克一个城市的网络规划,在收到规划需求的时候我们需要分析该项目的规模,据市场方面的考虑,我司需要提供一个价格有竞争力的方案,站点数量是瓶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控制网络规模,而且结合项目以前的经验,因为各种内部外部因素伊拉克运营商对网络都没有比较明确的质量需求。掉话率、呼叫成功率等方面的KPI基本要求,以及无线覆盖率为多少的要求都没有。所以我们的做该项目的时候就按照相对比较激进,但理论计算清晰即可。客户和市场方面的都很容易接受。提供这样的方案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因为规划的过程市场以及客户都不是很关心,重点关注价格以及规模就行了。
      2:乌克兰ITC项目是一个特例,在项目开完售前售后交接会后。我们掌握的情况就是局方对我们规划部门根本没有任何需求,规划以及优化工作根本就不在合同之内。这样的项目我们只需要跟踪就行。但要为后期可能需要的支持做好准备,因为局方和办事处也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等到遇到网规网优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反应,接手相关的工作。
      3:再比如香港的CDMA项目。从该项目售前启动开始到最后尘埃落定,前前后后消耗了我们超过半年的时间。公司的高层也是平凡操刀,这样的项目对我们就是一种锻炼甚至是一种考验。我们采用的规划手段就是非常全面、收集需求相当全面准确、可以称得上量身打造的网规。在规划中遇到很多特殊需求,我们需要打破许多传统的观念。一般来说城区的规划传统的观念里面一般是采用20米或者50米精度的电子地图进行仿真,但在全面的信息收集以后,发现这样的精度已经不适合香港的环境,所以我首先向体系直管领导提出要购买高精度的电子地图,做出的方案才能有竞争力,项目最终采用了价格昂贵的5米精度的电子地图。800M网络通常选取传统的HATA宏蜂窝传播模型,但对通过对现场勘查以后,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全世界少有的超级密集城区使用这样的模型显然是行不通了。所以项目组便果断决定购买了香港精细的微蜂窝传播模型。又如在传统的规划观念里面天线的下倾角规划设置一般都是不准超过12度的,会认为这样倾角设置会导致天线主瓣方向严重收缩变形,影响到主要覆盖区域的信号覆盖。但通过对香港的环境具体分析和定位,我们甚至有必要采用超过30度的下倾角。在覆盖高层建筑的时候我们更是需要采用向上倾角,为了覆盖一栋高层建筑物会采用3个扇区甚至更多的天线。这样的规划在我们传统的概念中是没有的。所以香港项目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规划,更重要是一次对网络规划的全新认识。很多传统的规划观念需要进一步地拓展才能实用于变化的网络规划应用。
      4:上面是三种规划的定位案例,都是无法概括众多的规划工作等级。所以当接手一个规划项目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对该项目进行迅速定位。包括我们需要考虑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是否需要到现场采集信息?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人手?是否需要采用更新的规划技术?是否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网络规划工具?等等。对于重点难点项目我们需要重点突破,全力以赴。对于一般的项目我们提供较全面细致客观的规划方案。对于规划要求不高或者是需求不明确的项目我们应该迅速反馈,甚至有的时候只需要得出一个数字结果就行了。可能花的时间就几分钟。
仿真的地位
      众多的规划过程中,在客户和市场人员通常都比较喜欢直观的规划结果,尤其是对仿真出图的钟爱。因为比较年轻的运营商,他们对数据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但一看到仿真出图就对网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在仿真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限制,比如站点高度是否可以达到我们规划的要求、站点是否能被征用、站点位置是否合理、仿真模型在没有经过校模的情况下是否实用于实际的地形地貌等等。仿真的结果准确度到底有多少很少实际验证过,所以我们应该对仿真的结果随时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至少不能把仿真报告作为唯一的规划依据。抱著对客户和市场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技术基准把相关的影响以及误差描述清楚。
风险评估
     每一个项目在规划阶段,不管是售前规划还是售后规划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这是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可能是对项目成败的关键点。
     1:时间方面的风险,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个项目的需求是今天才知道项目的需求,明天就要提交规划报告。这是对我们工作时间方面的严重考验,这其实就是时间风险,可能规划的结果在明天不能出来的话就会影响到市场人员和客户无法签订合同。这样的情况可能我们要丢掉手里的所有事情把这件事情完成,不管项目对时间的要求是真是假。
     2:精度方面的风险,在进行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局方的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比如是在售前项目我们做仿真可以采用250米精度免费地图做仿真,但在一些重要的项目可能我们结合收集的信息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地图出仿真,不然我们提交的规划方案可能被局方认为是相当不专业。在输出网络规划报告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交本次规划的基站信息表,但因为没有去过现场,所以很多站点的方位角度都默认为0120240度,如果一个专业的局方工程师阅读了报告就会因为这样的小问题对我们的方案有某些程度的排斥,所以在针对不同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评估客户需求,以便我们提供符合现状的精度的规划报告。
     3:全面性方面的风险,在一般的项目中我们基本不需要提供站点馈线什么型号(因为一般业界都是有比较明确的需求),但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分别对待。尤其是售前项目,我个人认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划得越全面,提供的方案对项目正面意义较多。所以在针对不同的运营商提交的报告的时候,内容的全面性都是需要具体项目分别对待的。当然规划方面的风险不仅仅是上面举例的几个方面,但只要紧紧跟踪和领会局方的需求风险就会越来越小。
沟通无极限
  沟通当然是网规工作贯穿始终的手段和方法。不管是项目宣讲,规划需求收集,报告澄清等等,实际上都是沟通。尤其是我们需要采取主动的态度进行沟通,包括和市场方面沟通以及直接和客户沟通,有点时候还需要和领导直接沟通。只有尽量多地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才会对规划结果有保障,一般来说我们主动沟通越多,项目的成效越大,规划的结果和实际网络的偏差越小。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6:19 , Processed in 0.33608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