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一级通信军士

注册:2005-6-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3 21:4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请东方教主将此帖与前帖合二为一。
  马上就要上班了,这两天太忙,出的晚了,请大家见谅。以后有空会写一篇比较联通与移动的文章. 告别了,C114 运营人专区。


3G与运营商重组
重组是今年四月中联通2004年财报业绩不佳的背景下炒的的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同时与3G拍照的发放数量紧密联系。在很多人看来,重组的前提就是3G的牌照是两张或三张,重组的核心理念就是拆分联通,下面我们详细谈一下这几个问题。

3G标准

    3G技术标准主要有3种, W-CDMA、CDMA2000和TDS-CDMA。其中W-CDMA主导者主要是欧洲的爱立信、诺基亚,其优势是能最大限度的的利用现有的GSM网络,在 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有先天的市场优势。CDMA2000由美国高通公司为主导,主要是供窄带CDMA升级到3G所用,建设成本低廉。TD-SCDMA是我国所谓的民族标准。 这三种标准的成熟度大不一样,而成熟度主要是三方面:网络,终端,市场,而只有这三方面都成熟的标准才会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从目前情况看,W-CDMA网络,市场都很成熟,但终端很不成熟,普及不开,但其网络遍布全球。CDMA2000三方面都比较成熟,但由于不适合现有的GSM网络,因此市场局限于日、韩和北美。

TD-SCDMA目前网络设备还很不成熟,终端更是没影,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这个标准。它实质上还是外国的标准(3种标准专利大量重合,都是CDMA么),且不说西门子这个所谓的合作者,仅诺基亚就占有其33%的专利,更何况掌握CDMA核心专利的高通。(在3G时代,任何CDMA标准都绕不开高通掌握的CDMA核心专利)。而我们的大唐只占有可怜的7%的专利,且核心专利比例很小。虽然国外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支持TD-SCDMA标准,但人家主要是看中我国巨量的市场。倘若不是西门子出大力推荐,诺基亚,高通想收专利费,TD-SCDMA根本不会进入国际电信联盟。总之,TD-SCDMA纯粹是“皇帝的新衣”,明明不是自己的,非要说是民族的,真是讽刺。即使是诺基亚,高通也不敢说W-CDMA、CDMA2000是瑞典人,美国人的,我们就敢。可能是对于我们这个科技极不发达的泱泱大国来说,广大爱国愤青太需要一场科技的胜利来证明民族自豪感,来宣扬下一个世纪是中国龙的世纪;更关键的是科技部,信产部的某些领导太需要政绩以便升官发财了吧。从现在形势看,TD-SCDMA是肯定要服务于我们一部分人民了。可是想到国家要投多少钱,老百姓要受多少罪,我真的很悲哀。市场的问题就让市场解决吧,政治问题尽量少掺杂其中。顺便说一句,京沪高铁还是用日本的新干线吧,毕竟成本低,老百姓很实惠。难道因为爱国,因为反美就不看电视(电视是摩托罗拉发明的)了,毕竟是两码事么。(一不小心,惹到某些爱国愤青了)。
3G目前发展情况

3G从目前看相当不成熟,全球运营3G的运营商几乎没有赢利的。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有10个市场的3G牌照,共覆盖约1.75亿人口,几年来共亏损了2400亿人民币。欧洲国家的3G泡沫更是举世皆知,其应用至今仍然以话音业务为主,严重亏损。到目前为止,用户对3G业务(视频应用)的需求仍然严重不足。这在全世界都如此,,不论是以WCDMA还是以CDMA2000等技术提供业务。下面谈一谈3G在全球的发展:

日本:

日本在3G发展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球第一个开通3G商用业务的国家,规模也是世界最大的。它以招投标方式颁发3G牌照,NTT DoCoMo(WCDMA),KDDI(CDMA2000)和J-Phone(沃达丰控股,WCDMA)三家移动运营商分获牌照。
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也是第一个推出商用3G业务的,但其用户很少。KDDI将网络升级到CDMA2000 1x EV-DO后,凭借其高速数据传输率,,在3G用户市场的份额达到了90%以上,起绝对的主导地位。(KDDI是日本第2大移动运营商)。
为什么2G的霸主到3G一蹶不振呢,而老二却后来居上呢?主要原因有一下几条:1 WCDMA手机很贵,终端种类少,偏重、体积大、待机时间短、电池工作时间也短。J-PHONE在3G业务推出当天全国仅有150部手机可使用其业务。而KDDI由于使用CDMA网络制式,其3G手机具有价格低廉、使用随意等特点,且与2G终端配套,能最大限度的利用2G网络。2. NTTDoCoMo一开始为了降低投入采取局部覆盖3G,导致用户接通率只有53%。这使用户必须转换制式,反过来再使用2G,而转换制式通话必定中断,必须再重拨,非常麻烦。(所有使用WCDMA的手机均有此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发展用户。KDDI的CDMA2000更容易平滑过渡、与2G网兼容,建网初期的成本较抵,且用户接通率很好。

说道这里,有人一定会说这很像中国的移动与联通么?不错,这就是联通3年来咬紧牙关要上CDMA的原因,因为采用CDMA在3G时代会有很强的先天优势。KDDI的优势联通到时一定会有。NTTDoCoMo遇到的问题移动也一定会遇到。来自中国移动内部的消息显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3G网络建设规划分3个区域制定规划,这显然是不肯吸取NTTDoCoMo的教训了。而来自中国电信内部的消息则称,中国电信会吸取NTT DoCoMo的教训,将在一期就实现全网95%覆盖。看来王晓初走了,移动也傻了。这是开玩笑,毕竟电信上3G没2G用户的包袱。移动何尝不想一期就实现全网95%覆盖,但这样投资太大,还有2G的2亿多用户得管,而3G前期肯定亏损,到时候业绩不好这个“印钞机”怎么向海外投资者交代。

    日本3G业务主要集中在音乐及视频剪辑下载,商业应用几乎没有发展,用户更多愿意将3G业务用于娱乐目的。视频剪辑下载主要是黄色小短片,讽刺吧。可见日本3G发展还未进入成熟期,用户对3G业务(移动中的宽带上网或视频应用)的需求仍然严重不足,这有内容提供不足的问题,也有视频应用太耗电的原因。从目前看,这两方面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韩国:

韩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率先进入3G时代的国家之一,技术上比欧洲领先3至5年。韩国移动市场提供的所有服务中,廉价的铃声、屏保图片、图标以及短信依然占大部分,视频应用仍未普及。3G发展表面上感觉很红火,但运营商之间竞争激烈,大规模的营销支出、自杀式的促销降价给运营商长远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欧洲:

欧洲是GSM的大本营,也是继日韩之大规模启动3G商用而的热点地区,其3G发展将决定全球WCDMA的整体商用水平。在发展3G业务的过程中,欧洲各国深受WCDMA终端的种类、性能、供应等问题的困扰之苦。又加上政府决策失误,过早地发放牌照并收取天价牌照使用费,导致企业财务负担过重。企业在3G商用化之前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培育,因此3G业务发展缓慢,业务种类也很少。但相当一部分商业用户认为视频电话能够有效提升商业活动中的信用度,因此视频通话成了3G最主要的业务。

上述国家政府均对3G持支持态度,牌照发放的很早,且发放费用也很低。(欧洲除外)。且2G发展良好,移动电话普及率均超过70%。人们普遍科技素养好,对新科技接受快,消费能力强。并且国家普遍面积小,网络投资少。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3G业务发展仍然缓慢且不成熟,以日本为例,目前3G用户仅有600万(这600万有很多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3G用户),三年来普及率仍不到4%,用户多数时间只是用3G手机来语音电话。
中国什么时候上3G。

显然3G无论如何都是要上的,,这点是所有人的共识,大家分歧的焦点是是什么时候上3G,反对者即使如北京邮电大学的阚凯力也只是认为目前上3G 有点早,并不反对上3G或要求跳过3G直接上4G。(要直接上4G的人纯粹是傻瓜)。

这两天上3G的呼声又高了,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昨天说中国发展3G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今年将适时提出决策建议。在某些人看来,2005年底3G 牌照铁定是会发放了。可是请这些大哥注意,部长只是说基本具备,并未说全部具备,另外也只是说信息产业部提出决策建议。前一段时间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出席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也只是表示2008年承诺提供3G技术。

其实这两种表态都是是极其模糊又很宽泛的表态,不同的利益集团站在各自立场完全可以作出截然不同的解读。何况说3G 牌照发放并不是信产部一家能说了算得,发改委,国资委也有相当的发言权。3G 牌照要发放,信息产业部,发改委,国资委三部都会拿出各自的方案,然后开联席会共同协商,最后拿出一个各部门都能接受的方案报请国务院批准。这是一个相当耗时间的过程,最少得半年。所以我个人认为,3G 牌照发放会在2006年下半年发放。对3G我认为这两年上还是太早,原因如下:

1.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消费能力比较强,人口也集中,但从这两年全球运营3G的情况来看,3G未必能赢利;而广大内地人口稀少,也比较贫穷,对于这些连村村通还没有解决的地方,3G实在是太奢侈了。

2.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还非常低,只有26%,与此相对应,我国的2G网络容量有很大冗余。联通公司上亿容量的CDMA网络,用户却不足三千万。目前最大的困难仍然是发展用户,特别是发展农村用户,西方国家建设3G用来弥补其2G网络话音容量的不足的情况在我国并不存在。

3.3G最主要的应用——视频应用市场需求太少,这个业务需要培育,终端耗电问题到目前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

4.中国电信市场一个基本特点是,拥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年人接受不了数据业务,而消费能力弱而又对数据业务感兴趣的年轻人有负担不起3G业务的较高价格。再加上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质上3G消费者将只会局限于沿海的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群体。表面上有我国有13亿人,而实际上市场容量很小。

综上我国3G牌照的发放,并不像一些利益集团(设备商)所强调的那样紧迫。即使稍晚一点,对电信业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是牵涉上千亿的工程,不得不慎重啊。

下面分析分析各利益集团对3G的想法:

设备商


华为:这两年放弃研发小灵通,CDMA2000进展太慢,对3G的WCDMA进行豪赌,没想到等了一年又一年,3G牌照还是没等来,既然在国内赚不到钱,也只好跑到国外低价抢单,还美其名曰国际化,这不,与3COM的合资公司不亏了4600万美元么。所以说对3G牌照的发放,华为是最着急了,他巴不得3G牌照赶快发,好去抢中移动的WCDMA的大单。

中兴:这两年靠小灵通,联通的CDMA大发了一笔,发展的很稳健。但小灵通已经不会再有大的投资,联通的CDMA也已经大部分升级到了1X,以后主要是软件升级,硬件上也不会再有大的投资。再加上自己的WCDMA不行,所以说他才是真正要发展海外市场的,最近低价抢单连华为都受不了,跑去告了一状。不过他对3G当然持积极态度。

爱立信、诺基亚:作为WCDMA专利的主要持有者,当然是极力要求中国迅速上3G,好卖自己的WCDMA网络设备与手机。诺基亚中国总裁何庆源甚至直接说,中国再不上3G就晚了。可见心情之急迫。

摩托罗拉:持有一部分CDMA2000专利,既希望卖设备,又希望在3G手机市场上打翻身仗,打败诺基亚与三星这两位2G手机霸主。KDDI就是选择了摩托罗拉的的网络设备,效果很好。

总体来说,上3G设备商是最着急的,自己前期投入大把银子,到现在还没收获。所以他们极力怂恿政府早上3G,可以说只要上3G,设备商就是最大的赢家。

运营商:

中移动:这位中国2G的霸主对上3G很犹豫。一方面被业界成为所谓过渡技术的GPRS到WCDMA的升级并不是平滑升级,而是另建了一张叠加网(GPRS本质上是TDMA)。原有的、移动公司最为自豪的遍布全国的数万个基站、基站控制器和天线等占70%以上的固定资产将完全报废,只有中心机房里的交换设备可以部分使用。显然中移动并不想太快放弃自己投巨资建设的GSM,他还想等几年,最大程度上压榨干GSM的剩余价值。何况上了3G 出现像NTTDoCoMo的问题怎么办,毕竟是海量投资而头几年又肯定赚不了钱。但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在与中国联通的数据业务对抗中,发展远不及对手。中国移动2。2亿用户数据业务一天收入一亿,中国联通0.3亿CDMA用户一天收入5000万。在中国移动的大本营,广东(大致占全国无线数据业务总体需求的1/7)市场上GPRS无线上网卡已基本上销声匿迹,而联通的CDMA 1X上网卡随处可见。广东联通数据业务收入每月的增长量都在20%以上,旺季期间仅无线上网卡业务每月便激增近1万户。联想——联通无线战略联盟的建立更给了移动巨大刺激,要知道联想现在可是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老大。这种压力是巨大的,因为长此发展,中国移动的根基—高ARPU的商业用户(全球通)将会大量流失,而这些高端用户是中移动高收入,高利润的根本源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移动也愿意在发达地区上马3G,挽回在与中国联通在数据业务对抗中的劣势。

中国联通:CDMA—1X网络容量达到5200万,在二期工程完成后容量更可高达七千万,已经能支持大部分的3G业务。应该说,联通公司在提供3G业务方面具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和不小的先天优势。联通对3G的态度是希望尽可能晚上,因为现在3G并不成熟,若上3G,运营商就会不得不依靠语音业务竞争,势必会采用非常低的价格,这对目前通过G网向C网输血的联通会很不利。所以联通还是希望尽可能晚上,自己通过宣称是2.5G而实质上是3G的C网逐步地向用户提供3G业务,争取培养高端用户对3G业务的使用习惯。不过话说回来,联通其实是最不怕发放3G牌照的,大不了再多花20%的软件升级费。而且1X的信号也是覆盖全网的,一夜之间就可以从2.5G进入3G。

中国电信:电信这两年在固话业务江河日下的情况下,凭借ADSL依然获得了雄厚利润。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固话业务量越来越小,而白赚的座机费又随时可能取消。看着原来的小兄弟在移动通信上狂赚钱,电信早就想上了,无奈国家不同意,自己只好上小灵通造成既定事实,逼迫国家就范。应该说在四大运营商中,电信是最急着要上3G的。如果能单独在全国组网,这当然最好,与网通分别在南北经营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他上3G的优势是到时候可以与自己固话业务捆绑,实行一站式服务。但不利的是,自己只怕要当TD-SCDMA的实验品。

网通:与电信相比网通的资产规模,服务范围比较小,收入和利润也不多。即使获得3G牌照,也无力在全国组网,因此网通的如意算盘是与电信分别在南北经营。

总之运营商中,移动将会得到 WCDMA 牌照、中国联通将会采用 CDMA2000 牌照,这两张牌照是铁定的。两家也都希望只发两张。其中移动由于受联通数据业务的压迫,对上3G要比联通稍积极一些。电信,网通都想涉足移动通信,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不同的是,电信实力强,想在全国组网,而网通实力差,只想在北方分一杯羹。但不幸的是,即使最乐观的估计,电信,网通上3G采用制式TD-SCDMA和WCDMA + TD-SCDMA的概率是50:50。
  
3G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电信业面临着再次重组的挑战,重组的基本目是,通过整合运营商,达到1.有效地解决重复建设、资产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特别是控制3G网的建设规模。2.避免电信市场无序的,过度的竞争,扭转由此导致的电信企业的量收不平衡和效益下滑的情势,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同时使我国电信企业强弱均衡,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使老百姓从竞争中获益,同时在竞争中使各运营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转变为现代企业。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今年年初以来有关重组的各种言论:

2004-11-11 1
有报道称,中国联通(0762)母公司联通集团的网络资产可能被分拆,由内地另外两大电讯商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瓜分。CDMA网归中国网通、GSM网归中国电信,联通原有固网及长途网中南方业务归中国网通,北方业务归中国电信。随后联通发言人表示没听到有关传闻,此事告一段落。

2005-01-20
业界有消息再度称,中国联通母公司联通集团计划将GSM及CDMA分拆,并与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分别合并。中国联通相关人士表示对有关消息不作出评论。随后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迅速,专项向国资委求证,请求澄清。1月28日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在澄清“联通拆分”传闻会上称拆分联通的传言不实,中央电信企业改革重组现在没有任何明确的方案。
   2005-02-04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在香港举行的一个媒体吹风会上称,该公司有意同中国网通联合收购中国联通的一个移动电话网络,并已就此交易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
  2005-03-29

中国联通董事局主席常小兵在公司2004年业绩发布会上,语气坚定地否认了联通将被分拆的种种猜想。常小兵认为,对于联通来讲,GSM和CDMA一个都不能少。
2005-04-06

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披露,中国电信业拟采纳电信重组新方案,联通运营的GSM网络将与网通合并,保留中国联通品牌,而电信将购买联通的CDMA网络
2005-04-08

在中国网通业绩说明会上,网通总经理张春否认正在考虑对运营商进行分拆重组。
2005-04-29
中国联通公司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董事长常小兵坚定地全面否定了分拆联通传闻。他说:“根据从有关方面获取的信息,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社会上大量充斥的有关拆分联通的传言是不切实际,纯属炒作。
随后陆续有人提出四和二的方案,但显然不太可能。,眼看拆分无望于是近期舆论又转向了不拆分联通。

下面理论上逐一对各方案剖析。

1 四和二
此方案决不可能,电信在经历规模巨大的拆分后,不可能再次后退,形成所谓双寡头垄断,这显然是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原电信系运营商员工的想法,因为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集团及中国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后,移动有联通,网通电信有铁通,竞争非常激烈,员工原来那种坐着收钱,当用户“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总想梦回电信。而联通,铁通本来就弱势,员工开拓业务很困难,同时也天真的以为合并后待遇能大幅提升,作地收钱,因此也支持。不错,国资委是要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可也是要给老百姓服务的,若按照这种说法并以此为目标的话,干脆合成一家算了,这样就彻底增值保值了么。像中石油那样去年纯利高达1500亿,对国家民族百姓究竟有多大好处?另外这种方案是合,虽然理论上合比拆阻力要小,但同时理论上合并后领导数目将减少一半,现在电信运营商中层以上领导作为即得利益集团,肯定不会同意。中国的改革向来是不管目标如何,最后得利的都是官僚集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比拆阻力更大。更何况当年以北方十省电信2200亿的雄厚资产整合小网通还耗时三年,何况这种巨无霸之间的整合。从经济理论讲,垄断决没有竞争能更好的配置资源,国家考虑的是13亿人,不只是我们电信人。在世界反垄断潮流浩浩荡荡的今天,这种方案纯粹是痴人说梦,不说也罢。
2.分拆联通两张网

除了合并以外,剩余的方案其核心思想都是分拆联通两张网分别并入电信,网通或至少拿出一张网进行并入。今天我们不讨论是不是应该分拆联通,我们来讨论分拆联通的可行性以及对各相干利益方的影响:

联通:联通GSM网现有8500万用户,收入占联通总收入58%,目前联通全部利润来自于该网。拆分出去后,联通公司整体收入市场占有率将由现在的14%下降到6%,企业也将由一个年盈利几十亿元的公司变为亏损性公司。CDMA网络至今仍未赢利,用户也只有3000万。但该网是联通未来希望所在,如果CDMA网络分拆给电信,网通,那联通实质上已没有存在的意义。正是CDMA网络的建设,使中国联通有了做大做强的希望,在3G发展中占得了先机。如果拆分CDMA,联通将失去发展前景,这面电信业改革的旗帜完全有可能倒下。GSM网是联通的现在,CDMA网是联通的未来,二者缺一不可,必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而分拆联通两张网,对联通员工(特别是正式工和一部分领导)来说,被人并入实质上就是任人宰割,并入后的待遇决不会比现在强,更会丧失现在好不容易在联通积累的发展前景。当然临时工无所谓,反正到那儿干都一样。

电信,网通:从表面上似乎分得联通的一张网是个便宜。若分得GSM网,将会白白获得8500万用户以及每年100亿的利润,并且在升级到WCDMA会减少一笔开支。但这些只是那些闭门造车的专家的想法。事实上,中国联通现有GSM网向3G过渡有二种技术方案:一是对原有GSM设备升级,这种方案在技术上非常困难,也不经济;二是叠加组网方案,即在现有GSM基站旁边新建一个WCDMA共站。两个基站从组网结构上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如果原传输、电源、机房有一定富余量,可直接利用的仅此部分。所以,联通现有GSM网络向3G的WCDMA建设演进过程中,可利用的只有核心网的电路交换部分及本地传输网络等少量设备,整个无线系统中的基站、BSC/RCN及分组网络等均需新建,需要巨额投资。可利用的GSM网络设备只能为新建3G网络节省约25%的投资。截至2004年底,中国联通拥有GSM网基站76542个,CDMA网基站86056个,两网共站比例约69%。绝大部分共站,共用一个机房、一组电源、一套传输电路、一个铁塔,如大面积“连体婴儿”。强拆两网,相当于对连体婴儿做手术,难度很大,强行拆分的成本会极高,要是加上相应的联通员工的处理,电信,网通所付出的成本将会远远大于为新建3G网络节省约25%的投资。且维护作业界面也将极难划定,给联通或相关企业带来维护运营上的困难。


有人会说,王晓初不是这样讲的么?不假,我们且来分析一下:王晓初作为原中国移动的老总,对老对手联通的网络状况肯定了解,可见他要的决不是联通的GSM网,他要的是CDMA网,因为只有CDMA网才能为电信剩下建3G网络的钱.这笔钱当然会远远大于为拆分CDMA以及处理相应联通员工的成本。但为什么要与网通联合收购呢?因为联通CDMA网收购的成本将要超过2000亿,电信一家根本拿不出,只有与网通联合收购才有可能。另外人多势众,对国家的影响力也大,更有利于收购方案的成功。

假如实施此方案,联通员工必然人心惶惶,心不在焉,无心工作,服务,再加上移动推波助澜,联通用户将会大量转投移动。如果移动一家用户超过85%,那么,无论以后是谁运营CDMA,光一个网间结算都让他吃不消。若此时电信,网通捆绑固话,那信息产业部将如何监管?更何况现在四大运营商都已经上市,要想让电信,网通,联通的流通股股东都同意,只怕会很难。

一位专家总结的很好:联通两张网非常难以拆分,这种分拆对于联通来说可谓是致命一击。8500万户用户的失去将危及中国联通生存;这种拆分将给相关企业今后运营、维护方面造成诸多扯皮隐患;对解决重复建设,形成规范竞争格局毫无益处。企业间矛盾会有增无减。

  。若分拆G 网,根本就不会有人买。但若分拆C网,保留联通,那联通实质上已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C于G一定是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不会让联通消失,更不会分拆其中任何一张网。此方案是重组中最不科学的方案。

我对重组的看法。

按照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格局,有利于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防止垄断及有利于监管四大基本原则,兼顾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我的看法是:

1.中移动保持不变,发给WCDMA牌照。保留联通及他的两张网及本地网不变,发给CDMA2000牌照

2,将卫通,联通的宽带,固话,长途业务及资产并入铁通。

3.电信,网通分别以小灵通部分的人员,资产并各自拿出200亿元,以50:50的股份比成立一家全国性的移动通信公司,并发给WCDMA + TD-SCDMA牌照。

4.考虑到各企业的情况,中移动交牌照费150亿,联通交50亿,新成立的免交,得到的200亿用于村村通。

若这样重组,
1.在固话及移动通信领域将各有三家运营商竞争,并且使强者遇强,弱者加强,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格局,防止垄断。
2.固话及移动通信分开经营,有利于防止因固话捆绑带来的垄断,并且有利于监管。并且分出去的部门平时在原企业就相当独立,且不是主业,这样能使重组成本最低,避免企业的重大震荡。
3.发放3张牌照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举报本楼

本帖有 55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4 02:39 , Processed in 0.29994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