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将

注册:2005-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2 16:2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国电信运营商们在竞争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执照时付出的竞标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昂贵的代价,致使电信运营商们债台高筑。而为建设网络设施、开发市场及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又需巨额投资。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电信业比起过去高速发展的15年,出现了低迷的阴影。花费巨资争来的执照,却由于资金、技术、网络设备等等原因,使3G业务迟迟得不到开展。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 日本3G业务开始运营

  2001年5月30日到9月30日,NTT DoCoMo 公司在东京市区进行了3G移动电话业务试验。这次试用范围还包括横滨部分地区和神奈川县。该名为“FOMA”的新蜂窝电话系统,可提供“自由的移动多媒体接入”,话音、可视电话和高速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比NTT DoCoMo可传送Internet的I-mode业务快40倍。 NTT DoCoMo 最初计划分发4000部3G移动电话,后来增加到4500部。参加试验者免去基本的月租费,但非实际的通话费用。参加试验者要接受有关3G业务问题的调查。DoCoMo在经过近4个月试行业务后,声明于10月1日开始运营世界第一个商业3G移动网。手机从10月1日起以50000日元(约合420美元)出售。话音通信费根据目前蜂窝电话业务的水准制定,但数字通信业务(如视频传输)价格迥异,取决于带宽要求。

  就在运营商计划10月1日在日本东京地区开展3G业务的几个星期前,NTT DoCoMo公司声称:在开展3G业务的同时,还将加速I-mode数据业务。这暗示了3G业务可能不会完全占领市场。NTT DoCoMo公司相信,2.5G(例如I-mode)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也负担得起。日本无线运营商说会将I-mode和DoPa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下行数据包传输速率由9.6kbit/s提升至22.8kbit/s。DoCoMo称I-mode升级将在2002年进行。这使其它运营商看到了一个新的市场趋势——将资金用于更加实用的2.5G 业务,而不是因为开展3G而负债累累。

  二、阳光灿烂前程好 3G道路还很长

  在全球移动通信业,除NTT DoCoMo公司一枝独秀,率先开展了3G业务外,众多获取了3G牌照的运营商,却在为迟迟不能开展3G业务奔忙着,苦恼着。

  德国2000年6月5日,德国电信管制者Reg TP宣布,在某些条件下,站址、天线、基站的分享建设不违反3G许可证规定,这将节约UMTS运营者40%的网络投资。不过,核心网络必须维持独立,且必须独立运行。德国3G许可证持有者T-Mobil、Mobilcom和Group 3G等对此均表示欢迎。另据规定,到2005年底,3G许可证持有者必须建设网络覆盖50%人口(大约为德国面积的8%),未覆盖区域可通过漫游协议实现覆盖。时过一年,3G许可证持有者网络建设得怎样了呢?

  Group 3G(Telefonica Moviles及Sonera在德国的合资公司):该公司2000年为获得3G许可证支付了1600万德国马克,计划于2002年底在德国推出第三代移动业务,到2007年市场占有率达到13%。2001年7月Group 3G宣布与Deutsche Telekom签定UMTS 连接协议。Group 3G在德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网络,使用的是德国E-PLUS的网络。2001年9月Group3G和E-Plus(荷兰KPN 电信的NV单位)紧密合作,在德国建设UMTS(3G)网络。这两家公司已经签订了相应的协议,共享UMTS网络的各种部件,如天线、电缆、发射机和无线网络控制器。这对合作伙伴还将各自发展UMTS网络的附加区域,然后以共享的方式达到至2005年超过人口覆盖50%的目标,同时降低总成本。2001年10月,Group3G又宣布计划在2003年第一季度推出UMTS服务。公司预计到2008年,最长到2013年获得10%的市场份额,同时希望在2005年实现收支平衡。公司已经将Nokia、LM Ericsson、Nortel网络和Siemens列入网络的候选名单。

  T-Mobile:德国电信移动公司T-Mobile执行主席瑞克希望德国最多建设3个国内下一代移动网络。瑞克希望政府能够听取债务缠身的公司对于共享更多网络基础设施的请求,帮助运营公司减少3G业务的成本。瑞克认为在德国将有2到3个3G网络及2.5G网络。T-Mobile公司已经与英国电信达成非排外的网络共享协议,该协议可以将3G成本减低30%。

  T-Mobile International和mmO2于2001年9月21日签署了一项有关在英德进行3G网络互补的合作协议。据称,此协议在未来10年内可帮助mmO2在相关3G网络建设方面节约近30%的成本支出。

  英国 Vodafone公司:2001年7月Vodafone公司称,由于3G手机短缺,第三代 (3G)因特网业务开办时间可能推迟到2003年。该公司放缓了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里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扩展工作,公司将减少在英国建设3G基站的数量,从1200个减少到750个。公司原计划2002年底在一些市场推出基于W-CDMA的3G业务,目前看可能到2003年才能推出。

  2001年9月根据Financial Times报道,Vodafone最初业务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并且数据速度远低于它所提供的国际化的3G标准服务。Vodafone宣称,它所有的3G网络是根据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 标准设计的,它开始可以提供384kbit/s的数据业务,以后会提供2mbit/s的数据业务。而且Vodafone会利用最先进的音像处理技术,在现有的GPRS网络上开展多媒体业务,例如MPEG4 (Motion Picture Engineering Group)。

  美国 Spring PCS公司:按原定计划其在2001年年底推出3G业务。2001年6月27日公司宣布了与设备制造商的两项订购3G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3年,Sprint将拆资20亿美元购买3G设备,朗讯和北电各占一半,北电将提供基站、智能核心网络设备,朗讯将主要提供移动交换中心、无线智能网软件。Sprint 目前已开始通过1XRTT 升级其现行的CDMA网络,并向cdma2000过渡。Sprint PCS Group宣布,在其2002年中期起用的新网络中,计划应用基于Java语言的第三代移动电话应用程序。现有的数字网络只属于第二代,而第三代网络则是能提供高速、永远在线及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的网络。

  日本 KDDI:2001年9月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公司决定推迟提供第三代移动业务——高速移动因特网接入服务,该服务定于2002年正式提供。J-Phone:日本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J-Phone,是日本最大的PDC移动业务供应商之一,在日本拥有1000万移动用户和750多万移动Internet用户。J-Phone 主要由Japan Telecom和Vodafone拥有。J-Phone在2000年6月获得了3G牌照,原计划于2001年6月底前推出3G服务,并希望在2002年第三季度前将这项服务推广到全日本。而现在又将计划修改为2002年开始展开3G WCDMA业务。到时,J-Phone用户将可以接入NTT DoCoMo公司的Web站点。这一举措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J-Phone目前有一个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项目叫做“J-Sky”,并且拥有用户789万。

  韩国 韩国运营商们于2000年拍卖会上制定的商业计划中早已承诺将于2002年5月开始这项业务。韩国信息与通信部部长2001年8月宣布,韩国决定将两个地方W-CDMA 网络推出3G无线通信服务的最后期限推迟至2003年,这两个网络分别属于SK Telecom有限公司和韩国电信公司所有。同时还决定网络采取双重方式系统,这个系统允许通信在2G和3G电话之间进行切换。但是这个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韩国的SK电信公司在2001年7月4日的电话会议上,宣布将推迟向自己的1000万用户推出3G业务。韩国政府原寄希望电信公司能在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推出第三代业务,但是SK公司表示这不可能了,部分原因是厂商不能按时推出满足3G需求的手机产品。SK公司已经耗资10亿美元建立高速网络,预计还将再投入30亿美元建设全国范围的 3G网络。

  意大利 H3G:意大利电信运营商H3G的负责人Vincenzo Novari近日表示,该集团预定在2002年秋推出其3G业务。H3G是意大利出现的第一个多媒体移动运营商。2000年11月以63000亿里拉的代价获得了意大利的UMTS许可证。H3G现在的目标是成为3G移动市场的领导者。

  澳大利亚 Hutchison:早在2001年3月,Hutchison公司已经花费1.02亿美元从澳大利亚政府购得了2100MHz 频段的第三代网络运营许可证。该公司于2001年6月宣布选择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作为其3G网络的首家设备供应商,与爱立信签订的合同金额达8.3亿澳元(约合4.35亿美元),合同期4年,网络将覆盖澳大利亚的5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布利斯本、阿戴雷德和帕斯)。爱立信所提供的设备非常广泛,包括W-CDMA无线接入、IP核心网和传输技术、网管系统、网络运营及其它重要的平台等。摩托罗拉被选为第二家设备供应商,它将为悉尼和布里斯班提供无线接入网络设备。两家设备供应商都承诺在网络投入商业运营后提供3G手机。

  以色列 以色列跟随欧洲延迟3G系统推出,至少2004年以前不采用新系统。这样,2.5代技术将在一段时间内占支配地位。据估计以色列移动运营者将花费13亿美元升级到3G系统。以色列主要的移动电话提供者Pelephone、Cellcom和Partner认为3G成本非常高,近期主要采用2.5代技术。3G基础设施投资延迟将减低数据业务的收入。2001年运营者收入增长率达到两位数,而这种情况在2002年将会下降。2003年可能数据业务收入开始能够补偿话音收入。以色列移动电话用户2001年年中达到510万户,普及率约为70%,平均每用户收入(ARPU)48美元,去年为60美元。挪威 一家在挪威计划运营3G移动网络的公司即将破产,它有可能成为一长串亏损者名单上的第一个。由芬兰的Sonera Oyj公司和挪威运营商Enitel ASA共同投资的移动宽带ASA公司将向政府交回运营许可证,因为Enitel公司决定卖出它所持有的该公司50%的股份,但却没有买主。然而就在一年前挪威政府招标3G许可证时,七家公司为争夺4张许可证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甚至像Orange SA这样的国际运营商都没有中标。但是,现在与那时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没有一家当时没有得到许可证的公司愿意利用这个机会进入挪威市场。尽管Enital公司2001年7月份称已有几家公司表示感兴趣,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买家。

  三、各显神通鏖战急 中国运营商向3G过渡

  在中国,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没有发放3G运营许可证,但运营商们却都盯着3G。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GPRS业务于2001年7月9日开始在全国25个城市投入试商用,为期两个月,全国2900名志愿者成为此次试商用的首批客户。目前,中国移动GPRS网络已经覆盖全国16个省的25个城市,容量达到40万。传输速度一般能达到40Kbit/s左右。今后经过优化,信道可从目前的4个增加到8个,峰值能达到130Kbit/s左右。试商用结束后,二期网络建设和扩容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年末将覆盖全国所有31个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GPRS在我国的较大规模商用即将全面铺开。中国移动将着重发展以GSM-GPRS-UMTS为路径的演进之路。

  经过信息产业部的反复论证,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联通上马了CDMA项目,首期工程总容量1515万门,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由于CDMA20001X在数据业务上的优势,中国联通将以CDMAIS-95A为基础,通过CDMA20001X向3G平稳过渡。

  2001年10月20日,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e-APEC论坛上指出:我们对发展3G的态度是积极跟踪技术的发展与走向,结合中国国情和网络的实际进行实验,通过在应用上下功夫,营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支持3G的发展。

  今天,祈盼通过高层换血重振往日雄风是英国电信股东们最大的愿望。今年4月,他们已经从英国广播公司(BBC)那里请来了克里斯托弗·布兰德爵士,替换掉了原董事长瓦兰斯。10月,上任不到一年的财务总监菲利浦·汉普顿离职,这个曾经在英国天然气公司的重组中成功进行了成本控制管理的人最终却没能满足英国电信的厚望。10月底,董事会公布了邦菲尔德的提前离职决定。在英国电信寻找新CEO的过程中,英国业界可没为此少费口舌,许多人都以为理所当然应该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英国人来掌管这个越来越英国本土化的企业,万万没有想到董事长布兰德却别出心裁请来了一个经历似乎并不光彩的人,还是“老外”。

  单是这一点,就可以想象49岁的本·弗瓦仁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尽管谁也无法把朗讯的“倒霉”都归到他一个人身上,而在几年前弗瓦仁离开荷兰KPN电信的时候,那家国有电信公司正如日中天,但是无论如何,股东们的怀疑是有理由的,这个重担压顶的企业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他们须看到业绩,业绩不仅关系到弗瓦仁本人的薪水报酬,更关系到英国电信的生死。
盛极而衰的企业问题多多

  “如果弗瓦仁以为他还能与英国电信度一个幸福的蜜月的话,那么他就错了。”伦敦《金融时报》这样说。的确,弗瓦仁面对的再也不是那个曾经辉煌之极的国际电信“巨舰”,也不是一个坐拥巨资、雄心勃勃、虎视全球的企业,而是一个身负数百亿英镑重债、国际业务不断缩小、股市下滑惨重甚至要变卖房地产的电信公司。分拆、重组、还债,一系列令人头痛欲裂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这位未来的CEO面前。

  今天的英国电信需要弗瓦仁做些什么呢?一位股东这样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战略方面的进展,要看他能不能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

  这种近乎朴素的愿望与英国电信前几年的作风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差别。而要理解弗瓦仁将面临的处境,就不得不回顾英国电信近年来盛极而衰的历程。从1996年起执掌英国电信长达六年之久的现任CEO彼得·邦菲尔德爵士是一个乐于投资的人,正是他促使英国电信开始了从一个单纯的电话公司向一个全球性的信息通信企业的转变,在他的带领下,英国电信的领地遍及全球,业务涵括了固定、移动、国际、互联网等各个方面。然而,也正是他这种缺乏策略的投资和扩张战略掏空了英国电信。

  2000年,在投得英国、德国等市场的数张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牌照后,英国电信发现,集团债务已经高达300亿英镑,信用评级下降,银行已不愿借贷。在全球经济下滑,互联网、电信业步入低迷后,英国电信股票一落千丈。今年3月23日,英国电信的股票一度跌至三年以来的最低点496便士,集团市场资本总值缩水至305亿英镑,几乎与它的巨额负债300亿英镑持平。这个高傲的电信巨人终于不得不承认,危机也会降临到它的头上,曾经显赫的电信王国也有资不抵债的一天。

  英国电信的衰落固然与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有关,但不可否认,其高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1996年,英国电信并购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MCI失败后,处于上升期的英国电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国际化的步伐就此打乱,一些价格更低、对公司发展更为有利的并购机会都一一错过,决策层总是显得谨慎有余,魄力不足。

  同样,在英国国内,英国电信在一些关键的领域没有能够抢得先机。在无线通信方面,后起之秀沃达丰公司已经后来居上,法国电信的Orange在英国也直逼英国电信。而在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服务方面,英国电信也迟迟未能建立起自己的领先地位,人们显然对FREESERVE的服务情有独钟,而英国电信的电子商务因为缺乏创新、服务呆板而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

  事实上,从去年4月开始,英国电信就在不断实行重组,而重组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减债。为了这个目的,英国电信集团不得不放下架子,将辛苦挣来的国际市场拱手让出,从日本、印度、新加坡、西班牙等多个国家撤资。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和西班牙,接受英国电信资产的却正是英国的后起之秀沃达丰,至于这个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会带来什么样的威胁,英国电信似乎已经顾不上了。到现在,正像分析家所说的那样,英国电信已经从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变得越来越本地化、英国化。而在国内,英国电信裁员、卖楼、分离无线部门,竭力弥补债务,挽回股市形象。

  力挽狂澜 任重道远

  然而,300亿英镑的债务负担很难让任何改革计划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月后,名不见经传的本·弗瓦仁就将在这种情况下加入英国电信,可以说,用“棘手”二字还远远不能描述即将呈现在他面前的艰巨任务。作为昔日的国有企业,英国电信的负担一直很重,它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投资以及所担负的公共服务的功能依旧占其业务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这使得它在市场中与新来者竞争时难免顾虑重重,瞻前顾后。这是英国电信乃至英国电信业改革遗留下来的后遗症,或许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决定的,而弗瓦仁能从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老牌企业的作风,从而根除顽疾,只能由时间证明。

  但是弗瓦仁很有信心,他说:“英国电信拥有信誉卓著的品牌、优良的客户基础和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员工,已经具备了创造发展机遇所必需的最重要的三种元素,公司采取的积极的改革措施将重新确立以客户为核心的宗旨。”

  新任CEO说这番话在意料之中,无论如何,一个勇于在危难之际担负重任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毕竟他不是来分享已有的荣耀,而是来分担责任和困难的。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2 07:11 , Processed in 0.26550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